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关于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要求,充分发挥社会科学的强大智力支撑作用,为地方经济社会事业服务,通过“创建基地服务社会、服务基层”的方式,探索整合资源、开门办院,繁荣和发展地方哲学社会科学的新路子,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更好地为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绿色经济强省、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提供精神动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近几年来,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与地方政府共同实施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基地建设项目”。
一、科研与社会服务基地的性质和功能
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基地是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云南省东南亚南亚研究院)与云南省部分县级以上党委、政府共同创建、共同管理、优势互补的工作平台,是多形式、多渠道紧密联系基层党委、政府等实际工作部门的桥梁和纽带。是基层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引智基地,是我院联系实际、服务社会的工作基地,是锻炼队伍、造就高层次人才的培训基地。
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基地的主要职能是:接受和完成基层党委、政府委托的专项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服务现实、服务社会、服务基层;深入开展社会调查和科学研究,搜集、掌握第一手材料,全面推进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以优秀的科学研究成果贡献于社会;深入实践,扎根基层,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线,在与基层党委、政府的工作互动中,直接参与地方三个文明建设的实践。
二、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基地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目前,我院共建立了9个基地:
1.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开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
2.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宁蒗扶贫开发与民族文化研究基地;
3.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基地;
4.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德宏中缅关系研究基地;
5.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口中越关系研究基地;
6.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理论与政策研究基地;
7.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和谐迪庆——藏区科学发展研究基地;
8.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麻栗坡兴边富民研究基地;
9.云南省社会科学院西双版纳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
各基地建立以后,根据基地建设的实际,每年选派工作人员到基地挂职锻炼,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参与当地工作;选派专家,组织宣讲团,把干部教育和理论宣传送到边境、基层;与当地党委、政府合作开展新农村建设、支持扶贫工作;共同研究制订专项规划、“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联合举办10多次高端论坛,共商边疆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维护边疆稳定大计;邀请省内外100多位专家到基地讲学,动员和整合我院各方面的专家280多人次到基地开展理论宣讲、专题调研、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工作,为基层引进智力;协调社会力量,支持当地社会事业发展。3年多来,我院基地建设在探索哲学社会科学服务基层,培养青年科研人员,支持边疆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全省各地的热烈欢迎,各州市县党委政府纷纷要求与我院联合共建基地,全国各地方社会科学院都充分肯定并我院建设基地的做法,认为这是地方社会科学院服务党委政府、服务社会的途径和方法创新。
三、科研与社会服务基地工作形式多样
各基地通过调研、开展课题合作、联合召开理论研讨会、协助政府开展相关工作、为地方建设引财引智等多形式的工作,产出了一批批成果,受到当地政府的普遍好评。
   
1.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通过扎实深入的调查研究,向各级政府提供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报告是基地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我院积极组织各个领域专家学者前往各基地开展实地调研、撰写调研报告。
2.积极开展课题、项目合作
各基地依托当地的科研资源优势,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与地方政府联合的课题研究和项目合作。
3.召开理论研讨会,促进学术交流
为加强学术交流,进一步推动基地的研究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各基地结合当地政治经济发展的趋势和需求,每年都召开多次理论研讨会,并以此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造势建言。
4.引财引智,促进当地社会发展
基地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不仅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出决策参考的建议,还积极整合各种资源“引财引智”,为当地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四、基地管理不断完善
为进一步促进基地建设,我院在原有的《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基地管理试行办法》的基础上,结合科学研究与服务基地遇到的新问题,经过基地办公室与基地工作人员、当地政府部门座谈、调研,院科研与社会服务基地办公室下发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进一步推进科研和社会服务基地建设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科研与社会服务基地要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各基地要多形式、多渠道紧密联系基层党委、政府等实际工作部门,积极接受和完成基层党委、政府委托的各项工作,为地方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提供精神动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要深入开展社会调查和科学研究,全面推进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以优秀的科学研究成果贡献于社会;要深入实践,扎根基层,在与基层党委、政府的工作互动中开拓创新,把基地建设工作推向深入;以创新性的科研成果服务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是我院各基地为地方党委、政府服务的主要形式,各基地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结合当地政府的需要开展社会调查和科学研究,为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提供精神动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还可以与部门合作针对某个乡(处),甚至某个村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政策建议,解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及问题;创新服务形式,以多种多样的形式为地方党委、政府服务。搭建创新平台,为当地发展引进智力。要紧密围绕本地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围绕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通过开办地方发展论坛、举办专题学术研讨会议、参与大型专题活动等,搭建创新平台,开展宣传和推介活动,从全国、全省吸引资金和优秀人才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拓展服务空间,创新服务内容。既可以通过科研活动为当地提供精神动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也可以通过引进项目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还可以通过直接引进资金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充分发挥我院与世界各国、与全国各地、与省级各单位联系密切的优势,内引外联,为当地的改革开放服务。
意见还进一步明确了基地管理职责,以及基地经费、人员的考核和奖励等措施,意见指出:云南省社会科学院负责基地建设的宏观指导和管理,分管基地的院领导负责各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基地对口联系所处共同承担基地的日常管理工作。各基地要明确对口联系和管理的研究所,明确基地主任、基地联络员,并督促其履行职责,做好与基地依托单位之间的联络和协调,积极争取科研合作项目;基地的科研项目经费原则上由地方财政资助,基地主任统筹管理使用,除基地主任可以按照规定提取管理费外,其他单位和个人均不能截留,要全部用于项目研究。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与我院预算外其他项目财务管理相一致;各基地相关工作人员的考核纳入当年院年度工作考核,由分管院领导、院人事处、基地主任、基地联络员、基地工作人员联合组织开展等。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进一步推进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基地建设工作的意见》为基地今后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工作形式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性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基地人员的权利与责任,规范了基地经费的使用,为科研与社会服务基地依托地方、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五、培养人才,促进基地人才建设
“依托基地,培养科研人员,打造科研团队”是我院科学研究与服务基地人才建设的亮点。近年来,我院每年向开远基地、宁蒗基地派驻长期工作人员5名,并不定期派出专家学者前往基地开展工作。5名年青科研人员通过参与基地的调研、课题工作,协助当地政府开展工作,扎根基层的意识增强,科研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同时,我院大量专家学者依托基地,组成课题组,开展科研工作,也促进了我院科研团队的发展。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科研与社会服务基地建设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视和肯定,在2011年,我院获得第二届云南省宣传思想文化创新奖。为进一步推进我院基地建设,并以基地建设为突破口,拓展我院的“智库”功能,使社会科学研究沉下去,扎稳根,贴得紧,用得上,不断提高基地服务基层的能力和水平,培养锻炼深入基层、服务基层的高水平科研队伍。我院进一步整合资源,沿着网络化、系统化、制度化的方向,加强基地建设,积极增强基地功能,稳步拓展基地覆盖面,努力把“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基地”建设成为我省哲学社会科学服务基层、服务社会的品牌,使基地建设成为云南省创新体制机制,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举措。
 
(黎志远供稿)
(责任编辑:张合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