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7日,正直农历正月十五,在这合家团圆的日子,我们第五届新农村指导员却独自登上旅程,带着满腔的热忱,不顾舟车劳顿奔赴农村广阔天地,为建设新农村添砖加瓦。
       记得读书时和一位师兄谈到人生规划,师兄说他若能在上海繁华的南京路上拥有一栋面街有落地窗的公寓,华灯初上时轻呷香茗,都市繁华尽收眼底将是人生一大快事。而我,却更乐意沐晨光,踏泥土芬芳将自己的青春倾注于田野之上。尽管当时所说的“田野”特指人类学的田野调查,但如今能有幸成为一名新农村指导员,为三农建设倾注热血同时能圆了我的“田野”梦,又何乐而不为呢?
       丽江市宁蒗县俗称“小凉山”,小凉山习惯上指以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为主,包括永胜、华坪等毗连宁蒗的彝族聚居区。居住此狭长地带的彝族操彝语北方方言,较为完整的保留了彝族文化特征。战河乡居于小凉山腹地,是宁蒗至永胜、华坪的必经之路,被称为宁蒗南大门。由于区位优势突出,战河乡成为宁蒗南部重要的交通物流集散地,集镇民居密集、交通流量大、流动人口较多成为战河乡的发展优势。但由于乡镇基础设施不完善、人民生产生活水平相对滞后等原因,战河乡对于发展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眼看着山巅未化的积雪一点点消逝,河畔的杨柳一天天吐出嫩芽,驻扎战河乡已经两个多月,为了尽快熟悉环境投入工作,我为自己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计划:
       首先,加强理论学习。理论是指导实践的一盏明灯,因此我始终始终把加强学习,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提高自己的农村工作理论水平放在第一位。无论是省级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培训班,还是丽江市或宁蒗县的动员大会,都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用心学习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出台的支农惠农政策,认真研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手册》,以及宁蒗县新农办所发的一些规章制度,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其次,深入调查研究。虽然怀着深深的情谊,但我从小生活在城市,以前做田野调查也不过短短数周而已,对于农村的实际状况还很生疏,并感觉到自己农村工作知识的贫乏和经验的严重不足。因此我决定狠花一个月时间,深入农户家中,用眼看用心记、用耳听用脑想,从我所联系的战河乡战河行政村入手,以点带面认识整个行政村的发展现状、摸清发展思路。面对实地调查中生活习惯不适应、语言交流障碍等困难,我积极克服困难、主动融入当地生活,讲方言、学彝语、尊重当地彝族的风俗习惯,慢慢地和当地的群众融为一体。为将来顺利开展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履行职责当好“六大员”。开展工作时时刻牢记作为一名新农村指导员的职责,积极提供指导和服务,协助做好宣传发动、编制规划和项目申报,量力而行为村里联系和协调建设项目,建设物资。真正做到帮忙而不添乱,适当把握角色,在当地干部和群众中树立“驻得下、能干事、受欢迎”的良好形象。
       第四,关注民生,脚踏实地办实事。“我们到基层当指导员,不是来享受,而是来学习、来提高、来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立足当地实际,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事。”在基层体味民生,就会有一种恨自己能力浅薄的冲动。在战河驻扎的二个多月里,问题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希望在今后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不好高骛远、不畏惧困难,从小事着手能做一件是一件,多为战河解决困难。
       吾为吾志,至死不渝。曾经漫不经心的闲聊似乎像预言般应验,殊不知,这预言向着心的方向也是我付出过汗水和辛劳的。如今我正脚踏着田野,为何不轰轰烈烈大展拳脚干他一番事业! 
(宁蒗县战河乡战河村新农村指导员 王碧陶撰稿)
(责任编辑:代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