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多元要素协同擦亮“旅居云南”品牌
时间:2025/5/7 9:30:33|点击数:
王俊
当下,“旅居云南”正逐渐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新型生活方式。相较于传统旅游模式,“旅居”强调在异地较长时间停留并深度体验当地的自然环境、文化生活与社会氛围。旅居云南热的兴起,是基础设施建设、自然与文化资源禀赋、政策支持体系以及媒体传播策略等多维要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其有助于推动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增强经济发展韧性与内生动力,推动形成相互尊重、理解包容的社会氛围,并通过深度互动促进文化双向传播,持续提升云南的认知度与美誉度。
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旅居云南”提供了快捷的交通服务。近年来,云南先后实施县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铁路“建网提速”、民航“强基拓线”、水运“提级延伸”等重点工程,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持续协同发力,不断拓展云南与外界的联系通道,为广大旅居者打造便捷、舒适的交通网络条件。随着“七出省五出境”高速路网日趋完善、“八出省五出境”铁路骨架稳步扩展、“两网络一枢纽”航空布局加速构建、“两出省三出境”水运体系持续优化,云南正加速构筑起内外联通畅通的立体化交通体系。飞驰南北、横越东西的交通条件,大大压缩了时空距离,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旅客的出行需求,“说走就走”的旅居更加便捷,交通“流量”逐步变为旅客“留量”,进一步带动了云南旅游观光、康养产业、餐饮行业、房屋租售等领域的发展。
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为“旅居云南”提供了深度的体验空间。云南通过科学合理规划游览路线,建设配套观景设施,深入挖掘文化符号,巧妙地将大自然赋予的壮美景观转化为旅居者深度体验的旅游空间。截至2024年底,云南共有3项世界自然遗产、3项世界文化遗产,8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777个中国传统村落。自然景观展现的如诗美景,文化遗产承载的深厚历史,都是云南全力打造“旅居云南”品牌的宝贵资源。
完善的政策配套为“旅居云南”提供了稳定的发展支撑。为推动旅居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云南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云南省乡村旅居村案例集》注重引导更多的乡村因地制宜发展旅居产业,充分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加强旅居产业用地保障的通知》从坚持规划引导管控、探索灵活供应方式等4个方面提出16条措施,确保以高水平土地要素供给赋能打造“旅居云南”品牌。《关于加大旅游人才引育助推现代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了未来3年云南旅游人才引育的重点和目标对象,提出3个方面11条具体措施。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文体人才专项中增设旅游人才类别等。
多元的媒体宣传为打造“旅居云南”品牌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经由媒介传播与文化实践,已成为公众认知云南地理空间、文化特质与生活方式的重要符号。为进一步深化云南与北京旅游业界的合作与交流,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昆明、丽江、大理、文山等州市文旅局和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及文旅企业代表到北京,推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旅居云南”新品牌。启动“旅居云南行动计划”,诚邀各界人士“走进云南、慢享时光”,感受“始于山水、归于烟火”的美好生活。2025年3月31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春花茶咖”春季文旅主题宣传推广在保山市昌宁县启动,重点推出“茶咖花影”之旅等6条旅游线路(产品),组织开展“旅居云南大家拍”等活动,积极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总之,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完善的政策配套以及多元的媒体宣传相互关联、彼此促进,不仅激发了人们对“旅居云南”的向往之情,更助力云南文旅产业实现从“旅游”的传统观光向“旅居”的深度体验转型升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人们需求的不断变化,在保障旅居体验品质的同时,进一步挖掘地域特色,探索创新发展路径,才能推动云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所所长、研究员;本文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文化人类学学科建设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来源/作者:云南日报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