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情怀 平凡伟大 ——学习和践行善洲精神(作者:杨媛媛)
时间:2011/9/15 10:15:00|点击数:
内容提要:走进大亮山,放眼望去那郁郁葱葱的松柏婉然一片绿色的海洋,让人陶醉。这是您为人民造福的梦。原本您可以让您的家人拥有现代的奢侈,但人民的书记,您没有,没有如此选择。就是那永久的梦,您放弃奢华。您用您那不朽的身影,唤起无数沉睡的灵魂。如今,几度春风起,您撒下的种子,已经成长为苍天大树,将在人间长青。杨善洲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眷恋的乡亲、离开了他倾注二十多年的大亮山。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岗位上,成就了一段不平凡的人生。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后人去学习、去思考。是广大党员学习的楷模。
关键字:绿色情怀、平凡伟大、践行善洲精神
在浩瀚苍穹彩云之南的边陲之地有一片绿洲,它——是您辛勤的果实;它——是春天的种子。是您——一个老书记撒下这种子,在党的春风下,开满了中华大地。可在二十多年前这里还是一座座荒山秃岭,没有水源更谈不上公路,直到1988年有一位“退休不退责”的老干部,走进了大亮山并扎根于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20多年,建成5.6万亩、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无偿献给国家……集中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自动自发精神。这种自动自发精神,生动地诠释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正是这种自动自发精神,唤起了我们对杨善洲的敬仰和赞叹。
一、绿色情怀点亮大亮山
杨善洲说“等退休后,一定要帮家乡办点实事。”1988年,工作了近40年的杨善洲退休了。他主动放弃城市舒适的生活条件,带着对家乡人的承诺,带着对家乡的关怀,更带着一个共产党人对家乡人民群众的无限思念,辞别老伴、儿女,背起铺盖,到了儿时挖野菜、刨草药,和母亲艰难度日的大亮山上。从他踏进大山那天起,就扎根大亮山,默默耕耘。然而大亮山给他的却是狂风四起、风沙满天。儿时的大亮山曾经是那么的温暖,那么的富有。杨善洲下决心要让大亮山重新温暖,重新披上绿装。1988年3月1日,大亮山林场指挥部、大亮山林场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当晚,杨善洲在临时搭起来的简易棚里召集同来的人:“这次不是临时上来干一阵子,不到大亮山都绿起来,就不下山了。愿意跟我干的就留下来,不愿意的可以回去。”杨善洲用树枝扎成篱笆,围出一个小窝棚,再削了几十根相对光滑一点的树棍,扎在一起,铺上干草,就成了这位老干部、老党员睡觉的床。窝棚里除了一个火塘,一些农具,再没有别的家当。杨善洲在这个四面透风的窝棚里一住就是7年,直到后来才在离窝棚几十米外建起一个简陋的院子作为场部。
二十多年前,大亮山还是一片荒山秃岭,根本望不到边。跟着杨善洲上山的人心里都犯怵:“这得栽到什么时候啊!”杨善洲说:“不着急。我们一棵一棵栽,一片一片栽,一年不行,两年,十年八年总栽得完。我死了还没栽完,你们就接着栽。五十年、一百年,总够了吧?”从此,不到10个人的植树队伍,在这位老书记的带领下白天干的全是体力活,吃的是土豆、白菜,住的是油毛毡搭的窝棚,四面通风。可要把大亮山变成绿色的林海,需要大量的树苗。没有资金去哪弄树苗呢?杨善洲可谓绞尽了脑汁。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每天和林工们带上工具,到处寻找树苗。树苗太缺了,以至于他不得不把平时种下的几十盆盆景也全部移种到大亮山上。这些原来摆放在家里的雪松、白梅、银杏,从此在山上尽情地汲取雨露和养分,自由自在地生长,如今这些庭院花木都已经成为挺拔的大树,成为装点大亮山的一抹别致的色彩。最让人震撼的还不是这些巨型盆景,而是20多年前杨善洲从街上捡回来的果核。当时没钱买树种,杨善洲就到施甸县城、保山城里去捡果核。家里人觉得“丢脸”,二女儿对他说,“爸,不要再去街上拾果核了,您毕竟是地委书记,您不怕丢脸,我们这面子还不知道往哪儿搁呢。”杨善洲生气了:“面子,面子!人都是自己把自己当回事,放不下面子!街上那么多人,自己不说,哪个人知道你曾经是地委书记!”他把拾到的果实放到家里,用麻袋装好,积少成多后便用马驮到山上。如今一个个小小的果核,都已在岁月轮回中演变成为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果树。
那时的大亮山还没有路,造林所需的一切物资只能靠马驮运上山。杨善洲说,我们要给大亮山修出一条路来。没有钱去请技术员勘测设计,杨善洲借来水平水准仪自己勘测,带着职工修路。他天天跟大伙儿一起,打石头,开山,砌路,两年多的努力终于使大亮山有了一条14公里长的路,山里也终于有了一条走出大山的路。2006年,杨善洲又向上级争取到了180万元资金,将通往大亮山的土路变成了弹石路,群众亲切地称这条路为“幸福路、致富路”。
那时林场没有电,杨善洲就自己动手勘测输电线路。当时已经60多岁的杨善洲和大伙儿抬着一根根重达几百公斤的电杆,硬是把电线拉进了大亮山。通路、通电为植树造林奠定了基础,也大大推动了当地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在面对大亮山艰苦的自然环境时,杨善洲没有退缩,他穿上草鞋和工人一起在大亮上开始了20多年植树绿化工作。 “从1988年3月退休到1999年11月左腿粉碎性骨折离不开拐杖,再到2009年4月,杨善洲把自己用20年时间辛苦创办的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正式无偿移交给施甸县林业局,杨善洲用一颗赤子之心书写了他无愧的人生。
如果不是杨善洲老书记20年如一日的坚持,如果不是老书记把自己的工资都往里贴,大亮山不可能绿起来,是老书记的情怀点亮了大亮山。如今,杨善洲和他的同伴们已在大亮山造了近6万亩林,活立木蓄积达到3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高达97.17%。当年的小树苗,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走进大亮山,我们感觉就像走进了原始森林,走进了天然氧吧。山泉叮咚,山花烂漫,虫鸣鸟啾,一派生机盎然。荒山上造出了森林,水源得到涵养,山泉水涌出来了。在杨善洲生命的最后几年,他筹划为群众解决人畜饮水的工程,共架设水管32条,全长3万多米,周边姚关、旧城、酒房三个乡、8个行政村、48个自然村的群众都从中受益。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杨善洲实现了他的愿望,2010年10月10日15时8分杨善洲永远的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眷恋的乡亲、离开了他倾注二十多年的大亮山。但留下的却是一座山清水秀的大亮山,一个共产党人爱人民、爱家乡、无私奉献的远大情怀。您播下的是种子,是人间的常青树。您抛弃暗夜,把我们带到黎明,迎着早晨的太阳,在这片红土地上,您用生命谱写了绿色的乐章;您用绿色的情怀点亮了大亮山。
二、平凡伟大的善洲精神
从当地地委书记到上山种树,杨善洲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恪守着人民公仆的精神高地,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和优秀。他是老干部的优秀代表,创先争优的突出典型,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杨善洲就是最现实、最生动、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杨善洲就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科书。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共产党员一时克己奉公、自觉奉献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追求奉献、不求索取。杨善洲做到了,而且心甘情愿,无怨无悔。他用奉献一辈子、奋斗一辈子的高尚情操,回答了什么叫党性纯洁、信念坚定、人格高尚,筑起了一座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丰碑。
一辈子为人民服务,体现了杨善洲权为民用的为政准则。杨善洲在担任保山地、县主要领导长达三十余年,但从未为妻子、孩子捞上一册“农转非”的户口本,把“农转非”指标留给其他同志。二女儿初中毕业后想去参加县里招工考试,因为农村户口不符合招工条件而失掉机会。与对家人近乎苛刻的严格要求相对,杨善洲千方百计帮助干部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要求有关部门及时为一批科技干部和农村骨干教师家属办理了“农转非”。一严一宽,充分彰显了杨善洲的高风亮节。他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他常对家里人说:过日子,吃处有个锅,睡处有个“窝”就行。他把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移交给施甸县政府,县里要奖励他10万元,他坚决不要。市委、市政府奖励他20万元,他又把大部分作为捐资助学等捐献了出去。杨善洲不图名、不求利、不谋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一尘不染,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一辈子为人民服务,体现了杨善洲情为民系的政治品格。担任领导干部30多年,杨善洲很少待在机关,大部分时间都头戴草帽在乡下忙碌,人称“草帽书记”。退休后,杨善洲热情不减、信念不衰、本色不变,为改变家乡面貌绿化荒山植树造林,一干又是20多年,直至生命终点。群众的冷暖他感同身受,群众的困难他系挂心头,不断激励着他为民办事的热情、为民造福的决心,不断坚定着他一辈子做人民公仆的理想信念。曾经的荒山披上葱绿的新装,挺拔的树木镌刻下他的功绩。
一辈子为人民服务,体现了杨善洲利为民谋的价值取向。“我们奋斗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有一个幸福的家园吗?”这是杨善洲一生坚守的价值取向、不懈追求,也是他一生为人民服务的真实写照。从“草帽书记”到“种树书记”,杨善洲一辈子都奔波在为人民谋利益的道路上。田间地头留下了他参加劳动、发展生产的串串足迹,农舍庭院回荡着他访贫问苦、促膝谈心的亲切话语。年过六旬,本可在城里颐养天年,杨善洲却信守“退休后给家乡办一两件事”的诺言,重返家乡钻进山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为家乡父老留下一片价值3亿多元的人工林。作为林场主要创办人,杨善洲坚持不要报酬;按照当地规定可以领取的引资提成,他分文不取。杨善洲淡泊名利、一心为民的优秀品质,展示出优秀共产党人崇高的人生境界和可贵的价值追求。
杨善洲精神最可贵之处,在于他一辈子追求理想、一辈子为人民服务。这样的追求才是真正的执着坚定,这样的服务才是真正的全心全意。杨善洲的一辈子,应该成为每一名党员干部人生的镜鉴,时时刻刻对照、鞭策自己,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坚持执政为民不松懈,坚守共产党人本色不改变。杨善洲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我们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必须只争朝夕,从点滴做起,不能好高骛远,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要培养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挫折,投身艰苦岗位锻炼身手,承担挑战性工作增长才干。要保持创新锐气,在工作岗位上大胆探索、创新创造。要养成勤学习、多读书、善探究、爱思索的好习惯,不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综合素质。要自觉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更新思维、开阔眼界,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学会忍耐,成长为知识丰富、技能精湛、视野开阔、爱岗敬业的有用之才。
“ 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了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这是杨善洲老书记最本质的精神所在,学习老书记就要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学习老书记,就要学习他牢固树立正确的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不计名利得失,不计荣辱进退,做一名无私奉献、一身正气的好党员。
杨善洲用毕生精力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忠贞不渝地坚守了一名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一辈子不为权力所累、不为地位所累、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私情所累,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公仆本色。
杨善洲六十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他恪守信念,一心为民,忘我工作,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了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了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以感人的事迹,集中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树立了党员干部的光辉形象和时代风貌,是共产党员和老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创先争优”的突出典型,是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
三、在实际工作中践行善洲精神
我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应该以杨善洲这位老党员为榜样。学习杨善洲,并非要刻意模仿杨善洲,而要从杨善洲的人生轨迹中寻找精神力量,在与杨善洲的对比中寻找差距,自觉将杨善洲精神融入到自我修养、融入到具体工作中,争做人民满意的好同志、好党员。学习杨善洲,最重要的就是要联系实际,把对杨善洲的崇敬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把心思凝聚到干事创业、推动发展上来,把学习的成效体现在推进各项工作之中,努力开创新局面。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忠于本职岗位,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并在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贡献,艰苦奋斗,刻苦学习,不断创新,为党的事业甘于奉献自己的一切。
作为一名财务工作者,更要学习杨善洲一生清正廉洁、生活简朴,从不以职务之便为家人和身边人员谋取任何私利。在物质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的今天,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不断受到西方享乐主义的侵蚀,重物质享受,轻精神修为已经成为一些人的时尚追求。部分人虚荣心作祟,讲排场,比阔气;部分人喜好公款消费,铺张浪费,助长了歪风邪气。我们要学习杨善洲,就要学习他检以养德,知行一致的革命精神,自觉地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甘于清贫,乐于奉献,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在生活中我们要克勤克俭,严格要求;在工作中我们要勤勤恳恳,不断增强贯彻党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在学习上中我们要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的精神,不断增加新的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我政治理论及党性修养,努力争取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建功立业。这不仅是一种政治责任,也是一种精神追求,是实现个人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的最高理想。社会在发展,社会文明也在进步,然而我们崇高的精神、美好的品德却是永恒不变的。我要脚踏实地、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做好身边的大事与小事,为社会为祖国更为人民奉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
(责任编辑:代丽)
来源/作者:机关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