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谈杨善洲的群众观及现实意义(作者:吴莹)
时间:2011/9/15 10:00:00|点击数:
杨善洲一辈子坚持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根本宗旨,心里永远装着群众,一身群众情,一生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这是杨善洲精神最为重要、最为可贵之处。深入研究、学习杨善洲群众观,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联系,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杨善洲群众观的内涵
群众观,指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群众的立场和态度。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一个重要观点。从杨善洲的光辉事迹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他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杨善洲群众观根植于高度重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的传家宝。杨善洲同志是毛主席时代培养起来的干部。注重思想上建党是毛泽东建党思想的一大特色。1955年,毛泽东提出了“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科学论断,这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的形象概括。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也充分肯定了这一论断,并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强调这是“具有长远意义的重要思想”。正是因为注重从思想上建党,才把一支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党员队伍建设成为信仰坚定,坚强团结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杨善洲就是这样一位坚守党的信仰的典型代表,他把党的宗旨升华为自己的人生信仰,并切切实实地践行它,一辈子忠诚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
杨善洲群众观体现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政绩观。从内容上看,杨善洲群众观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宗旨,以当官不摆谱,有权不滥用,民情不忘怀为原则,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把群众冷暖记在心上,把为百姓谋福祉、为百姓解难题作为自己为官的根本,践行了“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为人民谋福祉”的铮铮誓言。杨善洲心系群众,一辈子置身于劳动群众之中,和劳动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群众观点在他的头脑中深深扎根。他心里装着群众,把老百姓的疾苦放在第一位。他深入联系群众,和农民一起锄田、栽秧,教工地上的年轻人打过石头,帮路过的赶马人钉过马掌,与农民一起整地理墒,遇到困难人家缺衣少被,就从自己兜里往外掏,能筹钱给职工治病,自己却盖不起新房……杨善洲群众观是对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高度概括,也是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光辉典范。
杨善洲群众观继承和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我们党在历史上形成了许多显著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优良传统,比如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两个“务必”,还有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优良传统等。在杨善洲身上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这些优良传统。他始终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群众,一心一意为群众谋利益;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始终以严格的要求来要求自己的家人和身边的人。杨善洲的一生是为人民群众利益艰苦奋斗的一生,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一切为了群众、什么是艰苦奋斗、什么是清正廉洁,为广大党员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
二、深刻认识学习杨善洲群众观的重要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杨善洲同志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是离退休老同志的优秀代表。他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向他学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我们要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认识在新的历史时期学习杨善洲群众观的重要意义。
(一)学习杨善洲群众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杨善洲60年如一日,坚守理想信念不动摇。60年如一日,忠诚党的事业不懈怠。60年如一日,牢记党的宗旨不淡化。60年如一日,严格自律不褪色。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良好作风和精神风貌。回顾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我们党正是依靠这种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团结带领各族人民群众,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战胜一个又一个的挑战,取得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现在我们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和价值追求更加多元,更需要我们学习杨善洲群众观,坚持和传承共产党人的优秀品德、优良传统和良好作风。
(二)学习杨善洲群众观是服务人民的需要
杨善洲一辈子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老百姓血肉相连,竭尽全力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不懈奋斗,真正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他的这种思想和行为,反映了群众的心声,顺应了人民的期盼,是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好党员、好干部。学习杨善洲群众观,就是要坚持群众路线、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带领他们艰苦奋斗,脱贫致富奔小康。
(三)学习杨善洲群众观是加强党性修养的需要
加强党性修养是共产党员的永恒主题。杨善洲一辈子恪守信念、对党忠诚,忠实履行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用一生的实践回答了入党为了什么、当干部干些什么、身后给人民和后代留下什么,他用全部生命和心血践行了入党誓言,是当代共产党人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科书。广大党员尤其是各级党员干部,只有像杨善洲那样,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才能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前,站稳脚跟、把好方向;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敢于斗争;才能在事关方向性、原则性的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做到坚定理想不动摇、践行宗旨不含糊、面对诱惑不变质,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切实担当起职责,完成好肩负的使命。
三、学习杨善洲群众观 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这个重大课题。习近平同志同中央党校第48期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员座谈时强调,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扎实做好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的工作,不断提高群众工作水平。当前,我们向杨善洲学习,最根本的就是要学习他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一)强化民本意识
《贞观政要》中说:“民水也,君舟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历史实践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强化民本意识,必须摆正主人与公仆的关系,各级领导干部对于人民而言,都是公仆,只有人民才是社会真正的主人。广大干部,尤其是作为基层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自觉用人民群众的利益来检验自己的工作政绩,做到凡是为民造福的事情就千方百计办好,凡是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就坚决不办。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树立起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切实把杨善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落到实处。
(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杨善洲群众观是继承和弘扬党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回顾我们党波澜壮阔的90年发展历程,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都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把人民群众摆在第一位,充分依靠人民群众,与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与国家富强。我们党的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党和人民事业能不能顺利发展,关键就在于我们能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学习杨善洲群众观,必须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牢记人民群众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得以发展的根本,坚信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坚持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人民群众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
(三)坚持群众路线
学习杨善洲群众观,要充分认识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坚持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仅是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领导素质、做好领导工作的关键所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要牢固树立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点,向人民学习的观点,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等等。要正确把握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四)善于向群众学习
学习杨善洲群众观,要充分认识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智慧和力量源泉。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是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中汲取智慧,从人民群众的发展要求中获得力量的历史过程。亿万群众的智慧汇聚成了国家意志,亿万群众的双手托起了改革开放,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一切智慧、汇聚的一切力量保证了我们的事业不断向前前进。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是伟大的、无限的。我们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离不开人民群众,我们奋力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也离不开人民群众。民意不可违、民智不可弃、民力不可失,民意反映民生、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群众观点不能丢、不能忘,必须充分听取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凝聚各方智慧、聚集发展合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的大好局面。
(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学习杨善洲群众观,要充分认识一心一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任务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要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定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政策和工作目标任务时充分考虑统筹好不同群众的利益和承受能力。要坚持正确把握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共同利益、不同群体特殊利益的关系,引导群众摆正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认真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
(责任编辑:代丽)
来源/作者:机关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