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研管理 > 课题研究

中国民族学学会第七届学术研讨会纪要

时间:2003/8/14 10:06:24|点击数:

中国民族学学会第七届学术研讨会纪要
何星亮
    中国民族学学会第七届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7月16日至19日在湖北西部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恩施市举行。这是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民族学界召开的第一次大规模盛会,也是一次承前启后的盛会。
这次会议由中国民族学学会、湖北民族学院和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的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会议的主题是“民族学与21世纪”。与会的专家、学者共110多人,分别来自全国各教学及研究机构。湖北民族学院副院长谭志松教授主持开幕式,中国民族学学会会长宋蜀华教授致开幕词,湖北民族学院院长彭振坤教授致欢迎词。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学学会顾问郑杭生教授在会上做了重要学术报告。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祁庆富教授致闭幕词。新任学会会长郝时远代表新一届理事会做了讲话;副会长雷振扬、彭振坤等也在闭幕式上发言。
    研讨会共收到论文52篇,会议分大会发言和小组讨论两种形式进行。从讨论内容来看,会议论文可分为三大类:一是民族文化的保护、开发与利用,二是民族学研究回顾与学科建设,三是民族社会、宗教与文化研究。下面分别简要予以介绍。
    (一)民族文化的保护、开发与利用
    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是此次研讨会探讨较多的重要问题之一。有些学者认为,民族文化发展是整个民族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民族文化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团结的功能,发展民族文化对提高少数民族的素质、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具有特殊的作用。少数民族中的村规民约,对维护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西部大开发与民族文化资源和文化生态的保护是许多学者关注的问题。一些学者认为,在西部大开发中,要注重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民族文化保护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应处理好这几方面的关系:一是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二是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三是共性与特色的关系,四是经济发展与文化生态环境的关系。保护民族文化资源不是保护落后,不是一成不变地维持,也不是排斥外来文化和现代文明。保护民族文化应该包括保护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或者说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保护手段要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保护,如利用保护、开发保护、立法保护、重点保护等。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可以直接带来经济效益,发展文化产业,建立特色经济,发展旅游业,是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有些学者特别强调了西部开发中的立法问题,强调应依法开发西部,防止出现历史上其他国家在大开发中所带来的危害。有些学者还强调,西部大开发必须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形势紧密联系,要与“世贸组织”的规则相适应,不能与“世贸组织”的规则相冲突。要提升民族文化中的优良传统,使之成为现代文明。
    另有一些学者认为,各民族都有一套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传统知识,民族文化本身具有保护生态的功能,具有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功能。宗教信仰中的一些观念和禁忌也具有保护生态的作用。充分利用和发展具有保护生态功能的民族文化,是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问题,也是民族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二)民族学研究回顾与学科建设
民族学研究回顾与学科建设也是此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些问题做了论述。与以往民族学研讨会不同的是,这次会议的回顾文章大多不是全国性的民族学研究回顾,而是针对某一具体民族、具体地区或具体学科的研究回顾。有的学者详细回顾了20世纪国内外壮学研究的历史与内容,有的学者评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贵州民族学的研究概况,有的学者分析了50年来土家族研究的几个阶段及其研究对象和内容的变迁,有的学者就回族研究做了评述,有的学者介绍了国内影视人类学的研究概况。
    民族学的学科建设是近十年来探讨较多的一个问题,此次会议也不例外。有的学者认为,民族学研究在民族地区社会和文化发展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尤其是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特殊的作用。民族院校对培养民族地区的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民族学者应敢于讲真话,说实情,真正为少数民族谋利益。有的学者还强调了民族学研究中国化的重要意义,强调中国的民族学研究要有自己的特色,强调21世纪的中国民族学不仅要研究少数民族,而且还要研究汉族。中国民族学在21世纪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将形成具有特色的学科体系。
    (三)民族社会、宗教与文化研究
    在提交会议的52篇论文中,以探讨民族社会、宗教和文化的论文占大多数,其中又以探讨土家族及恩施地区社会、宗教与文化的论文居多,约有15篇。有的从历史的角度探讨土家族社会的演变和古代教育,有的从宗教的角度分析土家族的民间信仰和民俗,有的探讨土家语功能的变化,有的从考古学的角度分析恩施州的考古发现与文物,有的则是探讨恩施州人文资源的开发。
    有的学者根据调查资料,对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的社会组织和村民自治进行了分析,认为当前的乡村社会权力结构基本还是由乡镇政府为主的国家主导型结构,但家族和宗族意识对基层选举的影响日益彰显,民间精英的影响也与日俱增。有的学者则从神话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多民族文化的本源,说明民族文化的开放性与民族的自强是各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中华民族的复兴也同样取决于文化的开放性和自主性的再塑造。
    宗教与民族和社会的关系是当前学术界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有几篇论文探讨了这些问题。有的学者研究了回族社会的网络系统,分析了这一网络系统的表现形式、特征及其功能。另有一些学者分析了宗教与民族关系之间的互动关系,说明宗教对民族关系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有时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有时则会造成消极的影响。
    会议期间,理事会根据学会章程进行了换届选举工作。经各省、市、自治区有关单位推举,组成了第六届理事会。在第六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选举了理事会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和秘书长,并聘请了顾问。
    (作者何星亮,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人类学民族学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1号,邮编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