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本院概况 > 机构设置 > 其他研究机构 > 云南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我国公共文化投入增长态势及其差距透析

时间:2016/10/11 23:05:19|点击数:

 

  《中国公共文化投入增长测评报告》主编王亚南

  《中国公共文化投入增长测评报告(2016)》前期系列出版物为全国首个公共文化发展量化指标体系,对于检验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目标差距具有特定意义。该书新版综合检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0~2014年相关统计数据,概括我国公共文化投入增长基本态势,分析公共文化投入与经济、财政背景关系,与教科卫投入相邻关系的协调性状况,测算全国公共文化投入的均等化差距,预测至2020年应有的增长目标如下。

  一、我国公共文化投入增长的基本态势

  在国家现行统计制度下,公共文化、体育、传媒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与之相关的各类公共文化产品及服务投入,均属公共文化投入范畴。国家标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04年版、2012年版)采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其中公共文化投入部分包含在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统计数据当中。

  2000~2014年,全国公共文化投入总量由300.29亿元增长至2691.48亿元,年均增长16.96%,明显高于产值总量年均增长2.81个百分点,但较明显低于财政收入总量年均增长1.31个百分点,也略微低于财政支出总量年均增长0.53个百分点。

  检测公共文化投入与经济、财政历年增长相关系数,与产值增长之间为负值0.0268,与财政收入增长之间为0.0032,与财政支出增长之间为0.4165,即分别在2.68%程度上成反比,0.32%程度上成正比,41.65%程度上成正比,同步增长相关性很低。这表明,全国产值增长、财政收入及支出增长与公共文化投入增长之间尚未形成稳定、良好的多重“协调增长”关系。

  各省域公共文化投入增长综合评价排行:无差距理想值横向测评,西藏、青海、北京、内蒙古、吉林为“2014年度综合指数领先”前5位;自身基数值纵向测评,青海、四川、西藏、内蒙古、海南为“2000~2014年综合指数提升”前5位;青海、西藏、海南、内蒙古、安徽为“2005~2014年综合指数提升”前5位;青海、福建、贵州、河北、四川为“2010~2014年综合指数提升”前5位;广西、西藏、广东、河北、湖南为“2014年度综合指数提升”前5位。各省域全面排行详见原著排行报告。

  本系列检测补充首倡自身基数值多时段纵向测评排行,与横向测评“无论年龄比当下高矮”不同,各时段纵向测评为“无论高矮比阶段成长”,无疑更具可比性,有利于更多地区尤其是欠发达省域看到自身在不同时段里所取得的进展成效。

  二、文化投入与教科卫投入增长不协调

  在国际社会的共识里,“教科文”被视为一体;在我国民众的共识里,“教科文卫”被归为同类。在国家现行统计制度中,“教科文卫”至今仍为同一个大类。如果说,公共文化投入增长与产值增长应保持何种同步关系,应占财政支出多大比重难以明确界定,那么,考察教科文卫投入的相邻关系,或许能够得到一些有益启示。

  2000~2014年,全国公共文化投入总量年均增长明显低于教育投入年均增长3.16个百分点。这是否意味着,与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目标之下的教育投入“硬指标”相比,公共文化投入或许还是一项“软指标”?

  同期,全国公共文化投入总量年均增长极显著低于科技投入年均增长10.72个百分点。这是否意味着,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理念之下的科技投入“强指标”相比,公共文化投入或许只是一项“弱指标”?

  同期,全国公共文化投入总量年均增长亦显著低于卫生投入年均增长7.16个百分点。这是否意味着,与建立全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之下的卫生投入“硬指标”相比,公共文化投入或许仍是一项“软指标”?

  显而易见,在2000年以来全国教科文卫综合投入优先高增长当中,公共文化投入增长处于严重失衡状态,与相邻教科卫诸方面投入增长之间的差距十分显著。检测教科文卫综合投入与其间文化投入各占财政支出比历年变化,相关系数为负值0.8167,呈现为极强的负相关性,占比变化的同步性在极大程度上逆反。全国如此,除了北京等极少数地区以外,绝大部分省域也是如此(详见《掌上皮书》微信公众号发布)。

  三、同构均衡化差距与区域均等化差距

  公共文化投入面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居民文化消费体现民众精神生活需求,这两个方面形成同构可比关联,不仅形式上为同构,而且实质上可同比。居民文化消费占家庭收入及消费支出一定比例,体现精神文化生活应有分量,国家及地区亦当如此。

  2000~2014年,全国居民文化消费占居民收入比从5.82%降低至5.39%,公共文化投入占财政收入比从2.24%降低至1.92%。2014年公共文化投入占财政收入比明显低于居民文化消费占居民收入比3.47个百分点。

  同期,全国居民文化消费占居民消费支出比从7.51%降低至7.50%,公共文化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从1.89%降低至1.77%。2014年公共文化投入占财政支出比显著低于居民文化消费占居民消费支出比5.73个百分点。

  这足以表明,公共文化投入增长严重滞后于居民文化消费态势所体现的需求变动。

  人均值演算是衡量均等化的重要基准,由此可以检测得出地区差指数(以全国人均值为基准值1,测算各省域与全国人均值的绝对偏差值,全国取所有省域绝对偏差值的平均值,再补上全国基准值1。本系列检测独创指标,专门用以监测全国经济、文化、社会、民生诸方面的地区差距动态)。更为重要的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一种“社会共识”基本目标,惟有实现公共文化投入人均值的均等化,才谈得上公共文化服务条件和服务质量的均等化。

  2000~2014年,全国公共文化投入人均值由23.78元增长至197.28元,年均增长16.31%(由于人口增长,人均值增幅略低于总量增幅)。与此同时,全国公共文化投入人均值地区差由1.4571扩大至1.5979,扩大9.66%,均等化理想目标距离反而被拉大。

  与此同时,在背景关系方面,全国产值、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人均值地区差前后对比皆为缩小;在相邻关系方面,全国教育、科技、卫生投入人均值地区差前后对比亦皆为缩小,惟独公共文化投入人均值地区差还在扩大。很明显,公共文化投入增长差距不但表现在数量的可比性之上,而且表现在质量的可比性之上。

  四、2020年公共文化投入增长应有目标

  (1)假定基于2000~2014年年均增速“自然增长”,全国公共文化投入总量可达6889.48亿元,所需年均增长率同前保持16.96%。

  (2)假定实现产值→财政支出→教科文卫综合投入→文化投入历年各项最佳比值“应然增长”,全国公共文化投入总量应达10815.26亿元,所需年均增长率26.09%,为既往年均增速的153.83%。

  (3)假定实现公共文化投入与居民文化消费同构占比达到平衡之“民生增长”,全国公共文化投入总量应达16168.17亿元,所需年均增长率34.83%,为既往年均增速的205.37%。

  (4)假定实现公共文化投入各地人均值均等化“理想增长”,全国公共文化投入总量将达21014.98亿元,所需年均增长率40.85%,为既往年均增速的240.88%。

  按照至2020年所需年均增长率衡量各类增长目标距离,依据既往历年实际增长在假定情况下测算各省域最大概率“可能”排行:北京、西藏、上海、青海、海南将排在最佳比值增长目标前5位,西藏、北京、上海、新疆、青海将排在同构占比增长目标前5位,西藏、北京、青海、内蒙古、新疆将排在均等化增长目标前5位。

  2016年9月15日

  附:王亚南相关信息

  王亚南(1956~),云南昆明人,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与评价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中国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报告》(2011~2016年连续出版)、《中国文化产业供需协调检测报告》(2013~2015年连续出版,因缺经费2016年暂停,待下年恢复出版)、《中国公共文化投入增长测评报告》(2015~2016年连续出版)、《中国人民生活发展指数检测报告》(2016年首次出版)主编,近10年主要从事文化发展、民生发展量化分析检测研究。

  E-mail:wangyananyn@126.com

  电 话:0871-64106655(宅),13308847318,13608712955

  信 址:650106,昆明市高新区科高路1719号,水逸康桥7幢8单元101

来源/作者:云南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王亚南 责任编辑:代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