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出版刊物 > 《云南社会科学》C刊

《云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目录及摘要

时间:2009/10/21 9:56:00|点击数:

论 道 德 赏 罚
 龚 群
      摘要:道德赏罚是道德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道德赏罚的基本功能就是扬善抑恶,它是社会道德或道德运行实现的一种方式。道德赏罚有着深厚的个体心理依据。同时,社会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道德赏罚,自觉地运行这样一种机制,对于建构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作用。
 
社会和谐的三重境界  ——虚伪之境、真实之境、自然之境
 丁 长 青, 袁 杰
  摘要:阶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是3种不同的社会类型,每种社会类型的和谐性质必然不同,由此决定了3种不同的社会和谐境界。在阶级社会只能达到社会和谐的虚伪之境;社会主义社会要通过努力构建才能达到社会和谐的真实之境;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现有矛盾的真正解决,是社会和谐的自然之境。
 
主体自觉与科学发展 
何 博
  摘要: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不仅需要对科学发展的内涵进行深入挖掘,也需要辩证认识科学发展的主体,不仅需要彰显主体自觉在科学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更需要对科学发展的主体自觉、主体自觉下的科学发展与社会主义内在本质之间的联系给予正确揭示。
 
现代性的困境与启蒙理性
杨 淑 静 1, 丁 惠 平2
  摘要:现代性的困境就是统一性规范的缺失,而造成这一困境的深刻的根源就是启蒙理性二元对立的逻辑,也就是以主体性原则为中心的意识哲学范式。要在深层解决现代性与启蒙理性的纠缠关系,一方面启蒙理性导致了现代性的困境,而另一方面也正是启蒙理性为现代性困境的解决提供了出路。
 
马克思恩格斯的党内民主建设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林 怀 艺
  摘要:在国际共运史上,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创建共产主义政党组织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党内民主建设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应坚持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党内民主建设思想,加强中共党内民主建设。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创新意义及其完善:民主理念的视角
何 君 安
  摘要: 民主政治既需要相应的制度作保障,作为一种以自主、参与和共同决定公共事务为核心内容的政治理念,它又排斥某种模式化的制度。追求民主的运动应以理念而不是特定制度为方向。从这一预设出发,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具有创新意义,同时在民主理念的指导下,借鉴西方新近兴起的商谈民主理论,可对该制度进行完善。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渊源和科学内涵
蒋 均 时1, 张 博 颖2
  摘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命题的提出,既有着深厚的理论和历史渊源,也有着特定的内在要求和本质内涵。全面准确地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概念规定性,可以从其内容指向、发展历程和客体指向等三方面进行把握。
 
论中国准政府部门的属性
 陈 桂 生
  摘要:中国特定政治经济制度约束下的准政府部门现象是社会转型和政府治理模式演进的现实反映。与主流认识的其他相关概念相比,我国准政府部门与其既存在一致性,又有较大的差异性。其属性大致可以界定为组织性、非营利性、公益(互益)性、依附性、公共权能性和非竞争性等方面。长期地看,我国准政府部门将在既定的制度空间中渐进地得以发展。
 
传统政治文化的嬗变(1895~1920)——以知识阶层为中心的考察
 王 琼
  摘要:从甲午战争后到20世纪20年代初,是近代中国社会由传统过渡到现代的转型时代,政治文化也发生嬗变。新式知识阶层登上政治舞台,通过启发民众、培育人才、组建社团、兴办实业、变法革命等方式参与到政治活动中,推动传统封闭的政治文化向近代政治文化转型。但是,由于各种复杂因素使得传统政治文化的转型充满局限与困顿。
 
欧洲议会与中欧关系 
雷 建 锋
  摘要: 欧洲议会屡屡以民主人权为借口,利用台湾、西藏和欧盟对华军售等问题干涉中国内政,对中欧关系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欧盟拓展民主人权的对外战略是欧洲议会经常反华的根本原因,欧洲议会权力的持续扩大是其反华的制度根源,欧洲议员反华以谋取个人利益是欧洲议会反华的微观原因,欧盟成员国对其利用是欧洲议会反华的直接原因。加强中欧议会、政党和民间交流与沟通以增信释疑是化解欧洲议会负面影响的直接手段,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民主人权的全面进步是减少乃至消除欧洲议会反华活动的根本制胜之道。
 
1954~1979年美中在朝鲜半岛上的战略互动:主动威慑与被动威慑
  陈 宗 权
  摘要:从朝鲜战争结束到中美建交这段时期内美中两国在朝鲜半岛上进行的一种威慑性战略互动表现为:美国在朝鲜可能再次发动战争的认知下首先实施了积极主动的威慑,而中国则将美国的威慑行动看成是“备战”行为,于是采取了一种反应式的被动威慑战略。中美的威慑战略互动共同防止了朝鲜半岛再次爆发战争,维持了朝鲜半岛的稳定。
 
文化边缘视野下的云南藏族丧葬习俗解读——以德钦县奔子栏村为例
 李 志 农
  摘要:藏族的丧葬习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最初是土葬,在藏文化的核心地带,逐渐从传统的土葬过渡为天葬,另有部分水葬、火葬、塔藏和树葬等。与其他藏区相比,处于汉藏文化边缘的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奔子栏村藏族的丧葬习俗多种方式并存,其中土葬和树葬要进行二次葬,具有明显的无等级差别性、文化多元性和地域性,其独具特色的丧葬文化特征既源于这一地区独特的生态、人文环境以及历史文化的变迁,又源于他们对生与死的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是多元文化特别是汉藏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
 
民间组织、经济租与民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以泸沽湖地区为例
 谢 金 林1, 陈 刚2
  摘要:以民族文化作为核心竞争力的民族旅游可为民族地区带来高额的稳定的经济收入,因此,民族文化就是民族旅游的经济租。民间组织作为民族地区自治组织,对社区自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可以凝聚民族的力量,以集体的力量宣传并保护自己独特的文化,从而为本地区民族旅游发展提供根本性的保障。
 
摩梭人社区发展与泸沽湖区域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
 余 丽 军, 董 仁 才, 邓 红 兵 , 赵 景 柱
  摘要:摩梭人地区的独特民族文化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造就了该地域非常独特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但近年来,旅游开发和生产建设项目的强度不断增大,对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带来较大影响。应该通过不断提高民族社区的人均收入、积极开展社区共管、保护农作物地方品种、限制外来人口数量等措施来保护民族社区的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地发展当地农业。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职能意识转变分析
 汤 法 远
  摘要: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经济本位的职能意识的形成是社会需要的复杂多样性、社会的发育程度、社会机制的健全程度、政府自身的能力和资源水平以及价值理念等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职能意识导致了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职能结构和职能关系的不合理,进而造成了民族自治地方社会发展失衡、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经济发展成本和效益的分配格局不合理等问题。因此,必须通过树立以人为本的职能意识、构建人本主义的职能激励和约束机制、塑造以人为本的职能价值理念等职能途径的努力,实现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职能意识由经济本位向以人为本转变。
 
城市化进程中的回汉民族社会文化交往
 刘 有 安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民族传统社区出现了分化与重新整合,居住模式由聚居逐渐走向杂居,居民身份由城市边缘的农民逐渐成为市民。在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汉族移民与回族的传统社区出现了交错整合的局面,使回汉民族的社会文化交往出现了新的运作模式,民族关系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文化全球化的双重逻辑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
 黄 旭 东1, 杨 生 平2
  摘要: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文化全球化问题。当前文化全球化存在着由一国或几国推行的全球化文化与多国平等商量而确定的全球化文化之双重逻辑,并且由于历史与现实原因,前者成为现实文化全球化过程的强音。全球化文化既不应是单一的也不应是异质的,而是一体中的多样化或多样中的一体化。要建立自由平等的全球化文化,就必须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指导,改变公正合理的世界经济与政治秩序。
 
中国古代经学与西方解经学发展概略及比较
 孔 许 友
  摘要:中国古代经学与西方解经学各是中西古典解释学的主体,各有其悠久的发展历史,两者在文本性质、解经态度、解经方式、解经原则、社会功能、与权力话语的关系、意义建构方式、文化影响、学术命运等方面都存在可比性和异质性,两者的比较研究对于清理和转换中国古典学术资源以及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对话具有重要意义。
 
清代封建论的文化意蕴初探 
田 勤 耘
  摘要:清代封建论早已突破了先前封建论主要着眼于体制之争的框框,成为一种思想资源,或是藉以反思明亡清兴,或是藉以批判郡县制为核心的君主专制,或是借封建“分权”的内涵倡导地方自治。除上述社会及政治的现实之外,长期延续的宗法传统、儒家文化中“公”的思想观念及其与法家制度文化之间的明显紧张,正是清代封建论的文化背景和主要内容之一。
 
治理环境外部性的政策工具 
孙 鳌
  摘要:治理环境外部性的政策工具主要有命令—控制型的政策工具和基于市场的政策工具两大类。每一种政策工具都有其特定的适用条件。管制者的根本任务就是在各种管制手段间权衡利弊,趋利避害,正确地选择和组合各种政策工具,以最大化社会福利。
 
西部地区资源开发中的矛盾及求解——从发展合理性的视角
 樊 勇, 李 晓 偲
  摘要:在西部地区资源开发中存在资源开发的质与量、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资源开发的发展与代价、资源开发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等几对现实矛盾。发展合理性是审视和解析这些矛盾的合理视角,确立和实现质的标准、科技进步、合理需求、合理代价中的发展、代内代际的和谐关系是化解这些矛盾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后发优势的实现何以可能——基于后发优势研究框架的思考
 郭 将
  摘要:如何将后发优势中的潜在优势转换成现实优势,一直是理论界讨论的重要问题,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优势的转换,二是制度优势的转换。有论者认为只要在这两方面实现了创新,就可以实现后发优势。但客观事实是,发达和落后国家或地区的相对差距在不断加大。如何看待后发优势,后发优势是否确实存在,这些问题的解答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后发优势集中表现为技术、资本、政策制度和人力资本4个方面,后进国家在实现其后发优势的过程中,应该从这4个方面入手。
 
公司治理、国家退出及其约束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一个解释框架
 耿 同 劲
  摘要:国有经济的极端重要性决定了在渐进改革的初始阶段国有商业银行难以实行商业化、市场化改革,银行的国家控制是国家从银行退出的逻辑起点,以注资和消弭不良贷款为主要内容的国家退出约束的弱化构成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前期改革,而目前以股份制改造、公开上市为主要内容的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是注资、不良贷款消弭的必然结果。随着国家的逐步退出,国有商业银行也将逐步过渡为一般意义上的商业银行,管理和规范一般意义商业银行的制度安排的建立和重构,就构成了下一轮改革的主要内容。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风险防范
 顾 丽 姝1, 王 凯 庆2
  摘要: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日趋活跃。由于东盟各国在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使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面临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经营风险等,给跨国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中国企业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和规避在东盟各国的投资风险。
 
云南城市化质量动态评价
 许 宏1 , 周 应 恒2
  摘要:城市化质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市发展质量,即城市现代化;二是区域发展质量,即城乡一体化。云南城市现代化水平属于初步现代化;城乡一体化水平也较低,反映出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特征。
 
云南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屠 年 松1, 吕 素 芬2, 马 勇2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积极开展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工作,不仅为云南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筹集了大量的资金,有力地支持了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建设,而且在缓解财政资金压力、引进国际先进管理经验、促进体制创新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云南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新农合“制度外农民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研究
 代 志 明
  摘要:在中国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构建过程中,由于政府单一计划本身的有效性问题和现实中其他可供农民选择的医疗模式缺乏,导致易被人们忽视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外农民群体”的出现。该群体的存在必然会影响“农村医疗保障全覆盖”政策目标的实现和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通过实施新农合政策的选择性激励措施、适当增加其他医疗保障制度和加大对农民医疗救助的范围和力度等措施来化解“制度外农民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
 
两宋“以银计价”史料考释——宋代白银价值尺度职能补论之一
王 文 成
  摘要:宋代300多年的历史上,“以银计价”的现象由微至显,逐步发展。北宋时期白银广泛用于与其他商品互换,但直接以银计价的记载,仍属于零星、偶然。南宋时期把白银作为计价标准,用银计量多种商品价值、表现商品价格的记载大量增加。两宋时期白银的价值尺度职能,经历了100多年的孕育、积累,在南宋得到了初步发挥。
 
试论民国初年(1912~1915年)的祀典政策
许 效 正, 张 华 腾
     摘要:祀典是我国传统社会的一项重要制度。1912~1915年间,伴随着我国政治体制的剧烈转型,袁世凯政府对祀典制度进行了诸多革新。这些革新既顺应了当时社会舆论的要求,又满足了当时重塑道德权威的需要,既继承了传统,又吸纳了时代精神,从而对我国的宗教文化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渊与玄武门之变相关两题辨析
顾 乃 武
  摘要:玄武门之变是唐代武德年间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权力更迭的大事。李渊昏昧贪逸的个性特点,造成李唐皇室内部分化成三大势力集团,而全国的军政大权则在事实上分别掌控在李建成、李世民集团手中。故而李渊既不能防范诸子间的血腥残杀,又不能在政变之后自保。这就使李渊成为中国统一的封建王朝开国君主中的一个另类。
 
人神遇合:魏晋六朝道佛争锋的叙事策略
 熊 永 翔, 阳  
  摘要:魏晋六朝之际,道教和佛教互相争夺生存空间,使得人为宗教背景下的造神运动蓬勃兴起。道佛伪托以人神遇合为主题内容的神异叙事,或以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或以攻讦和打击对方,或以压制地方崇拜,或向儒家精神积极靠拢,并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出浓郁的宗教氛围。从某种意义来说,人神遇合成为魏晋六朝道佛争锋主要的叙事策略之一。
 
论宗教行政管理的理念与方法
 张 苏
  摘要:坚持宗教管理的科学性、艺术性和创新性是现代宗教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的必然要求。而关注从宗教行政管理的“疏”与“堵”、“知”与“行”、“柔”与“刚”、“德”与“法”、“古”与“今”、“内”与“外”等方面对于搞好新时期宗教的行政管理,落实党的宗教民族政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哲学视野中的艺术语言观念迁转论
 甘 锋
  摘要:“言意之辨”是中国古典哲学、诗学中一个聚讼纷纭的根本性问题,不过,通过对儒道佛三家和朱光潜、钱钟书等现代诗学大家的语言观的考察,我们还是能够从中梳理出一条从古典诗学语言工具论向现代诗学语言本体论转变的线索。自20世纪出现“语言学转向”以来,朱光潜、钱钟书等学贯中西的诗学大家对脱胎于儒道佛三家的古典诗学语言工具论进行了有力的批驳。他们或从情思与语言的一致性入手,或从区别哲学意义与艺术意义的言意关系入手,来论证艺术语言的本体论地位。
 
文学创作病症分析三题 
蔡 毅
  摘要:纵览当今的文艺创作,一些作品中有3个最明显的趋势:一是从意味到趣味的滑落;二是弃高逐低,欲望取代愿望;三是喧宾夺主,技术僭越艺术。真正的文学创作就意味着要讲述自己或他人真实的人生遭遇和内心体验,进入一个了解宇宙真谛及生命意义的境界,用孩童般的朴实,去探寻最庄严复杂的意义。
(杜雪飞 提供;责任编辑:温 曼)

来源/作者:《云南社会科学》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