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孙大江: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建设

时间:2020/12/1 9:38:04|点击数: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明确提出“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要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点,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的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建设。

  云南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扎实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速持续快于全省平均水平,脱贫攻坚开创新局面;农村消费持续增长,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十三五”期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7%,高于城镇居民1.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缩小。农村水、电、路、信息网建设全面提速,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加速发展,累计完成430余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中心村电网全部改造,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19.6万公里,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提高到68.6%,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6%,乡镇卫生院、行政村卫生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县、乡、村三级文化设施网络初步形成,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达到新水平。

  尽管当前云南省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明显的短板仍在“三农”,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仍是农业农村。主要表现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任务较重,农业产业结构与市场结合度不高,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不高,科技支撑能力不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亟待提升;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能力不足,农村人才匮乏;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任务艰巨;农村改革任务较重,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有欠账,人居环境和生态问题还需持续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优秀传统文化有待进一步挖掘;村集体经济总体薄弱。贯彻落实好当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云南省要集中精力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目前云南省农业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产业布局单一,且产业链不完善,多以供应原料为主,农产品粗加工和精加工不足,副产物综合利用程度较低,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较低,三产融合层次不高,乡村价值功能开发不充分,农户和企业之间利益联结不紧密,农村产业在类型、规模等方面不全面不平衡。一些地县的产业较为单一,仍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其他产业基础薄弱。在经营方式上依然较为粗放,集约化生产程度和水平较低,化肥、农药用量大,造成环境污染与土地质量退化。针对云南省农村产业面临的问题,必须加大力度培育和支持龙头企业,形成强有力的带动和引领产业发展的作用。加快全省农村产业的协调布局,完善农业产业链,特别是加工业,实现农业产业的价值增值。

  二、继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建设美丽乡村。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当前,全省农村环境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不足,生活垃圾统一堆放和处理还不够及时。村一级缺乏垃圾收集点和垃圾箱,部分乡镇缺乏垃圾处理站,导致垃圾不能及时收集和处理。部分乡镇和村一级缺乏生活污水处理管网建设,生活污水处理不及时。必须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针对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旱厕等问题,推进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生活污水处理管网建设和“厕所革命”,不断提升农村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和生活污水处理率,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三、加强县域乡村振兴规划的编制。目前,乡村建设缺乏规划统筹,建设各自为政,各个部门实施不同类型的建设美丽乡村的项目,而这些项目的实施并没有在一个统一的规划下进行。部分地方由于建设没有规划指导,基础设施建设缺乏对道路、供水、污水处理、垃圾收集、电力和通讯等需求的综合考虑,存在千村一面现的现象,乡村建设缺乏多样性、差异性,城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也没有与乡村振兴规划很好的相互衔接。乡村振兴涉及产业发展、生态保护、乡村治理、文化建设、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相关领域或行业都有相应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有的已经编制了专项规划,但难免出现内容交叉、不尽协调等问题。要统筹县域城镇和乡村的规划建设,以县域规划引导建设项目的投资和布局,全面统筹农业农村空间结构,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有利于推动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村镇居住相适宜、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格局。

  四、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激发康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主要领域在农村承包地、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三大方面,激发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内生动力、拓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首先,坚持农村土地经营权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引导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其次,以盘活农村闲置低效利用宅基地为重点,积极探索宅基地使用管理制度。比如,建立完善农村闲置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加强农村闲置宅基地退出后的优化利用措施;实施支持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依法向金融机构融资担保,或入股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和措施。同时,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参与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农业科技园区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鼓励农民以承包土地经营权等入股农业龙头企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整合各地各类农村产权交易所、服务平台、信息中心等服务资源,做好农地资源普查、农地流转供求信息收集发布、流转农地定级估价、流转农地建档备案等服务工作。

  五、坚持示范引领,探索形成实践经验。要探索利用城乡建设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充分挖掘农村建设用地、宅基地复垦整理的耕地和其他农用地的潜能,并将土地增值收益用于支持乡村振兴,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改善农民居住环境,促进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为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创造条件。要探索龙头企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做法,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公司+合作社+农户”共同富裕的经验。要探索吸引人才返乡下乡实践经验,创新创业带动乡村振兴,通过产业发展、服务完善、环境打造、政策支持等多种措施,吸引人才返乡下乡、创新创业,进而带动乡村产业升级、管理升级和效益增加,形成乡村产业强、人气旺、乡村再建的新局面。要探索发挥民族文化优势助推乡村振兴,推动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抓好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

  六、支持乡村振兴人才的培养。目前农村人才流动趋向是年轻人大多往城里跑、不愿意到乡村工作,虽然农村产业有一定的发展、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但农村现在的主要劳动力基本上是由留守乡村的妇女、老人构成,乡村振兴所需要的青壮年劳动力不足。一方面,要加快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让乡土人才成长起来,涌现出更多更好的“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另一方面,要贯彻落实好相关政策,特别是《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引导更多青年人返乡下乡创业,给予他们资金、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吸引其扎根农村,成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中坚力量。同时,积极推动农村普及高中教育,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不断提高农村人口的受教育水平。支持返乡农民创立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企业、林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作者: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文献研究所 孙大江)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