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讯息 > 处所动态

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灾害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在成都揭牌

时间:2017/11/10 17:54:06|点击数:

  2017年11月3日,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灾害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在成都揭牌。经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批复,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灾害人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在由德国艾伯特基金会、四川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主办,四川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气象灾害预测预警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四川省旅游发展委员会旅游信息化重点研究基地、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学院联合承办的“生态•灾害•旅游——2017长江上游灾害应对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论坛”上,西南民族研究学会袁晓文会长致辞,并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马洪江副校长、专委会主任李永祥研究员、黄萍教授一道为专委会揭牌。灾害人类学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为李永祥研究员,副主任为彭文斌教授、杨正文教授、黄萍教授、张曦教授、王晓葵教授、周利敏教授,秘书长为刘婷研究员。

  目前,我国灾害人类学的发展已到了需要建立专委会的关键时期,研究专业存在大量的体制性、结构性、制度性、战略性的课题。作为专业发展的领军者,研究人员需要在决策模式、运作机制、人才结构、管理体制以及数据库平台等方面进行优化转型,组建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灾害人类学专业委员会是一项最核心、最关键的重大战略举措。我国灾害研究团队中虽然有一些组建了具备高层次专家的自然科学类的灾害应急研究机构,但缺乏从社会科学的视角来解读灾害背后深层文化的战略机构,更缺乏对灾害数据的整体把握。如今国内一些专家从社会科学的视角解读灾害并取得不蜚的成绩,在此基础上,如果建立一个可以从灾害大数据的解读中具备对灾害的预测、应急以及灾后重建机制能力的专委会,囊括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高端专业人才,便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推动我国灾害人类学的纵深发展,取得更大的突破。

  成立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灾害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已经具备了很好的条件:首先,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灾害人类学专业委员会挂靠的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灾害人类学数据库研究中心是我国研究灾害的专门的数据库机构,是专门从事研究如地震、泥石流、海啸、火灾等各类灾害所引起的各种社会问题和重大课题研究创新的智囊组织和咨询实体。实行自我发展的管理体制和学术化研究的运作模式,研究成果和策划方案按照学院的相关规定与原则,已经与政府、社会团体、市场企业形成互易关系。其次,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灾害人类学专业委员会的研究主要以灾害网络设计、数据库建立、灾害原影投射等等为主。以建立数据库为核心,收集关于灾害的方志、外文资料、报刊、学术期刊等资料放入数据库中,以供政府、社团、公众查阅。在数据库的基础上,每年发布灾害人类学蓝皮书和相关报告,申请国家重点项目和课题并召开国际会议。其职能既有别于一般的灾害研究,研究决策层次更高、范围更广;又有别于大学、党校,大学、党校主要以教学与招生为主,研究咨询为辅,而委员会则是以灾害战略课题、防灾减灾设计、体制转型的创新研究为主,以知识培训为辅;还不同于中国灾害研究的其他部门,其他部门的科学研究主要是技术创新、自然科学研究为主,而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灾害研究专业委员会则是在大数据的基础上以决策课题、制度创新、社会科学、战略领域的研究为主。

  通过组建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灾害研究专业委员会,依据数据库对我国各类灾害进行深入研究,为政府提出切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灾前预防、灾害应急以及灾后重建的建议,创新理论与应用格局,引领国际灾害人类学研究风向,可以更为有效地推进我国防灾减灾的管理以及应急水平的提高,实现社会进步!

来源/作者:刘婷/文学所 责任编辑: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