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邵 然:坚守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 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时间:2017/10/24 14:59:52|点击数:

  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立意深邃、内涵丰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政治宣言书,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动员令,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总蓝图。

  其中,在涉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习近平深刻指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方略,他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这就说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既需要我们坚守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又需要立足中国现实,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党十九大报告就深层次表明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定文化自信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既不表现为两个封闭僵化、互不相关的独立体系,也不表现为一种折衷主义的“平庸的调和”和无原则的混合,而是表现为一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文化观;亦即表现为一种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建立“许多规定的综合”和“多样性的统一”基础上的“综合创新”,因而是一种真正“辩证的或有机的综合”。正是在对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深层次地蕴含着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这种辩证统一关系的理解中,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坚定文化自信,使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进一步落实落细落地。

  其一,坚守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固有的批判性时代性和人类性等重要理论特征和实践品格。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屋建瓴地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建设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需要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固有的批判性、时代性和人类性等重要特征和品格。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就在于马克思率先深刻揭示和论述了“辩证法”的“批判的和革命的”本质,并由此出发,展开了“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尤其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暨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等,进行了全面而具体的批判,这既是马克思对辩证法的独特贡献,又是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本性之所在。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表达和反映了我们时代的时代精神,而且还在不断地塑造和引导新时代的时代精神;坚持开放发展、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品格,正是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时代性的最深层次的理论表征,亦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的创造力和理论的创新力的秘密之所在。马克思主义的人类性,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所提供的、塑造和引导人类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的“价值坐标”或“核心价值取向”。这个价值坐标的“负向度”揭露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受抽象统治”的社会现实,亦即揭露了人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非神圣形象”中进行“自我异化”的客观的社会现实;其“正向度”则指向了人类解放的价值理想、价值尺度和现实道路,亦即指向了“以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条件的所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固有的批判性、时代性和人类性等重要理论特征和实践品格在当代中国的最深刻体现,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发展成果,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之所在。

  其二积极弘扬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求我们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优秀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内容,反对并抵制顽固守旧和教条主义落后文化思潮的侵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不仅要坚守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也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是积极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需要我们深入开掘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着的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挺立起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地位。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命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使中华文化树立于世界文明之林的坚实根基,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作为中国人的独特精神标识。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自我完善,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到“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的读书做人境界,无不传承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凝聚着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习近平同志在不同场合多次倡导,“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他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这种高举远慕的态度和慎思明辨的求索理念值得我们认真学习领会,并在实际的生活工作中不断实践贯彻。

  其次,积极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我们反对和抵制顽固守旧和教条主义等落后文化思潮的侵蚀。顽固守旧派“为古是尚”,对古圣先贤的思想无条件地顶礼膜拜,认为古圣先贤创立的古代文化无论是总体还是部分,都优于包括西方文化在内的一切外来文化,因而对古代文化必须全盘认同,不能“同情地理解”;必须因循守旧,不能“批判性地继承”。这显然是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根本要求相违背的。教条主义则主张把书本上的理论当作教条,认为一切从定义和公式出发,反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教条主义曾给党的革命和建设带来过极其严重的危害。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就蕴含着对教条主义这一落后文化的深刻的批评和驳斥。

  最后,积极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我们“吸收外来”,注重对“他山之石”的积极借鉴。只有在学术资源和研究方法上积极吸收一切外来文化和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优秀理论成果,才能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有益的滋养。习近平同志曾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托马斯·莫尔、康帕内拉的、洛克、孟德斯鸠、卢梭、汉密尔顿、黑格尔、克劳塞维茨、亚当·斯密、马尔萨斯、凯恩斯、约瑟夫·熊彼特、萨缪尔森等西方思想家及其重要理论著作,并指出这些著作他都翻阅过,认为这些著作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思考和研究当时当地社会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结果。 这就要求我们在弘扬中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现实道路上,对西方文化的经典著作和重要人物的主要思想进行广泛的阅读和准确的把握,既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又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真正做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作者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支部副书记,哲学博士)

来源/作者:哲学研究所/邵 然 责任编辑:念鹏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