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4日,受我院缅甸研究所邀请,丽江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副校长、副教授洪国华先生到访我院。举办了题为《用哲学与逻辑梳理远古中华历史源头》的座谈会。与我院相关学者就远古中华历史与《山海经》解读、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与远古中华历史的关系、云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含义重新释读等与我院学者进行了交流。我院历史文献研究所、宗教研究所、东南亚研究所、南亚研究所、越南研究所、泰国研究所、缅甸研究所的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交流。


座谈会现场

  洪国华先生致力于中华远古历史、云南历史、白族历史研究已达10年之久,承担了丽江市宣传部批准立项的《<山海经>记载的华族伯子滇国历史研究》等课题。近年来在《丽江日报·文化周刊》上相继发表《白族语言文字考》系列文章、《山海经》与中华远古历史系列文章共25万多字,研究成果丰硕。2017年4月17日,在缅甸仰光传统遗产基金会主席丹敏乌先生访问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时,洪国华先生与丹敏乌先生就南诏、大理国与古代缅甸的关系、纳西语与缅语的相似性、佛教传入云南的历史等问题进行了交流。洪国华先生精通白族和纳西族语言和文化。在相关研究中不但旁征博引,广泛采用古代典籍,而且结合少数民族语言和传统文化,从独特的视角释读《山海经》、云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和三星堆出土文物,对中华远古历史、云南历史和白族等少数民族历史进行了全新构建,形成了自成一体的完整的中华远古历史源流理论。


洪国华副教授(右一)与我院原副院长杨福泉研究员(左二)和和劲松(左一)副研究员合影

  洪国华副教授的主要观点包括:《山海经》本质上是一部历史书;夏朝之前,存在鲲仑朝(历时约630年)和轩辕朝(历时约598年);以华胥为始祖的中华历史纪年(简称“华历”)迄今为约5345年;在轩辕朝仓颉造字之前,存在有现今诸多民族祖先共同使用的华文华语体系;在鲲仑朝与轩辕朝更替之季,部分族群离开中原腹地,其中当今白族、纳西族等众多民族的祖先向南方迁徙,在云南建立了鄯阐国、颠国、滇国、安乐国和白子国等古国;佛教最早传入中国源于公元前242年阿育王派遣的第六使团摩诃勒弃多,到达今日昆明并遗存有古迹金马寺,时间上比洛阳白马寺早300年左右。洪国华先生的理论对于困扰史学界的诸多问题,如:夏朝是否是中国第一朝;殷商甲骨文的演化过程;诸多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血缘和历史联系;古滇国的来源与去向;三星堆文化来源等等作了解答。

  洪国华先生的研究成果展示了远古中华历史的绚烂画卷,从历史古籍研究、出土文物和甲骨文释读、民族语言溯源等多个角度揭示和阐明了汉族与诸多少数民族同源共祖,以及中华民族与东南亚等周边国家民族的亲缘关系,对于推动中国古代历史、民族史和云南地方史研究、促进民族团结、增进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都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与会学者对洪国华先生十年如一日的钻研精神、独辟蹊径的研究方式、开创性的见解、构建全新中华远古历史的勇气和丰硕的研究成果表示钦佩,并建议洪国华先生进一步从民族语言比较分析、甲骨文释读等角度研究中华远古历史,寻找更多的史料和证据支持,不断夯实理论基础,构建更加完善的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