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交流

我院年轻学者赴日访问

时间:2011/1/4 11:35:00|点击数:

       2010年12月6日12日,我院国际交流部主任马骥副研究员和东南亚所助理研究员孔志坚参加了2010年第三批中国社会科学青年学者赴日代表团,对日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和国际合作局副局长张友云为访日代表团的团长和副团长。这次访日团共有50名成员,其中48名来自中国社科院以及中、西部地方社科院年龄在35周岁以下,从未去过日本的年轻学者组成。根据日方安排,本次访问团分为两个分团,分别是“能源安全保障”和“WTO与FTA”分团。在日本期间,访问了位于东京、神户、京都、大阪的政府机构、研究所、大学、高科技企业等。这次访日活动安排周到细致,让我们在短短一周时间内感受到了日本的政治、经济、传统文化以及日本在能源安全保障方面所采取的政策。现将访日的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访问团在国会议事堂前合影)
       第一、参观皇居二重桥(天皇居所)和国会议事堂让我们感受到了日本的政治体制。皇居二重桥下的护城河,水平如镜,倒影斑驳可见。沿着护城河,踏着细石子路,来到皇居外苑,旁边的土丘上苍松翠柏,绿树成荫,身处东京繁华闹市,居然有这么一块宁静的绿地。我的脑海中浮现出在影视剧中看到的日本天皇骑着白马检阅部队的情节,心情也变得复杂起来。随后参观了国会议事堂,国会议事堂始建于1920年,最终于1936年建成,历时17年,代表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建筑史上的最高水平,整个建筑群气势磅礴,浑然一体。我们参观国会议事堂时,正好有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也来参观,给我的感觉是日本的政治体制教育从孩子抓起。日本的政治体制是:天皇为国家象征,无权参与国政。国会是最高权力和唯一立法机关,分众参两院。内阁为最高行政机关,对国会负责,首相(亦称内阁总理大臣)由国会选举产生,天皇任命。
       第二、参观银座地区的商业设施折射了日本商业经济的繁荣。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目不暇接,然而仔细一看,“Made in China”让人回味无穷,不得不感叹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魅力所在。徜徉在东京街头,干净整齐的路面、清新的空气,行人的有序性、完善的轨道交通系统令人印象深刻。
        第三、乘坐东京至京都的新干线,让我们体验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技术的发展。虽然我们现在京津铁路上的“和谐号”速度超过了日本的新干线,但日本的新干线却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在新干线上,也就是离开东京大约40分钟左右的时间,我们看到了仰慕已久的富士山,真是上天对我们这一行人的青睐。虽然转瞬即逝,但富士山上的皑皑白雪,直入云端的气势,俨如一位巨人,已经镶嵌在我们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第四、访问了东京大学大学院综合文化研究科,日本经济研究中心,大阪大学院国际公共政策研究科,分别与东京大学小寺彰教授,庆应义塾大学渡边赖纯教授以及大阪大学的教授、学者对中日两国的经济合作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探讨。参观了大阪城天守阁和松下中心。大阪城是大阪的著名地标,公元1583年丰臣秀吉花费了两年七个月的时间和四万民夫所建造而成。天守阁是大阪最宏伟的建筑物,在楼顶可以俯瞰大阪全境。对于我们年轻一代国人耳熟能详的日本品牌“松下”的总部就在大阪,参观松下中心,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松下”创始人松下幸之助传奇的一生和“松下”的创业历程以及“松下”电器为日本经济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
        第五、访问了日本外务省和日本天然气金属矿物资源机构,分别听取了日本外务省经济局经济安全保障课的首席事务官马越正之先生《中日能源安全保障》和日本天然气金属矿物资源机构本村真澄《温暖化对策与日中合作》的演讲,双方就中日两国的能源安全保障进行深入的交流与讨论。认为中日两国同为能源消耗大国,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大于竞争,建设低碳社会、节能环保是中日两国应共同承担的责任。
(访问团访问京都大学能源理工学研究所)
       第六、访问京都大学能源理工学研究所。在此期间,参观了研究所实验室的再生能源装备。研究所所长尾形幸生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这些社科工作者讲述了日本目前发展的新能源,并用诙谐、幽默的语言阐释了一个道理:新能源的开发也仅仅是权宜之计,关键是整个的社会的节能意识。
        第七、参观东京电气史料馆从中窥见了日本120余年来的电力发展史。在约4000平方米的展览场地实物展出不同历史时期日本电力发展装备,有爱迪生发明的电灯泡、电动汽车以及日本最早从国外引进的发电装备,并在此基础上诞生了日本自足研发的火电、水能发电、天然气发电、核能发电等装备。从中可以看出日本经济的腾飞最先始于日本的电气化。
        第八、参观千叶市的新港清洁能源中心反映了日本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的宗旨。中心的场地、设备由日本政府出资,企业通过竞标参与管理,收支两条线。中心每天运输数以百吨的垃圾废弃物,并将之捣碎,焚烧,然后用焚烧垃圾场上的热气发电。除了向工厂供电以外,还对周围的公司供给热气,多余的电卖给电力公司,所得收入全部上缴政府。焚烧灰都作为熔融炉渣处理后,用于公共施工材料。与此同时,新港清洁能源中心还充分利用日本的动漫,将复杂的垃圾处理系统通过动漫深入浅出的表现出来,让人记忆犹新。
       第九、游览了京都的平等院、清水寺、给人影响最深刻的是保留完好的古建筑,原汁原味的碎石小径,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这两处世界文化遗址浸透了日本的历史与传统文化。游览岚山时,在龟山公园见到了青年时代的周恩来总理于一九一九年四月五日游岚山时写下的诗篇《雨中岚山——日本京都》。诗文是廖承志于一九七八年十一月用毛笔书写。岚山公园,环境十分幽雅。正值初冬季节,红叶在岚山青葱茂密的松林、杉林掩映中越发显得妩媚动人。在竹林小径悠闲的散步,感觉置身于世外桃源。不知不觉,来到了大堰川,大堰川绕岚山脚下潺潺流过,碧透的河水清澈见底。走在京都的街头,随处可见的神社、寺庙,保存得如此完好的古建筑让人叹为观止,要不是二战末,梁思成向美国军方建议不要轰炸京都,京都完好的历史风貌才得以保存下来,要不然,京都也会像广岛一样成为废墟,越发感叹梁思成对京都的贡献,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贡献。
(我院国际交流部主任马骥副研究员与中国社科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张友云译审合影)
        一周的访日之行,让我们受益匪浅。这与日方周到细致的安排密切相关,让我们这些年轻的科研工作者近距离的感受日本社会,日方导游都在大巴上不失时机的介绍日本、宣传日本,让我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旅行中感受日本。日方安排的行程非常紧密,无论是参观黄居二重桥还是到神户体验日式温泉、日式饮食以及到大学、研究机构访问交流,日本的周到服务都让我们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尤其是欢送晚宴时,在我方团员不知情的情况下,日方安排的烛光、蛋糕及生日旋律,让人难以忘怀。当然,在访问交流以及与外务省青年省员进行午餐座谈会上,还是有观点的交锋。
  
(我院国际交流部主任马骥副研究员与日方翻译、导游合影)
       总之,短短一周的时间,我们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嘴巴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了日本的政治体制、日本经济的繁荣、以及日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日本是个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99%的石油依赖进口,日本政府为了保障本国的能源安全,多渠道、全方位地发展本国的能源供应储备。尤其将节能环保、建设低碳社会深入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将节能意识从孩子抓起。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同为能源消耗大国,两国对能源需求有着相似性,加强合作有利于增强互信,减少摩擦,达到双赢。
(国际交流部供稿/图)
    (责任编辑:代丽)
                 
                                                                         
                                                                               
 
 
 
                             
 

来源/作者:国际交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