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完成项目
        多年来,民族学研究所研究成果显著,出版撰写、合著、合编著作90多部,发表论文500多篇,其中有著作、论文在社会及学术界产生积极反响,先后承担完成国家、省、院等科研项目。这些成果主要为如下几个方面:
1、关于民族理论研究。国家科重点项目《云南少数民族前资本主义社会诸形态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研究》提出了在云南多民族社会发展多样性的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解决途径;着力探讨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与调适,先后结集出版了《云南多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研究》、《传统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前书获云南省首届优秀社会著作二等奖;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特点和发展规律》,最终成果为专著《论当代中国民族问题》,该成果既是一部中国民族问题的简史,又着力研究了民族问题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同时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特点和发展规律进行了深入探讨;近几年,在认真学习了邓小平理论,特别是邓小平有关民族问题的论述,我所对民族政策理论加大了研究力度,先后发表了《发展与各民族共同繁荣论略》、《各民族共同繁荣与真正的民族平等》、《邓小平理论与云南现代化特点》、《市场先后律与各民族共同繁荣》,认为“发展是民族繁荣必由之路,而民族繁荣则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最终目标。”同时,我所还参与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实践》、《云南民族工作的实践的理论探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云南特点研究》等国家和省级重点课题的研究。此外,民族学所科研人员还完成了省级课题《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郭大烈、金黎燕主持),《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丛书》(王清华等);院级项目《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院青年项目《社会变迁中的小凉山家支制度》(郑成军)、《云南藏族服饰研究》(章忠云),《那洪村蓝靛瑶》(黄贵权)、《云南藏区回族及伊斯兰教研究》(李红春)及《民族理论再认识和新探索》、《云南民族文化史》、《建设民族文化强县——丽江县研究》等。
2、关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惊险的跳跃——云南民族地区商品经济》以及我所倾力研究的《商品基地建设与边疆民族山区生产力跨越发展》、《民族区域经济发展新论》、《云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与改革》、《云南玉龙山区域村寨发展与生态调查》、《云南民族传统文化变迁研究》、《云南少数民族脱贫与实现小康目标的特点与途径》、《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团结与稳定》、《多元文化与纳西社会》。这些研究,涉及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生产方式变迁;民族地区宗教文化变迁;民族地区社会生活方式变迁等,研究表明,一个有生命力的民族是一个善于保持自己的优良传统文化的民族。
3、关于民族历史的研究。民族历史的研究,是民族学老一辈研究人员的强项,早在上世纪50年代参与了大规模的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编写了各民族简史简志合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侯方岳、杜玉亭、王树五、桑耀华、刘达成、周裕栋、和志武等主撰或参编了《云南蒙古族简史》、《景颇族简史》《傈僳族简史》、《纳西族简史》、《基诺族简史》、《傣族简史》、《德昂族简史》、《阿昌族简史》、《独立族简史》、《彝族简史》、《怒放简史》、《白族简史》、《普米族》、《基诺族文学史》等作为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套丛书之一,从1979年~1980年分别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还参编了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几十种,大部分在80年代由云南人民出版社、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最后一本《基诺族普米族社会历史综合调查》(杜玉亭、王树王等主编)1990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郭大烈、和志武通过10年田野考察和文献检察,撰写了50万字《纳西族史》(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年)。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该书获云南省第四届优秀社科著作一等奖。郭大烈还参著了《云南民族政治制度史》。
4、关于民族学研究。这方面是我所优长重点学科,成果也比较多。
(1)综合性成果
        原历史所民族研究室撰编的《云南少数民族》(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郭大烈、董建中编撰了《云南少数民族》(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郭大烈、董建中编撰了《中华民族知识通览》(云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杨福泉、董建中、罗荣芬等参编了《改革开放中的云南少数民族》(云南民族出版社1996年)。
(2)女性文化
        云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出版了“云南民族女性文化丛书”。该所参著的有《哈尼族:云海的奇婚女性》(王清华等)、《傣族:沐浴圣水的女性》(郑晓云等)、《景颇族:树叶信与草桥》(金黎燕)、《苗族:民族文化的织手》(古文凤)、《独龙族:自然怀抱中的纹面女》(罗荣芬)。该丛书还出了英文版,当年送到了世妇会,并获中国图书奖。
(3)民族文化变变迁
       国家重点课题《中国各民族原始宗教资料集成》是一套大型丛书,我所参与了《纳西族卷》(和志武、杨福泉)、《基诺族卷》(杜玉亭)、《白族卷》(王树五)等的编撰;和志武还参编了《纳西象形文字谱》及撰写《纳西东巴文化》、《祭风仪式及木牌画》、《东巴经典选译》,郭大烈合编了《东巴文化论集》、《东巴文化论》、《纳西象形文英日汉对照》、《纳西族谚语——科空》),《纳西族风情录》等。杨福泉撰有《神奇的殉情》、《原始生命神与生命观》、《国际东巴文化研究集粹》等。郑晓云著有《文化认同与文化变迁》、《社会变迁中的傣族文化——西双版纳曼飞村的人类学研究》、《文化碰撞与调适》;颜恩泉蓍有《云南苗族传统文化的变迁》;郭大烈、黄贵权著有《瑶族文化研究》、杨福泉著有《灶与灶神》、杨福泉、郑晓云著有《火塘文化论》、王清华著有《南方陆上丝绸路》、《被雕塑的群山》、《浪漫的云霞——云南民族舞蹈》、《雾海拥抱的山魂——金平民族纪实》、《梯田文化论-哈尼族生态农业》等专著10部。其中《梯田文化论——哈尼族生态农业》在学术界造成一定影响,成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理论基础与文本主体,2002年荣获云南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5、影视作品
       早年民族学所老同志参与过民族志影片的拍摄,民族学所成立后与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合作拍摄了20多部风情片。影视人类学中心成立以来先后拍摄过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纪录片有《澜沧江》、《啊,珠江》、《生的狂欢——哈尼族叶车人的生活》、《佤族妇女一日》、《拉祜族的宗教信仰》、《城市档案》、《澜沧江》、《来自湄公河的考查报告》、《高原之路》、《珠江》(六集)、《红土高原的穆斯林》、、《红土高原的期昐——云南贫困民族地区》、《魂牵努玛阿美》等。这些纪录片先后在中央台、云南台多次播出,并产生重大社会影响,其中《红土高原的企盼》(扶贫纪实片)还受到省委的表彰。1998年王清华、薛金玲、毕云、王京等摄制的《云南藏族》获得中国兰州“国际影视人类学研究”二等奖。近期该中心摄制的纪录片为《他为民族默默奉献》、《承诺与见证》(五个版本)、《反歧视报告》(王清华、薛金玲、毕云、孙瑞等),《小坝子的希望》(毕云、薛金玲),《今日果敢》(王京)、《穿蜘蛛网衣的苦聪人》(刘军)、《看守果园的人》(和渊)。其中《看守果园的人》入围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反歧视报告》对艾滋病防治工作产生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反响。
 
目前正在进行的科研工作
1、承担了由云南省人大民族委员会委托课题《民族区域自治在云南的成功实践》,该课题是对中外处理民族事务的模式分析及总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云南成功实践的前瞻性研究;
2、承担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重点课题《云南民族志系列丛书》,该课题运用民族学理论与方法来研究云南本土25个少数民族的历史与现状,为系统研究云南少数民族社会文化的民族学文本系列丛书,目前该丛书已出三种;
3、承担民族学所重点课题《和谐与危机》,该课题通过对云南各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现状进行综合研究,对各地区、各民族社会经济文化取得巨大成绩、各民族和谐共荣的大背景下,深入分析存在于各地区,各民族社会中的一些影响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及民族和谐的隐患,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4、承担《中国影视人类学发展史》,该课题是对中国影视人类学学科建设、理论与方法的发展、研究成果的总结,为系统展示中国特征的影视人类学的创新性报告;
5、承担云南省民族研究院重点课题《历史人类学视野下的云南回族农村社会变迁研究》,该课题是以历史人类学的理论视野来对云南回族农村社会文化的历史变迁进行解释,从而揭示出民族自身社会文化变迁的内在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