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胜:打造“三大发展样板” 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时间:2025/7/16 10:05:38|点击数: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云南区位条件独特,要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为深入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提出了要做好内外统筹、双向开放文章,加强与周边“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深化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打造澜湄流域绿色发展、中老铁路沿线共享发展、沿边睦邻安邻富邻发展的“三大发展样板”。当前是中国同周边关系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时期,同时也进入了周边格局和世界变局深度联动的重要阶段,开放是云南的特色所在、优势所在、潜力所在。近年来,云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以大通道带动大贸易、承接大产业、促进大开放,开放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为打造“三大发展样板”奠定了扎实基础。
加快打造澜湄流域绿色发展样板,持续释放绿色发展新动能。作为澜湄合作的前沿省份,我省将参与澜湄合作融入云南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中,与湄公河国家携手前行,交往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目前,我省与湄公河国家科研机构已合作共建了34个国际联合创新平台,有力地促进了澜湄地区绿色转型。未来,云南要重点加强澜湄流域产能、旅游、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一是加快发展“绿电+先进制造业”,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建设“绿色铝谷”“光伏之都”,打造绿色制造强省。推动澜湄地区创新走廊建设,完善区域科创合作机制,丰富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的合作内涵。二是聚焦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食品、建材、冶金、轻工纺织业、机械、化工、农业等产能合作重点领域,不断提升产能。深化与湄公河国家在新能源电池、汽车和光伏产业等方面的合作,进一步拓展清洁能源、智能制造、大数据、智慧城市等新兴领域的合作空间。三是探索旅游合作新模式,深化现有旅游布局,以中老铁路及其未来至泰方的延伸部分为依托,共同设计旅游线路,打造旅游新业态。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打造澜湄国家特色文化旅游示范区。完善澜湄旅游城市合作联盟机制,推动澜湄国家在旅游线路设计、营销推广、产品创新、人才培训等领域加强合作。四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推进绿美云南建设,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务实合作,实施《澜湄环境合作战略》和“绿色澜湄计划”。积极争取中缅、中越跨境保护区和走廊建设,助推区域整体生物多样性保护进程,让澜湄合作更添活力、更富动力、更具魅力。
加快打造中老铁路沿线共享发展样板,持续发挥“黄金大通道”的示范作用。中老铁路是共建“一带一路”、中老友谊的标志性工程。下一步,要深入实施中老铁路沿线综合开发三年行动计划,以中老铁路为抓手,实施通道能力提升、物流枢纽建设、沿线产业开发和市场主体培育四大行动,让“钢铁丝路”效应广泛释放。一是推动系列国际班列常态化开行,加快开行“粤滇·澜湄线”等线路,不断扩大“澜湄快线”班列的品牌影响力。推进沿线物流枢纽、配套路网和园区专用线建设,打造中老班列集结中心和货源组织中心。加快发展多式联运,积极布局建设海外仓,推动“通道经济”向“枢纽经济”转型。二是做好沿线产业统筹,推动中老铁路境内沿线形成错位协同、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用好“滇中+中老铁路+磨憨磨丁+N个产业园区”等开放组合,加快建设中老铁路沿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加快推进沿边产业园区建设,集中资源要素,完善管理体制机制,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一批重点企业和重大产业项目尽快落地。三是提速口岸建设,构建口岸智慧化管理新模式,实行入境货物提前申报及“铁路快通”等新模式。一体推进口岸功能提升、口岸经济发展、口岸城镇建设,构建“口岸+通道+市场”等开放组合,全面提升口岸综合承载能力。四是加快建设面向印度洋国际陆海大通道,配合国家推动中越跨境标准轨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高速公路、铁路互联互通,加快建设区域内主要城市间的便捷联通通道,做强国际物流通道支撑,更好服务国家周边工作大局。
加快打造沿边睦邻安邻富邻发展样板,持续深化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近年来,“七彩云南·文化周边行”访演、“跨国春晚”、中缅“一马跑两国”国际马拉松比赛等活动持续举办,书写了一个个友好交往、和合共生的新故事。今年是中泰建交50周年和中越、中缅建交75周年,中老、中柬关系也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要继续拓展与周边国家经济、科技、教育、人才、医疗、减贫、文化等交流合作,实施更多“小而美”的项目,打造沿边睦邻安邻富邻发展样板,让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可感可及,为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作出云南贡献。一是加强教育领域合作,鼓励我省与周边国家高校间开展教师、学生和工作人员交流,开展联合培养和联合研究,适当开展学历互认合作。持续推进“国门学校”建设,精心打造“留学中国·学在云南”品牌。二是加强公共卫生合作,加强传染病和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卫生应急等领域的合作。发挥好澜湄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的作用,积极开展“光明行”等义诊救治活动。加强口岸卫生信息共享和卫生人才交流,加大“国门医院”建设。三是加强减贫与乡村发展领域的政策对话与经验分享,持续举办好减贫治理与全球发展(怒江)国际论坛,与周边国家共同交流减贫治理和乡村振兴经验。四是策划多种形式的科技、文化交流活动。搭建文明对话平台,深化创意文化产业合作,加强与周边国家体育合作。积极开展技术转移、共建实验室以及打造开放区域AI创新平台,通过科技合作,让科技创新成为联结区域发展的强劲纽带。五是加强安全领域合作,深入推进“平安澜湄”行动,在反恐、打击跨国犯罪等领域深入协作,共同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
[作者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本文系兴滇英才“文体人才”支持计划“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实践、案例与国际传播启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来源/作者:云南日报 责任编辑:庄弘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