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津永:不断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时间:2025/5/13 17:31:36|点击数:
3月28日在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镇拍摄的怒江第一弯。新华社发 彭奕凯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云南,对生态环境保护高度重视、寄予厚望。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调研时强调,希望云南“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春节前夕赴云南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指出:“云南生态地位重要,有自己的优势,关键是要履行好保护的职责。” 202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云南生态地位重要,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云南是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重点区域,承担着维护区域、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任务,生态地位极为重要,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强化思想引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准确理解把握蕴含其中的科学体系、基本内容和实践要求,紧盯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战略定位,坚决扛牢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多渠道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广泛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和知识,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切实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云岭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稳固环境基础。以夯实生态安全屏障的环境基础为目标,把生态环境保护视为重中之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坚持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持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科学治理,坚决做好滇池、抚仙湖、洱海、泸沽湖等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促进高原湖泊治理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全域联治”转向。切实做好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土壤污染防治等各项重点工作,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确保生态环境污染持续去存量、遏增量。
提升系统功能。系统优化以“五区四带、三屏两带六廊多点、一圈一群两翼一带”为主体的国土空间发展格局,切实扛起西部高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三大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建设任务。依托多样的生态系统,加快推进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保护和系统性修复,持续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不断加强国家公园建设,为珍稀物种提供“生存庇护所”,对重要河湖、重点生态区域开展保护和修复工作。全面实施“森林云南”建设、“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等一系列重大工程,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推进绿美云南建设,扩大城乡绿化面积,通过绿化美化行动促进城乡发展,建设山清水秀、瓜果飘香的生产生活空间。同时,传承、保护好多姿多彩的民族生态文化,研究阐释文化多样性与生态多样性高度耦合的人与自然和谐之道。
强化持续性稳定性。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以“3815”战略(三年上台阶、八年大发展、十五年大跨越)为发展目标,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一体化推进“三大经济”(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发展,加快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激发创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动能持续壮大。坚定不移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提升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探索生态富民的发展道路,依托丰富的水利资源和气候优势,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产业,着力发挥能源支柱产业的优势。依托生态多样性资源大力发展茶叶、花卉、中药材、咖啡、肉牛等高原特色农业。做强做大文旅产业,擦亮云南文旅融合的金字招牌,促进旅居产业有序发展,做大做强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完善跨区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坚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拓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千方百计促进各族群众增收。把保护好生态环境作为生存之基、发展之本,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产业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强化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突出特色亮点。对西南生态安全屏障进行深入研究,紧盯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核心区与生物入侵防范前沿区、生态系统多样与生态文化多元高度耦合、防御性与连通性辩证统一等特点,着力打造国家生物安全建设示范区,防止生物入侵、确保生物安全;打造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高度耦合示范区,坚持绿色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化体系;打造区域内国际生态文明建设合作交流示范区,推动生物多样性跨境联合保护。
总之,生态环境是云南的宝贵财富,是云南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解放思想,科学规划,针对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势、特色及目标集中发力,突出亮点,提炼范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作者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文献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曹津永】
来源/作者:中国民族报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