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张群辉:傈僳人民心向党

时间:2021/7/9 9:13:46|点击数:

  傈僳族是我国56个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之一。回顾历史,傈僳族沐浴着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光辉,从原始社会末期走向社会主义社会,从贫穷落后走向全面小康,从刀耕火种走向现代化。2020年底,在“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傈僳族彻底摆脱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了社会形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一步跨千年”的历史性飞跃。傈僳族人民无限感恩中国共产党,永远心向党、跟党走!

  一、傈僳族源流情况

  傈僳族最早见于唐人樊绰的《蛮书》的“栗粟”,是古代“乌蛮”的一支,在族源历史上与彝族、纳西族有密切的渊源关系,多数自称“傈僳”或“鲁庶扒”。傈僳族人属于蒙古人种南亚类型,普遍信奉原始宗教,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文字分为新老傈僳文。1957年,党和政府帮助傈僳族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傈僳族文字,并出版了报纸和书籍。

  傈僳族源于古代氐羌族系,是一个兼具迁徙及跨境特征的民族,在近两千多年漫长的迁徙过程中,从青藏高原起步自北向南跨过雅砻江、金沙江,渡过澜沧江、越过碧罗雪山,最后进入怒江流域。发展至今,傈僳族主要分布在怒江、恩梅开江(伊洛瓦底江支流)流域的中国云南、西藏与缅甸克钦交界地区,部分散居于中国云南其他地区、印度东北地区、泰国与缅甸交界地区。

  傈僳族是云南省特有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泸水、福贡、贡山、兰坪四县及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怒江州是云南傈僳族核心聚居区,生活着近29.6万傈僳族群众,约占云南傈僳族人口的44.3%。云南的丽江、德宏、楚雄、保山、大理、临沧、普洱等州(市)及四川省的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散杂居着部分傈僳族。

  二、怒江傈僳跟党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怒江大部分地区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绝大部分村寨处于与世隔绝状态。生活在偏僻封闭、高山峡谷中的傈僳族人民的生产工具极为简陋,生产力水平低下,过着采集、狩猎、渔猎经济与刀耕火种的农业经济并存的贫困生活。全州没有学校和医院,记事靠刻木结绳,生病靠杀牲祭祀。

  1950年1月,怒江解放。党的光辉照进怒江大峡谷,为怒江傈僳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送来了新的曙光。1950年11月,西南民族访问团云南分团第二分访团来到兰坪、福贡、碧江等地。傈僳族等民众从访问团的政策宣讲及慰问活动中了解到新中国的民族政策,体验到中国共产党的温暖,纷纷表示“访问人民疾苦,毛主席真乃万家生佛;感谢中央关怀,共产党确是人类救星”。

  根据西南民族访问团的调查结论,党和国家决定对他们不进行土地改革,而实行“直接过渡”政策,即落实“团结、生产、进步”的方针,通过发展经济、文化及开展互助合作运动,逐步完成某些环节的民主改革任务,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1954年8月23日,怒江成立了怒江傈僳族自治区(到1957年改为自治州)。有学者指出“‘傈僳族的直接过渡’典型地反映了某些少数民族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时的‘千百步走’与‘一步走’之间的关系”。

  自从中国共产党的光辉照进怒江深山大峡谷以来,怒江州傈僳族人民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与全国人民一起走过民族识别、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本民族干部的培养、和平协商土地改革与“直接过渡”进而“一步跨千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等几个重要历史节点后,又与全国一起迈步进入改革开放时代,迎来了又一次发展高峰,实现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的第二次跨越式发展,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例如,怒江州在1961年结束了没有公路和跨江桥的历史,在1978年实现了县县通简易公路,到20世纪末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交通闭塞、与世隔绝”的落后面貌。这表明,党的各项民族政策接续对怒江州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党和国家对怒江州傈僳人民的关心,让傈僳族同胞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光辉伟大,并从内心油然产生感恩党和心向党的情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提出“精准扶贫”战略思想,推动“精准扶贫”政策落地,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实行“万企帮万村”扶贫政策,带领全国人民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云南省委省政府、怒江州委州政府结合实际,严格按照中央部署,围绕怒江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工作,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出台《云南省全力支持迪庆州怒江州深度贫困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等众多政策办法,省级领导挂联、省属单位及企业帮扶,全力推动怒江州扶贫工作的平稳高效开展。

  在“万企帮万村”帮扶政策感召下,世界500强企业大唐集团积极响应党中央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动员令,主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情系边疆、心系贫困,于2017年开始定点帮扶怒江州傈僳族聚居区,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帮扶活动。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中国大地,在怒江大峡谷的傈僳族聚居区,傈僳族人民按照怒江州委州政府制定印发的疫情防控城乡环境卫生大整治的紧急通知要求,全力配合全州疫情防控工作,为脱贫攻坚创造了一个相对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与此同时,怒江州委政府采取非常措施积极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以确保2020年底如期实现整族脱贫目标。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在2020年11月,怒江州实现了如期整族脱贫的宏伟目标,打赢了怒江州傈僳族聚居区的脱贫攻坚战,让怒江傈僳族人民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贫困,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了社会形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三个“千年飞跃”。最为可贵的是贫困群众精神面貌的变化。傈僳族聚居区由过去的“多因致贫,争当贫困”变成如今的“自强自立,不甘落后”。边疆傈僳族人民感党恩、听党话、心向党、跟党走的信念愈加坚定。

  怒江州傈僳族聚居区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不忘同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怒江州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先后制定了《关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州的实施意见》《怒江州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规划(2016—2020年)》《怒江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实施方案(2018—2020年)》《中共怒江州委关于在脱贫攻坚中推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的决定》等政策,确保怒江州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上实现双融合、双推进、双达标。2019年12月9日,怒江州贡山县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七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2021年1月19日,国家民委正式命名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怒江州傈僳族人民迈入小康社会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进入了新阶段,感恩党、跟党走的向党之心将愈加坚定,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一份力量。

  三、生活幸福心向党

  除了怒江州傈僳族聚居区民族团结之花处处开放外,我国其他各地傈僳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政府的帮扶下,人民生活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到处展现出一片喜人的新面貌、新气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也同步取得新业绩、新进展。

  2017年,四川省攀枝花市最大的傈僳族聚居村新山村实现了脱贫。村民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还养成了“好习惯”、形成了“好风气”。2020年,脱贫后的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南山傈僳族乡杉木沟村村民结束了过去扛着猎枪打猎为生的历史,并重视生态、大力发展产业经济。

  2016年,德宏州梁河县傈僳族学会牵头将分布在梁河县41个自然村山区的傈僳族村寨群众集中安置。云南德宏供电局则点亮了每一个傈僳族搬迁安置村寨。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共有5.3万傈僳族同胞,分散居住在11个乡镇。脱贫攻坚时期,云南省永胜县委县政府重点做好鲁地拉镇、永北镇的易地搬迁安置点工作,让居住在金沙江沿岸悬崖峭壁坡地上的“悬崖上的民族”傈僳族的生活不再“悬”。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攀天阁乡美洛行政村那米傈僳族村民小组,经过易地搬迁住进新家园后,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人们生活越过越好。

  2017年3月31日,中国傈僳族第一村暨生态农业示范园项目开工仪式在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老城乡甘塘片区举行,全力打响中国傈僳族第一村暨生态农业示范园品牌,助推元谋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和民族团结繁荣进步。云南大理州宾川县大营镇萂村村委会宝丰寺傈僳族村,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为推动宾川县成功创建为“大理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县”树立了标杆和示范,成为宾川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重要缩影。

  我国怒江州及其他地区的傈僳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与帮扶下,奋力向贫困宣战,终于在2020年11月彻底搬掉了背负多年的“贫穷大山”,全面迈入小康社会。面对日新月异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辉煌成就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日益进步,傈僳人民时刻处处都在表达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恩之情,向党之心、跟党走之情在各种场合中溢于言表。怒江州福贡县鹿马登乡布拉底干布村傈僳族群众把当地一首傈僳族歌曲改编成《心向党感党恩》,唱道:“党中央领导人民过上好日子,山那边、山脚下的朋友都到此来相聚,怒江两岸都是欢乐的歌声……”

  在脱贫攻坚政策的持续帮扶下,怒江州的交通迅速发展。2019年12月30日,连接泸水、福贡、贡山3个县(市)的南北大通道怒江美丽公路建成通车。2020年12月30日,怒江州第一条高速公路保山至泸水高速公路瓦房至六库段建成试通车。目前怒江州全州公路里程超过5800公里,所有建制村100%通硬化路、100%通客车、100%通邮政。人背马驮、溜索渡江已成为历史。怒江州交通的快速发展,架起了怒江州傈僳族与中国共产党的心灵桥梁,傈僳族群众纷纷感慨,“感谢共产党,从此怒江山不再高,路不再遥远。我们愿意跟党走”。脱贫致富后的怒江州傈僳族人民深深感谢中国共产党,永远心向党、跟党走!村里墙壁上到处写满“幸福感恩总书记、幸福感恩共产党”等字样。

  (执笔: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 张群辉)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