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发力“三大经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时间:2025/5/16 16:50:46|点击数:
云南近年间把持续壮大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作为发展产业的重要思路,统筹抓好以资源换产业、以园区聚产业、以口岸推动产业融入大循环双循环,加快构建符合实际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三大经济”正成为云南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新华财经昆明5月15日电(记者贾云鹏、郑璐、雷肖霄)近两年,处于经济转型升级攻关期、政策叠加机遇期、后发赶超奋斗期的云南,把持续壮大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作为发展产业的重要思路,统筹抓好以资源换产业、以园区聚产业、以口岸推动产业融入大循环双循环,加快构建符合实际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三大经济”正成为云南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资源经济做优做强,巩固提升优势产业
走进位于禄丰市的云南方德波尔格园艺有限公司,种植大棚里玫瑰、非洲菊、郁金香竞相开放,生产车间里工人们忙着对花卉进行采后处理。公司外联部经理陈彦炜说:“我们采用无土栽培技术、智能化浇水施肥系统和自动控温系统,去年出产鲜切花1.34亿枝,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东等地。”
禄丰是云南花卉产业重点县之一,目前已发展花卉种植企业37家,2024年花卉种植面积超3.54万亩,鲜切花产量15.18亿枝,同比增长14.46%;花卉产值约15.78亿元,同比增长13.89%,花卉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
全国每10支鲜切花就有7支产自云南。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丰富的花卉种质资源,让云南成为世界花卉三大主产区之一。去年,云南鲜切花种植面积35万亩,产量206亿枝,鲜切花产量位居世界第一;鲜切花出口值7.6亿元,同比增长34.2%,鲜切花出口值连续6年保持全国首位。
“鲜花经济”是云南做强资源经济的一个缩影。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矿产、能源等资源丰富,茶叶、咖啡、中药材、烟草、天然橡胶等种植规模和产量居全国第一;80多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10位;拥有全国63%的高等植物、59%的物种资源,中药资源种类总数和药用植物数占全国一半以上……
云南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持续深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当地发挥钛矿资源优势,集聚龙佰集团、云南钛业公司等钛产业企业30余家,形成了从钛矿采选到高钛渣、钛白粉、海绵钛、钛材加工贸易等较完整的钛产业链,成为全球最大的海绵钛生产基地、重要的氯化法钛白粉生产基地,“滇中钛谷”正加速崛起。
截至今年3月,云南电力总装机规模达1.57亿千瓦,其中绿色电力装机占比超90%。云南依托绿色能源优势,大力推进“绿电+先进制造业”融合,引进发展能耗低、度电增加值高、产业链长的项目,工业“新三样”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成“形”起“势”。2024年,云南硅光伏、绿色铝、新能源电池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0.7%、11.7%、23.6%,合计对规上工业增速贡献率达20.8%,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能。
园区经济培育壮大,推动产业聚链成群
在位于楚雄高新区云甸工业园区的远景能源(楚雄)有限公司,一些单个长达98米、重达27吨的风机叶片整齐摆放在露天货场上,场面很是壮观。“看中当地交通运输便利、距离市场近的优势,公司2022年底落户园区。截至2024年底,已累计生产风机叶片766支,可供约130万千瓦陆上风电使用,每年可生产绿电约31.2亿度,减少碳排放167万吨。”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订单已排到今年年底。
“云甸工业园区环境容量大、交通区位优越、产业定位清晰,是云南承载重大工业项目条件最好的园区之一。”楚雄高新区园区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学平说,预计未来两三年内将有20多个项目陆续落地云甸工业园区,成为楚雄州未来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以园区聚产业。为进一步发挥园区产业发展主引擎作用,云南推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引导开发区聚焦链长链主企业、产业链配套、供应链协作,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发展效益、提高运营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开发区能级和水平。
云南锦润数控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是全国最大的炮塔式摇臂铣床生产基地和首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禄丰以锦润数控为链主企业打造碧城智能数控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已招引50余家上下游企业入园,具备年产10万吨各型机床铸件、2.5万台高速高精摇臂铣床、4000台数控加工中心以及1000台数控龙门加工中心的生产能力,实现了从一家企业到一个产业集群的嬗变。
园区产业“聚链成群”,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作为云南首批打造集聚重点产业的7个千亿级省级开发区之一,砚山产业园区推动绿色铝产业集群发展,初步形成“阳极碳素—绿色铝—铝水初加工—铝精深加工—铝运用—再生铝”的全产业链集群。“今年一季度,园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4%,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6.0%。”砚山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汪俊强说。
数据显示,云南89个省级以上开发区以占全省不到1%的面积,贡献了20%的地区生产总值、30%的就业、40%的工业投资、50%的营业收入和利润、60%的税收、70%的工业增加值。2024年,全省89个开发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46万亿元,占全省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8%,成为云南产业最集中、经济最活跃的平台。
口岸经济加快发展,优化布局沿边产业
4月底,由中外运物流(云南)有限公司运营的“澜湄快线”中老泰缅多式联运国际班列在中铁联集昆明中心站首次开行。云南出产的蓝莓经过中老铁路26小时直达老挝万象,再通过公路转运至泰国拉廊,最后经海运摆上缅甸仰光的货架。
随着中老铁路不断跑出“加速度”,位于中老边境的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正按下发展“加速键”。自2022年5月磨憨被昆明托管以来,昆明持续推动政策、资金、资源向磨憨聚集,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100亿元。
借助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机遇,云南一体推进口岸功能提升、口岸经济发展、口岸城市建设。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陈利君说,云南以昆明国际枢纽口岸为核心,以磨憨、河口、瑞丽重点枢纽口岸为龙头,以孟定清水河、猴桥、天保、关累港物流节点口岸为支撑的“1+3+4+N”发展格局更加立体,推动口岸经济从“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
口岸地区呈现出“集货、建园、聚产业”的发展趋势。瑞丽市是中缅边境最大的口岸城市,依托境内外资源、劳动力资源等优势,瑞丽沿边产业园区正重点打造纺织服装、通信电子、装备制造、进口商品落地加工四大主导产业集群。
壮大“三大经济”离不开营商环境优化。云南围绕强服务、解难题、疏堵点、提信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厅局长坐诊接诉”基础上创新开展“巡诊”“上门问诊”,主动发现并解决企业的急难愁盼问题。今年一季度共开展活动5期,服务企业62家,回应解决诉求109项。
以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为例,云南多举措予以解决。由云南能投集团下属公司负责建设运营的云南省融资信用服务平台通过公共数据整合共享、开发利用,银行授信金额超3900亿元,惠及企业24.1万户次,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23.9万户次,占获贷企业的99.2%。此外,云南还探索开展金融特派员制度为企业提供专业化金融服务。在昆明高新区,34名金融特派员已走访企业1500余家,摸排有融资需求的企业133家,为园区87家重点企业累计提供授信45.33亿元。(参与调研:张磊、魏雨田)
来源/作者:新华财经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