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讯息 > 云南社科界

昆明市文联、作协召开“消费时代文学价值探究”理论研讨会

时间:2006/9/5 11:51:11|点击数:

   8月2日-3日,昆明市文联与昆明市作家协会在昆明龙都国际疗养中心召开“消费时代文学价值探究”理论研讨会。来自上海的1位专家以及云南省的40多位评论家、作家和专家学者出席本次会议并参与了讨论。

    会议开始,来自上海师范大学的杨剑龙教授就“消费时代的文学评奖”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我国目前的文学评奖颇为热闹,奖项超过百种,奖金超过十万,官方奖、民间奖、地方奖、期刊奖层出不穷。奖项虽然空前的多,但质量却并不可靠。非文学干扰较多,许多奖的力度、内涵值得思考。他指出,当前评奖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奖项雷同化,缺少个性;二是评奖过程隐秘化,缺乏透明度;三是评委固定化,常常就那么几个人;四是评奖标准模糊化,大多缺乏明确标准,凭着感觉走;五是评奖方式单一。这些问题有损于评奖的公平、公开、公正原则,降低了评奖的质量、声誉和效果。他介绍在西方消费主义影响下,文学光环不再,商业化逻辑已影响到中国人的思维,影响到文学创作和文学评奖。

    著名诗人晓雪发言,强调文学不论时代发生多么大的改变,文学永远是真善美的结晶,思想和精神是文学的灵魂。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强调文学的思想性、目的性,决不能盲目跟风。文学不是垃圾,不是游戏,更不能越低级越好。在越走越宽阔的道路上,文学要一如既往地鞭笞假恶丑,胸怀博爱,使人变得越来越善良、崇高与美好。

    评论家蔡毅就什么是消费时代,进入消费时代的标志以及消费时代有何特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主要以近日王蒙发表了一部自传性质的书稿,获得了200万天价稿酬这一事展开分析,讲述此事蕴含丰富的信息,值得人们从中去思考一些相关问题。其一是这样丰厚的市场回报,过去难以想象,不关别人想不到,王蒙自己早几年也不可能想到。其二,此事发生在许多人哀叹文学衰落、边缘化的当今,这说明文学在边缘化中时有突进,衰落中有崛起,萎缩中有突进、扩张、泛化,所以对文学的前景不必多虑。其三,不少人认为市场是文学之敌,其实市场会催生一些低劣庸俗之作,也会择选汰劣,孕育激生一批杰作精品。其四,如果王蒙不是卖点多多的大作家大名人,机遇也不会砸到他的头上。他热情分析了发展推动消费,消费促进创作,创作再推动消费,市场与作者双赢,作品与读者共欢的事实,提出我们应观其象而得其意,测其变而握其机,积极推动此类文化与金钱联姻的人间喜剧的上演。

    评论家冉隆中以“消费时代文学价值标准的混沌现象”讲述了看法,他认为当今文学,标准混乱,价值观混乱,文坛进入皇帝新衣的时代。出现的原因一是以市场为主导,同时又受主流意识形态控制的文学,这两者是矛盾冲突,无章可循,无可依凭的。二是经济全球化反映到文学领域里,与原有价值观尖锐冲突,引起混乱与困惑。三是面临着解构、重构的文学没有方向,没有权威的局面,而对固有的质疑,这需要时间沉淀。面对喧嚣,我们要拒绝诱惑,以一种平和心态对待。

    评论家宋家宏发言认为,中国目前还远未进入消费时代,我们的现状不是生产过多,物质过剩,而是人们是不敢消费。他提出,中国当前的文学创作水平不高,主要是没能很好利用思想界的成果,没能把思想界已有的研究成果转化为自己有效的创作资源,大量作品是苍白的,技术艺术纯熟,但缺少思想,缺少对当前现实的理解。没有出现别林斯基,也没有陀斯妥耶夫斯基,文学界与思想界分离,没有参与到中国的价值重建之中,导致文学起点虽高,整体水平虽高,但高峰点不够,没能达到五四后新文学的辉煌高度。他提议要注意文明冲突和文化冲突的问题。

    昆明电视台台长罗英华介绍了当前电视发展的趋向与现状,结合自身情况,即从一个党务宣传者,经历文联这种中间状态,再到现今的完全走市场的三种身份的改变。讲述由强调教化,强调自由,到强调市场三次大的人生转变,其中的角色改变酸甜苦辣一言难尽。现在的电视已走在市场经济的最前沿,靠自己游泳,自己养活自己,一切都要考虑收视率,考虑市场效应,否则就会饿饭,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

    作家胡廷武认为,消费大潮下没有纯粹低俗、纯粹高尚的区别,面对当今从未有过的丰富多彩的文坛,我们应该有一个积极的宽容的态度。他既不反对为金钱,为获奖,为名利而写作,也不反对为责任,为事业,为理想,为艺术,为人类而写作,人人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追逐时尚的越来越富有,坚持高尚的越来越贫困,作品的艺术价值是读者而不是自己判断,作家对自己的作品应当作为艺术品来打造,写自己感兴趣,与自己血脉相连的生活,才能与别人不同。

    云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蔡正非对文学进入消费时代持乐观、宽容态度,他提倡用多元思维、复杂思维方式去考虑文学的发展问题,主张文学价值的实现,至少要有人文关怀,引导人进行反思,不能放弃这条底线,必须坚守。他坚信,社会发展,文学自会发展,作家仍然要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评论家胡彦认为,在一元化社会中,文学作为一种唯一的存在,时常处于被拔高的地位。在消费时代,文学写作本身也成为消费品,写作必须找买主,作家这个职业也就再无任何神圣可言。他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工人农民没有什么区别,对此不必大惊小怪。作家所能做的就是写手,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我们所能做的是观察描述,是欲望之河的速记者,不是判断,它离传统高不可攀的形象(指人类灵魂工程师)越来越远。他说当代作家包括评论家面临的双重困境是:一,对于作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是贫困的,二,对西方文化传统的贫困,靠粗劣的翻译文本了解西方,问题很多,解决的办法只有回到本源处去思考,回到经典写作上去。

    另外,作家张长、张倩、杨鸿雁、评论家朱曦、余斌、杨绍军和社会学者张学曾也分别发言讲述了自己的见解。

    他们认为:自20世纪90年代之后,全球化的推进与市场经济的确立,使人们进入一个眼花缭乱的商业时代、消费时代。当消费主义漫漶全球。“消费”挟大众传媒之威力成为我们时代的“领衔主演”,成为新的社会现实的一种显著特征后,消费文化的研究便成为理论界的一个热点,分析消费与文学关系的文章书籍也日渐增多。有的人对进入消费时代欢欣鼓舞,对“消费主义”无批判地认同,有的人对消费文化抱警惕、怀疑或抵制、批判的态度,有的人则感到困惑迷茫。当文学的消费功能被前所未有地强化与放大,文艺的商品化消费化潮流形成浩荡之势,文艺不断发生迅速而剧烈的变异,我们就不能再漠然置之,而必须关注和研究它,适应与引导它。

    会议就消费时代文艺理想、消费给文艺带来的变化和影响、以及如何正确看待消费给文学带来的巨大冲击和挑战,因势利导地引导文学的健康发展,展开了热烈讨论。从全球视野、时代高度来把握消费时代文学的特质。一些学者对当前文学的价值流向、价值内涵进行分析研究。部分专家对消费性文学的盛行导致了华靡与鄙俗之作充斥文坛,批判性普遍失落,文学的审美性逐渐成为消费性的附庸,个性化被商业化取代,媚俗低级倾向越来越严重,造成精英文化日渐衰颓,人文精神日趋失落。在精神贬值,信念消解,人们心灵困惑、文学价值迷失的现象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对消费时代,文坛突出的浮躁化、功利化、商业化、低俗化倾向进行严厉批判。

    一些学者提出来:要客观分析文学进入消费时代的利弊得失。用价值学理论和批判性视角来分析消费时代文学思潮的流变、审美观念的嬗变,以及发展中的堕落、繁荣下的衰退,重点是分析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文学价值观的变迁,透视文学价值的错位、迷误与作家价值立场的倾斜,批判其随波逐流失魂落魄,缺钙缺德、价值失衡的倾向。观察文学在新时代新情况下的走势,总结其中深隐的真谛与规律,建构新的文学评判标准与文学价值系统,推动文学的健康发展。还有的学者提出:必须正视消费冲垮了许多古老观念,改变了人们的习俗和阅读方式,迫使文学调整自身的存在方式与表达内容,这是有利有弊的事。我们应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充分利用消费能传播文化、增值文化的功能,去扩大文学与文化的积极影响,同时用文学与文化去滋养消费,创造新的消费市场。

    会议最后由市文联主席张维新同志作总结发言,他在认真倾听各位专家的发言后,充分肯定这个会议开得好,是非常成功的,发言谈了很多问题,提出多种观点,但没有结论,这很好,可以帮助人思考。他认为文学不等于消费,但消费关系着文学,所以我们要注意消费。他表示,经过充分的自由讨论,会议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 蔡毅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