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胡庆忠:坚持“两型三化”产业发展方向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对策建议

时间:2020/11/11 16:41:00|点击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将全会精神落实在云岭大地上,就是要坚持“两型三化”产业发展方向,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云南产业发展现状和特点

  经过多年的发展,云南形成了矿产资源产业、水资源产业、生物资源产业和民族文化资源四大传统产业。从经济贡献率来看,2015至2019年,绿色能源、高原特色农业、烟草产业、旅游业等产业,现代物流、金融业等产业以及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GDP贡献率都大于1%,是拉动云南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工业发展来看,2019年底,云南工业制造业 31个行业中前10大行业占比高达 90%。其中,烟草和矿资源产业占大头,医药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占比不到10%。多年来,云南装备制造、医药制造、信息制造等新兴产业虽然加快发展、快速成长,但是,由于整体规模较小,对工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尚不明显。云南能源产业依靠水电和煤电资源,重工业依靠矿产资源,轻工业依靠烟草等生物资源,文化旅游产业依靠民族文化和地理生态资源的发展模式尚未根本扭转,“十四五”时期关键是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也就是推动新基建、要素市场一体化和产业生态建设;产业链现代化,也就是推动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和智慧化建设,向着“微笑曲线”的两端拓展产业链,向着“微笑曲线”的两端要效益,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二、云南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困难

  马克思指出,经济发展过程是“技术进步-分工专业化-市场拓展-制度变迁”交互推动、内动外压的演进过程。依据这一原理,将产业发展分为市场导向型、资源导向型、开放导向型和科技导向型四大类型。在这样四大类型中,云南属于资源导向型产业,必然派生出资源导向型的制度供给。云南产业转型升级面临四大核心问题:一是向市场导向型产业转变过程中面临着“市场规模小”的问题;二是向开放导向型产业转变过程中面临着“交易成本高”的问题;三是向科技导向型产业转变过程中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题;四是继续延续资源导向型产业发展的路子,面临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制约,资源开发利用走到“天花板”。这四大问题是云南经济发展转型的“四只拦路虎”,导致云南经济发展步入“死胡同”。这是云南产业选择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市场机制作用的必然结果,也是云南转型发展必须破解的“四大难题”,无法依靠市场机制来解决。这四大问题越是市场化,云南越边缘化,云南的市场规模越小,交易成本越高,人才越短缺,资源利用效率越低;以“市场”换“发展”的空间就越小,以“低成本”带动“大开放”的能力就越弱,以“人才”推动“创新”的难度就越高,以“资源”换“效益”的代价就越大。解决云南“实业救国、实业兴邦”的发展问题,必须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两型三化”“三张绿色牌”发展方向,充分利用“计划”和“市场”两个手段,决胜于战略、决胜于开放、决胜于创新,才能开辟云南发展的美好前景。

  三、云南产业转型升级的趋势和路径

  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要求,结合国内外发展趋势和云南实际情况,坚定不移地推动我省产业向开放型、创新型和绿色化、信息化、高端化方向转型发展,走出一条云南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加快云南产业开放型发展。南亚东南亚是我国最大的战略回旋空间。2000至2019年,中国与东盟贸易增长了近16倍,与印度贸易增长了近31倍。2016至2019年,云南与越、老、缅贸易年均增长12.4%,与东盟贸易年均增长12.1%,与印度贸易年均增长23.9%。2020年以来,东盟已超越欧盟成为中国第1大贸易伙伴。印度人口约为美国的4倍,若按过去20年中印贸易年均20%的增速算,中印贸易的前景十分广阔。发扬“下定决心、排除万难、不怕牺牲、争取胜利”的革命精神,主动服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好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不断挖掘我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陆上贸易的空间,可促使我国从中美贸易摩擦损失中最快走出来。

  加快云南产业向开放型发展,支撑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十四五”期间可以采用三步走三步齐头并进的策略和路径:一是在形成“国际大循环”中,推动周边国家对等开放,推动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加快整体性、系统性的制度创新,全面降低交易成本,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发挥东部发达地区和南亚、东南亚国家的贸易桥梁作用,做强做优做大贸易服务业;二是在形成“国内大循环”中,全面深化要素市场和体制机制改革,提升云南市场容量,走贸易带动产业的路子,加快云南产业向市场型发展,探索利用南亚、东南亚的资源、市场、劳动力和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人才、资本、技术在云南和边境合作区落地的经验,加快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产业向云南转移发展;三是着力解决交通基础设施滞后、物流成本过高的难题,加强对内对外区域分工、区域联系、区域合作上的大开放,加快建设面向两亚的独立电力体系,开辟面向两亚的国际传媒平台,谋划建设面向两亚的成品油运输管道,谋划建设面向两亚的智能高效的水利网,全面增强云南面向两亚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建成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在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发挥大纽带作用。

  (二)加快云南产业创新型发展。从“地理空间、主导产业、发展动力、金融类别”四个维度看世界,人类历史经历了从“陆地、农业、马力、货币金融”的农业经济文明时代到“海洋、工业、电力、资本金融”的工业经济文明时代,正在从“海洋、工业、电力、资本金融”的工业经济文明时代迈向“太空、数字、算力、实物金融”的数字经济文明时代。在这样一个创新突破、创新生存、创新发展的时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特别强调,“十四五”时期“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因此,云南“十四五”时期应全力推动“区域、产业、技术和金融”的改革与创新,围绕“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消费者、数字产业生态、数字公共服务和数字科研”五个方面加速布局,加速推动“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建设,加速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这是云南实现“高质量”和“跨越式”并行发展的唯一出路,否则,高质量跨越式就是一句空话。

  “十四五”时期,加快云南产业创新型发展就是要加快推动云南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具体路径:一是围绕电子信息制造业、信息通讯业和软件服务业等数字产业,加强政府引导作用和企业、科研机构的主体作用,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基建的布局与新技术的科研、开发和应用;二是围绕云南传统资源型产业,加强市场主导和企业主体作用,采用“新技术平台(ABCD+5G)+传统资源整合+新主体”路径,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路子,引领和带动云南资源导向型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三是针对云南多样性资源,加强政府主导和企业主体作用,加快数据化进程,并探索数据的确权、评估、定价、交易等市场化进程。借助省内外力量,把云南烟草打造成为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构建“烟田数字化-站数字化-设备数字化-厂数字化-业数字化-业链数字化-统管理数字化-产业生态数字化”的典范。积极推动云南各大高校尽快成立数字经济学院,开展数字经济各学科建设,大批量培育数字经济人才。推动成立云南数字经济研究院以及云南传统经济研究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开展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和操作性研究,为云南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支撑。鼓励、支持省外各大高校、科研机构、数字化技术领先企业来云南开展合作,团结省内外的力量把云南打造成为“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产业高地。

  四、云南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建立地方党委、政府领导分工负责制。发扬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老传统,针对重大工程项目,地方党委、政府领导分工负责,一竿子插到底;领导带头,集体出工;对于急、难、险、重的重大任务,组织突击队攻关。全面协调好、发挥好、利用好由“大通道”到“桥头堡”,再到“辐射中心”的一系列联系沟通机制,为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二)深化省内分工合作的规划。加强省内“5+8”产业分工向精细方向发展,推动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不同企业相互支撑和配套,做强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创新链、消费链的不同环节,相互配套、相互支撑,而不是同质化的竞争,力争打造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

  (三)将云南建成国家“基础原材料储备和产业发展重要基地”。将云南有色金属、石油炼化、清洁能源、电力、水资源等传统基础原材料产业发展纳入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通过技术嫁接的方式提升新型原材料制造的科技水平,走全产业链、高效清洁的产业发展路子,在延链、补链、强链的基础上,加速实现产业链的高端化转型和产品的高附加值提升,建成国家“基础原材料储备和产业发展重要基地”。

  (四)深化国际分工合作的规划。将建立面向两亚的独立电力体系、国际传媒平台、成品油运输管道和智能高效的水利网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跨越交通障碍,优先开展对外合作,加快构建面向两亚的国际经济大循环,争取实现早日收获。推动全面落实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加快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开放进程。

  (五)加强成本管理控制的规划。整个中国“十四五”发展是一项伟大工程。按照工程项目管理原则,既要实现成本最低,又要实现时间最短,还要实现质量最好,三者不可能在同一时空维度中存在。在“十四五”时期这个五年确定时段内,完成高质量发展要求,就必须在“成本”上做文章。质量要求越高,成本代价就越大。在成本控制管理上做好文章,就必须做好三件事情:大投资、巧投资和高效投资,即“融资投资、开放合作、改革创新”三件事。重点谋划好这三大举措,从而实现在“十四五”期间的高成本和高质量的匹配。

  (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胡庆忠 执笔)

来源/作者:云南学习平台/云理轩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