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谷中的太阳城——元江,在宋大理国时期曾为威楚路因远部(元江因远)属地。据《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志》(中华书局出版,1993年6月版)记载:“元江,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有人类在这里居住了。”“元江,古属西南益州郡,元江属益州郡地。唐南诏时期建城甘庄,遥属银生节度(今景东)。宋大理时期,名因远部、罗必甸,属威远敛治地。至元元年(1264年),名萝槃部,属元江路治地。至元二年(1266年),改萝槃部为元江府。”由零星的史志记载可以看出,宋大理时期的因远部罗必甸即罗槃国所属的中心地带,直至元二年改萝(罗)槃部为元江府,至少有300年左右的罗槃国时代历史。


作者文化调查

  “罗槃国”辖区广达三万平方公里,为治理和保护好自己的区域,“罗槃国”建立了一支为数众多的军队。据有关史料记载,宋朝时期,通海节度使段思平准备会盟“三十七部”起兵剿灭“义宁国”时,非常看重“罗槃国”的军事实力,派出重要说客到“罗槃国”积极争取“罗槃国”的支持,段思平承诺:消灭“义宁国”后,各部落所拥有的领地、权力不变,而且还可以扩大;还答应减免各种徭役、赋税负担。“罗槃主”为段思平的条件所感动,派出了庞大的军队参加了段思平的会盟,全力支持他起兵剿灭了“义宁国”,并从始至终地帮助段思平建立了大理国,后来,段思平不失自己当初的盟约,为“罗槃国”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了更好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基础。

  一、罗槃国历史文化功能的当代彰显

  哈尼族“罗槃国”作为哈尼族历史社会发展进程中雏形成“国”的发展阶段,是哈尼族历史中具有浓墨重彩的一页,而元江是“罗槃国”建立的核心区域,其历史价值和区域地位无可取代,研究“罗槃国”历史文化并以此助推元江文化旅游发展更是其优势所在。

  1、罗槃国历史文化中心建设

  在元江县城城建规划中,以民族品牌、世界气派,规划、设计、建设“罗槃国”历史文化展示中心(或历史文化园),全面展示哈尼族“罗槃国”的历史文化,并融入传承至今的哈尼族传统文化,包括县内县外、国内国外,哈尼族众多支系的传统文化在这个展示中心里得到全面展示。

  2、罗槃国历史文化遗迹展示

  文化园核心建设打造一座“罗槃国”城堡,从博物馆、档案馆搜寻历史遗迹和材料,深入民间搜集散落的历史遗迹,譬如:“罗槃国”时期的印章、碑碣、石刻、武器、生产用具、宗教法器、服饰装饰等等,尽可能丰富的展示“罗槃国”的历史文化遗迹。

  3、罗槃国历史文化雕塑

  在文化中心广场雕塑“罗槃国”时期的罗槃主,特别是“阿禾必”和其长子“必思”雕塑,要雕刻得英武雄壮,突出剽悍坚忍的英雄气概,使瞻仰者内心感到震撼,具有摄人心魄的强冲击力。

  4、罗槃国历史文化影视剧

  民族题材的影视剧在当下深受影视观众的喜爱。通过地方主导(引导)、商业运作的方式进行“罗槃国”历史文化影视剧拍摄制作,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重磅推出,相信会赢得不菲的票房收入。

  (1)罗槃国历史文化电影拍摄

  拍摄以“罗槃国”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数字电影(或动漫),片长90分钟或120分钟,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首播,并在全国各大影院进行放映和各省电视台进行播映,相信会拥有亿万观众。

  (2)罗槃国历史文化电视剧摄制

  拍摄制作以“罗槃国”历史文化为主题的电视连续剧(或动漫),32集或40集,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首播,并在全国各省电视台进行播映,相信会同样会拥有亿万观众。

  二、罗槃国历史文化助推元江旅游发展

  红河谷太阳城——元江,位于云南省南部,地处元江中上游,古属西南夷地。为玉溪市最南面的一个重要门户,它上连玉溪、昆明,下达普洱、版纳,可通湄公河区域国际旅游圈的越南、缅甸、老挝、泰国等,加上国际河流元江——红河的水运与河谷走廊便利,国际昆曼高速公路由北向西南穿过,与邻州县有元漠(元江——漠沙)、元红(元江——红河)、元石(元江——石屏)等经济干线。

  近年来,元江县委、政府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实施“两强一堡”战略和云南旅游“二次创业”,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元江地理、环境和人文优势,着眼长远规划,加大投入打基础,强化营销树品牌,统筹兼顾促发展,全面推进“红河谷中的太阳城”商贸旅游文化重镇建设。

  (一)旅游优势资源

  元江旅游区位于元磨高速公路旁,是玉溪市紧邻昆曼大通道唯一的重要旅游区。元江又是中国干热河谷地区中土地资源最好的深陷河谷盆地类,其大山深谷中的元江大河,流经大理州南部、楚雄州西南部、玉溪市西部、红河州中部而经南部的河口县出境进入越南,出境后称红河。元江大河流经区域,地貌形态、气候类型、生物分布均有明显差异形成雄奇秀美、陡峻奇险的景观。

  依托其优势资源,可以在“罗槃国”历史文化区域内,着力打造这么几种类型的优势旅游:

  1、地理景观:⑴谷地型旅游——元江峡谷,⑵滩地型景观——元江江滩,⑶垂直自然地带——元江河谷,⑷峡谷段落——凤凰大峡谷,⑸岸滩——元江岸滩。

  2、水域风光:观光旅游休憩河段——元江。

  3、生物景观:⑴林地——旅游区内元江两岸林地,⑵丛林——旅游区内江河两岸丛林。

  (二)历史与多民族文化资源

  1、历史文化资源

  元江历史悠久,文化传承较为完整。夏商周时期,元江即有一个相对定位的称谓,称作“惠笼甸”,属梁州地;蜀汉、西晋时期又将“惠笼甸”的称谓改称为“罗槃甸”。唐朝初,又将“罗槃甸”更名为“步头”。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立元江万户府,二十五年改元江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设元江府,永乐三年(1405年)升为元江军民府。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改为元江府,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改府为直隶州。民国二年(1913年)设元江县,属普洱道。1949年8月元江解放,成立元江县人民政府,1979年12月26日,国务院批准成立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

  南宋时期,元将赛典赤对罗槃城围而不攻,并“以理谕之”,使时为罗槃城之主的那直举城出降,避免了罗槃甸被“屠城”的命运,也较为完整的保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风情。

  2、多民族浓郁民俗资源

  元江是以哈尼族、彝族、傣族三个少数民族为主体多民族和睦共处的民族自治县。多民族混居特征突出,各民族人文特性交互参杂,形成大量独特的民族风情、历史文化和建筑特征,具有极高的民族内涵和历史价值。重拳打造狂欢谷,以哈尼族、彝族、傣族文化活动为切入点,打造集民俗参与、文化传播、特产采购、特色餐饮、民族民居、候鸟或养老为一体的复合型民俗旅游。

  独特浓郁的民俗文化资源有(以哈尼族、彝族、傣族为例):哈尼族——十月年、黄饭节、苦扎扎、新谷节、三月节等;彝族——清明节、端午节、火把节等;傣族——过年、花街节等。

  (三)特色旅游资源

  元江旅游产业的发展,应在“罗槃国”历史文化功能的推动下,充分体现旅游区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的特色,充分挖掘、整合特色旅游资源。元江的特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这里例举几处:

  (1)世界第一高桥——昆曼高速公路上的元江大桥横跨于元江V型大峡谷两岸,距离元江县城6公里,所处位置海拔420米。2003年8月15日,这座混泥土连续钢构K217米+187.5米特大桥被中国交通部、中国交通信息研究所、中国公路学会桥梁与结构学会认定为同类型桥梁中的世界第一高桥。2003年10月14日,红河卷烟厂以619万元取得该特大桥30年的冠名权,将其命名为“世界第一高桥——红河大桥”。

  (2)大明寺——公元1659年,明朝末代永历皇帝朱由榔被吴三桂追杀,逃难中途经元江,在对面山上的一个寺庙中平安度过一夜后,第二天向缅甸方向逃去。因大明皇帝平安了一夜,当地人民便把村名叫为大明安(意为大明皇帝安身之地),住过的寺庙便被叫为大明寺。历经400多年的风雨沧桑,由于种种原因,该寺庙早已毁坏,经云南省佛教协会批准,现大明寺选址迁建到世界第一高桥旅游区,并已初具规模。

  (3)中国大陆最后一战遗址——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从广西南宁地区出发,由陈赓司令员指挥十三军及四野三十八军对滇南之敌实施大迂回、大包围,国民党残留在大陆的最后两个军第八军和二十六军在昆明战败后逃至元江东岸。1月25日,第二野战军在元江两岸红土坡与二塘山区域,展开了大规模围歼战,经过四天四夜的激战,彻底粉碎了在汤尧亲自指挥下的残留在大陆的国民党第八兵团的八次垂死反扑,俘虏了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兼第八兵团总司令汤尧、第八军军长曹天戈等一万余人。至此,滇南大迂回、大包围的战略目标胜利达成,国民党在大陆最后的一支主力部队宣告覆灭。该战役遗址具有深刻的革命历史意义,是云南省内不可多得的革命军事旅游资源。

  (4)一览八桥观景台——这是在不同年代建造的不同风格的八座大桥,就像进入桥的历史博物馆。其中,红土坡斜拉吊桥建于1957年10月,是为“抗美援朝”而修建的,属“云南第一斜拉吊桥”;元江大桥因建设国道213线而于1969年修建;世界第一高桥是因改建国道213线为高速公路而于2000年5月18日破土动工至2003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的;其他五座均建在昆曼高速公路上。八座建于不同年代的桥承载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具有良好的时空纵深感。

  (5)凤凰峡谷——元江独有的干热河谷气候特点使之成为凤凰木的生长适宜地。凤凰木,为豆科凤凰木属的植物,原生非洲马达加斯加,野外属濒危物种,目前已由人工引种栽培,被广泛栽种为观赏树。凤凰木因鲜艳或橙色的花朵配合鲜绿色的羽状复叶,被誉为世上最色彩鲜艳的树木之一,具有良好的观赏性。在元江旅游规划区的峡谷两岸广植凤凰木,可形成具有震撼力的美丽景观。

  三、结语

  元江——红河谷太阳城,在这片丰腴的土地上,太阳以似火热情深深眷恋着她,哈尼人民热情似火地垦殖着富饶的土地。哈尼人心中的“拉沙咪查”,是历史的土地、英雄的土地、文化的土地、多情的土地……我们曾经的家国故园,如今依然生机盎然,欣荣祥和。厚重的历史文化、传统的道德礼仪、丰富多彩的民风习俗犹如豁亮亮的哈尼火塘,在每个哈尼人的心中温暖滋养。“哈尼火塘麻泗、哈尼哈巴麻期”。曾经的沧桑,更较哈尼人意气风发、昂扬向上,这就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财富,这就是文化传承中的朴素哲学。

  作者简介:赵德文,男、哈尼族,云南墨江人,1972年5月生,大学本科,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在《民族文学》、《边疆文学》、《民族文学研究》、《云南文艺评论》等刊物发表小说、诗歌、文学评论,出版散文诗集《第九根月光》,文学评论集《心灵的回声》,诗集《没有鸟的天空》《朴素村庄》《乡村稻谷》5部文学著作,出版民族文化著作6部。现任云南省墨江县哈尼文化研究所所长。

  :0879-4238299

  :云南省墨江县哈尼文化研究所(65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