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讯息 > 要闻

首届中缅跨境民族学术研讨会分组讨论综述

时间:2018/11/5 17:54:39|点击数:

    11月3日下午,首届中缅跨境民族学术研讨会举行分组讨论。近200位专家学者围绕“跨境民族与新时代的中缅合作”主题,就“中缅跨境民族新态势”、“中缅跨境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中缅跨境民族的宗教、传统信仰和习俗”、“中缅跨境民族的文化传承与教育发展”等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就如何发挥好中缅跨境民族在增进民心相通和睦邻友好、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促进云南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开展学术研讨。


“中缅跨境民族新态势”讨论现场  李月/摄

  在“中缅跨境民族新态势”讨论中,11位专家学者分别从跨界民族在促进中缅经济合作中的作用、中缅跨境苗族的形成及族群关系、跨境民族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示范作用、跨界民族与中缅“人字形”经济走廊营商环境建设、转型时期云南傈僳族的经济生活、“一带一路”倡议下中缅边境地区的跨界民族事务治理、影响我国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的跨界民族因子、缅北克钦难民政府救助行为的观察与思考、临沧市关于跨境民族在沿边开放中的作用和影响、景颇族村落传统农业转型发展、中缅跨界民族边境贸易的意义等角度集中探讨,并重点谈了各自的主要研究成果和重要观点。


“中缅跨境民族的历史与文化”讨论现场  李月/摄

  在“中缅跨境民族的历史与文化”讨论中,与会专家学者从明清时期中缅各族的密切交往、民国时期中缅边界民族调查、缅甸灾害与防灾抗灾研究、“一带一路”语境下云南和缅甸跨境民族文化交流互动、中缅跨境而居的阿昌族研究、拉祜族流行音乐中的中缅泰跨境传播、德昂族茶叶仪式性消费的跨界流动与族群认同、佤族共生观在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中的社会价值、何以滇西南多个土司被划出境外、中国现代民间诗歌视角下的缅甸五边形诗歌分析、云南与中国周边跨境民族地区社会问题研究、西方人类学话语中的中缅跨境哈尼族描绘图式之反思、中缅跨境景颇族历史叙述策略的差异等角度展开热烈地交流,围绕中缅跨境民族历史与文化的相关话题作了精彩的发言。


“中缅跨境民族的宗教、传统信仰和习俗”讨论现场  李月/摄

  在“中缅跨境民族的宗教、传统信仰和习俗”讨论中,与会专家学者着重谈了云南南传佛教在中缅文化交流中的作用、通过云南佛教国际论坛开展民间外交的对策建议、中缅跨界民族和谐共居、此波斯非彼波斯、基督教信仰与村落公共生活的整合、缅甸怒人的族群建构与族群想象、缅甸北部基督教文化区的形成及对我国邻近地区的影响、族群互动与文化交流、旅居瑞丽、昆明两地罗兴伽人婚恋观念变迁、历史视角下的佤族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中缅跨界司岗里文化旅游圈建设、中缅边民跨国婚姻的行为选择分析、中国景颇族与缅甸克钦婚姻习俗的对比、中缅傈僳族阔时节交流互动等方面的内容,系统地回答了“中缅跨境民族的宗教、传统信仰和习俗”议题中的热门问题。

  
“中缅跨境民族的文化传承与教育发展”讨论现场  李月/摄

  在“中缅跨境民族的文化传承与教育发展”讨论中,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缅跨境民族的教育,详细介绍了大华文教育观、文化互通视角下瑞丽中缅边境的人口流动与文化建设、缅甸北部傣文普及与使用现状、金敦•沃德在缅北和阿萨姆地区的植物考察、产教融合机制下的中缅跨境流动人口教育、汉语国际推广在缅甸拉咱的实施情况、中缅独龙族文化交流与互动问题、中缅边境跨境教育实践、跨境民族非遗价值评估的主体与视野、中缅跨界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缅边境拉祜西的文化记忆与族群认同、一带一路背景下中缅教育合作、跨境音乐文化与地缘群体文化的关系互动等方面的情况。

  分组讨论现场研讨气氛热烈,讨论内容十分广泛,既有民族、宗教方面的问题,又有经贸活动、人文交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既谈历史问题,又谈现实问题,既有理论探讨,又有相应的对策建议。与会专家学者以高度的热情和责任感,立足分会场议题,向与会同仁分享了个人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思想的火花在分组讨论中碰撞,达成了许多共识,为跨境民族与新时代的中缅合作提供了具体的观点和清晰的思路,积极地促进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云南基地”建设,进一步推动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迈上新台阶。

  分组讨论结束后,首届中缅跨境民族学术研讨会举行了闭幕式。云南省民族学会副会长赵志彬主持会议,四个分会场主持人作分议题小结,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陈利君作会议总结。

来源/作者:念鹏帆/信息中心 责任编辑: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