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院庆30周年 > 专家文集 > 东南亚研究所

宋天佑:巴基斯坦政治与外交局势

时间:2010/10/19 14:27:00|点击数:

国内重大事件分析
       1999年l 0月,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佩尔韦兹·穆沙拉夫推翻了谢里夫政权,出任首席执行官。军政府执政两年来,国内形势得到有效控制,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发展也有起色,并逐渐得到巴基斯坦民众对军政府的信任。为全面了解巴基斯坦政局的发展,有必要对近一年来巴基斯坦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作一回眸和分析。
一、穆沙拉夫就任巴基斯坦总统
       2001年6月20日,巴基斯坦首席执行官佩尔韦兹·穆沙拉夫将军颁布一项临时宪法令,宣布解散巴国民议会和各省省议会,并取代任期未满的塔拉尔总统而就任巴基斯坦新总统。并承诺,将按照最高法院的裁决,在2002年l 0月举行全国大选,还政于民。这是自l 999年1 0月12日政变以来,军政府的又一重大决策,表明穆沙拉夫拟逐渐恢复宪政,为推行各项改革政策铺平道路的姿态。
总统宣誓就职仪式之后,官方发表的一项声明说:“佩尔韦兹·穆沙拉夫将军是根据2001年《总统继承法》而就任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总统⑴。”穆沙拉夫本人也对新闻记者表示,他就任巴基斯坦总统是出自对国家安全、政治稳定和经济平稳发展的考虑⑵。并再次向巴基斯坦人民保证,在2002年10月恢复宪法。为此,已举行了第一阶段的地方选举(已于2000年12月31日开始在全国106个选区中的l 8个选区举行)。整个地方性选举于2001年8月结束⑶。穆沙拉夫在2001年8月l 5日巴基斯坦国庆节的演说中重申,省一级的议会选举、国民议会选举以及参议院的选举也将在2002年10月初举行⑷。这表明军政府拟恢复宪政、还政于民的决心。
        近两年来,巴基斯坦的经济开始走出低谷,经济增长率达4.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恢复向巴提供贷款,同意于2001年9月向巴提供5.96亿美元贷款。尽管这笔贷款对经济薄弱的巴基斯坦而言,解决不了多大困难,但却表明国际社会已开始放松因1998年5月印巴相继进行核试验而受到的制裁。这对稳定巴基斯坦国内形势起到积极作用。巴2000-2001年度的财政赤字也由占国内总产值的6.4%降低到5.2%,减少了1.4个百分点  
       穆沙拉夫就任巴基斯坦总统虽然受到国内反对派(主要是穆斯林联盟和巴人民党)的指责:穆氏就任巴总统不符合宪法和民主选举程序。一些西方国家也呼吁巴尽早恢复民选政权。但国内人民对军人政权的信任有所增强。国内形势基本平稳。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章启月在记者会上表示,穆沙拉夫就任总统是巴基斯坦内政,中国尊重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作出的决定。国家主席江泽民还专门致函祝贺穆沙拉夫就任总统。江主席在贺信中说:值此阁下就任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总统之际,我仅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并以我个人名义,向阁下表示衷心的祝贺。中国一贯重视同巴基斯坦的传统友好合作关系。印度总统K·R·纳拉亚南也致函祝贺穆氏就任巴基斯坦总统,并表示愿意同巴基斯坦建立和平、友好与合作关系。
       西方国家对穆氏就任总统则作出不同反应。美国对此表示关注,并希望巴尽快恢复民主选举,如期举行全国大选,还政于民。美国还中止了原来对巴承诺的贷款项目(人道主义援助除外)。英国也宣布中止巴基斯坦的英联邦成员国资格。一些国际金融机构也相应减少或暂停对巴的贷款项目等。西方国家的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给巴国内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美国“9·11”事件发生以来,巴基斯坦明确表示支持美国的反恐怖斗争,尤其是美英等国对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实施军事打击以后,巴基斯坦在安置其境内的阿富汗难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提供了力所能及的人道主义援助。值得一提的是,美英等国对阿富汗的塔利班实施军事打击以来,巴基斯坦为其提供方便,同意美国军机经过巴领空,并为其提供军事设施。这些举措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好评,提高了巴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也增强了巴基斯坦民众对军政府的信任感。因而美国总统布什于2001年10月30日宣布,取消对巴基斯坦因1998年5月进行系列核试验而受到的国际制裁,并开始对巴提供援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世界银行等一些国际金融机构也考虑增加对巴基斯坦的经济援助。中国政府也于2001年10月21日宣布,向巴基斯坦境内的阿富汗难民和巴基斯坦政府分别提供200万和1000万元人民币的紧急物资援助。这批救援物资也于当天由中方从乌鲁木齐启运至巴基斯坦边境城市白沙瓦。这又一次体现了中巴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
       国外一些分析家认为,2002年10月,巴基斯坦全国大选如果如期举行,有可能会组建一个亲穆沙拉夫的联合政府,而这个联合政府又由穆沙拉夫认同的一位总理出面组阁。
二、巴一印首脑会谈
       应印度政府邀请,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于200 1年7·月l 4日至7月l 6日在印度北方的历史名城阿格拉同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就改善双边关系举行会谈。这是印、巴自1 999年拉合尔会谈以来,两国首脑为缓和双边关系所作出的重大举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三天的首脑会谈虽未达到预期结果,但会谈后在记者会上,两国领导人分别表示,改善印、巴关系的希望依然存在,并表示将在2001年召开的联合国大会期间,两国领导人将再次会晤,并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印、巴阿格拉会谈未取得预期效果,根源还在于对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双方观点差距甚远。巴基斯坦主张克什米尔的归属应由克什米尔全民投票表决;印度则认为克什米尔是印度领土的一部分。并断然拒绝了巴基斯坦主张的执行1948年的联合国决议的要求(该决议要求克什米尔地区举行全民公决,以决定它是归属巴基斯坦,还是归属印度)。过去印、巴双方的多次会谈,印度一直拒绝把克什米尔问题列入会谈议程,而此次印、巴首脑会谈,双方都把这个问题列入会谈议程,表明印度已作出让步。
       克什米尔争端是近50年来印巴关系的症结。两国为此曾三次刀兵相见,这也是1947年印巴分治时,英国殖民统治者在南亚地区留下的祸根。1947年印巴分治时,按照印巴分治方案,克什米尔地区既可以归并印度、也可以归并巴基斯坦,还可以宣布独立。这样,印巴双方都设法占有这块土地。克什米尔的居民大多数是穆斯林,占该地区人口的78%,印度教徒占20%,其余为锡克族教徒。而统治该地区的土邦王是印度教徒。于是,土邦王宣布克什米尔加入印度,引起巴基斯坦政府的不满,此刻,巴基斯坦的穆斯林从巴进人克什米尔,并宣布巴控克什米尔地区成立“自由克什米尔”。1947年10月,克什米尔土邦王宣布加入印度,并要求印度派军队进驻该地区。这样导致印巴瓶国发生武装冲突,这便是历史上的首次印巴战争。
       50多年过去了,克什米尔争端仍未妥善解决。印巴双方各执一词。2001年5月,印度政府主动向穆沙拉夫发出邀请,举行双边对话,这已经是朝着改善双边关系迈出的一步,以往印度一直拒绝与巴谈判克什米尔问题,认为这是印度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勿须谈判。巴基斯坦也希望通过同印度会谈来改善两国关系,从而使旷日持久的克什米尔争端有所突破。因而很快表示接受印度邀请,前往印度参加双边会谈。于是,印、巴两国于2001年7月14—l6日在阿格拉举行了两年多来第一次首脑会谈。双方商定的议程主要是三个问题:和平与安全问题、禁毒和缓和克什米尔争端问题。
        第一天会谈即出现分歧。印度新闻部长S·斯瓦朗吉在记者会上否认双方讨论了克什米尔问题。此举激怒了巴方。次日,穆沙拉夫在会见印度新闻媒体时表示:不讨论克什米尔问题,此次会谈不会有任何进展。印方对此也明确表示:如果存在着克什米尔问题,那只能是受巴基斯坦支持的越境恐怖主义分子。双方分歧公开化,最终导致会谈未果。双方草拟的联合声明也夭折。
        从阿格拉首脑会谈的结果可以看出,印巴两国积怨太深,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会谈结束后,虽然双方都表示改善双边关系的机会仍然存在,但由于两国在若干重大问题上歧见太深,难以求得共识,尤其是在两国间关于越界恐怖主义和克什米尔问题的解释上差距太大,各持己见,而且穆沙拉夫和瓦杰帕伊都受到国内因素的制约,都不太可能向对方作出实质性让步,致使印巴阿格拉会谈无果而终。在阿格拉会谈期间和会谈以后,穆沙拉夫娴熟地运用其外交才能,发挥媒体的作用,充分阐明了巴方观点,从而改善了这位军人的形象,争取了南亚人民群众和国际社会对他的好评,巩固了穆沙拉夫在巴基斯坦的执政地位。相反,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却受到国内一些强硬领导人的指责,一时处境比较被动。
        阿格拉会谈不欢而散,印度便采取强硬态度,拒绝双方高层人士互访,双方在边界两侧不时发生交火,并有不断升级的迹象,致使印巴关系再次滑坡。
       印巴两国尽管存在着有待解决的问题,但两国一直保持着经济合作关系。据统计,2000年至2001年度的印巴双边贸易额为70.21亿卢比,其中,巴从印度的商品进口额为40.54亿卢比;巴对印度的商品出口额为29.7亿卢比。巴向印度出口的商品项目主要有蔬菜、水果、棉纱、皮革及其制品、原油、药品、大米及其它。此外,两国在纺织业方面的合作可望得到加强。印度纺织机械制造协会2001年5月曾表示,印巴两国在纺织及其产品出口方面存在着很大潜力,双方可以考虑,开办合资企业。印巴两国企业界人士渴望扩大两国间的贸易领域。两国之间的贸易合作也曾出现过较大的增长。这反映出两国完全有条件和能力扩大双边贸易领域。从历年的双方商品进出口的构成来看,具有一定互补性,而且每年通过非正式贸易渠道完成的商品成交额逾10亿美元,约为官方贸易的5倍。资料显示,近5年的印巴双边贸易额已增长两倍,即从1995年的34.5l亿卢比增加到2000年的70.3亿卢比。这个数字虽与两国的市场容量不协调,但却表明双方在经贸合作方面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增长势头。
三、谢里夫流亡沙特阿拉伯
        2000年l2月10日,巴基斯坦总理纳瓦兹·谢里夫突然离开拉合尔的一所监狱,前往沙特阿拉伯。随同谢里夫前往沙特阿拉伯的还有他的l7名家庭成员,包括他的兄弟、旁遮普省首席部长沙巴兹-谢里夫。谢里夫流亡沙特一事只有穆沙拉夫将军和他的几位密友知道,巴政府当时并未向外界透露。事实上,早在穆沙拉夫于1999年10月l2日接管政权之后,即同沙特王室成员,就释放谢里夫一事举行磋商。由于巴军高级将领不知道如何向巴全体人民解释这一事实,因而对这一消息暂时不对外透露。
       早在80年代初期,谢里夫任旁遮普省首席部长时即同沙特王室有着密切关系。90年代,谢里夫任巴基斯坦总理时,同沙特的关系有所发展,甚至在巴基斯坦政府出台重大的内外政策之前,谢里夫都要先听听沙特领导人的意见⑼。沙特也支持巴基斯坦搞核武器。海湾战争期间,谢里夫不顾巴人民和巴部分高级军官的反对,派遣50000名军人前往沙特。这些都表明谢里夫同沙特王室保持着友好关系。所以当谢里夫被投入监狱后,沙特即同巴军人政权商谈保释谢里夫的问题。条件是,只要巴军人政权同意让谢里夫流亡沙特,沙特方面保证至少l 0年之内,谢里夫及其家庭成员不返回巴基斯坦,也不干预巴国内政治,并同意向巴基斯坦出口价值10亿美元的石油和通过设在吉达的伊斯兰发展银行向巴提供软贷款。谢里夫本人也愿意放弃其价值几百万美元的财产来赎回他及其家属的自由。有了这些先决条件,谢里夫得以流亡沙特。
        谢里夫政权倒台的原因何在?一是他任总理期间,未履行向民众许下的诺言。他所主张的清除官员腐败,振兴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目标均未兑现,人均GDP增长率下降,失业人员增加,客观上,东南亚爆发的金融危机对巴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卢比贬值,出口下降,因而导致谢里夫政权的经济改革计划难以实施,人民对谢里夫政府越来越失去信心。二是l999年5月印巴边境冲突对谢里夫政权的影响。卡吉尔武装冲突爆发以后,巴军伤亡人数较多,巴军人坚决主张还击,并希望借此机会收复“失地”,而谢里夫则下令撤军,这就造成谢里夫与巴军队的对立,此时的谢里夫政府可以说已丧失民心和军心的支持,从而造成l999年10月的军事夺权。
四、巴外交人员遭绑架
        巴基斯坦驻印度外交人员穆罕默德·谢里夫·汗2001年l2月22日在新德里的一个购物市场遭绑架。在随后的审讯中,谢里夫遭到毒打,导致身体受伤。经过5个小时的审讯,由谢里夫签署了一份承认参与间谍活动的声明后获释。
        巴基斯坦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于l2月23日发表声明,对巴驻印度高级专员公署的外交人员遭到印度警方的非法拘禁和身体折磨表示强烈谴责。巴外交部已就此事向印度驻巴高级专员公署提出了严正抗议,并要求印方对此事进行全面调查,以及对肇事者采取相应的措施。
        事出有因,自2001年l2月13日印度议会大厦遭袭击事件以来,巴印关系突然变得紧张。印度认为,新德里的议会大厦遭袭击事件,与巴基斯坦支持的穆斯林恐怖活动有关,要求巴方调查此事。印度政府并于l2月21日晚决定召回其驻伊斯兰堡的高级专员,并从2002年元旦起终止与巴基斯坦之间的铁路及公路交通联系。
        巴基斯坦则认为,印度关于其议会大厦遭袭击事件对巴方的指控证据不足,不予调查。对印度单方面终止与巴基斯坦之间的铁路及公路交通联系表示遗憾。但同时表示,巴方将继续坚持“克制的政策”,为缓和两国间的紧张关系作出努力。
       巴印外交纠纷的根本原因,自然是克什米尔争端以及由此形成的巴印之间的长期敌视和相互猜疑。这种政治、心理和感情上的鸿沟短期内难以轻易填平。   
对外关系及重大事件分析
一、巴一印关系仍然不稳定
        2001年以来的巴印关系仍然不稳定。7月14日—16日的巴印首脑会谈,在克什米尔争端问题上未达成共识(克什米尔争端的源流,本文在第一部分已涉及到,不赘述)。巴基斯坦主张首先实现印巴接触、对话、承认克什米尔问题的实际存在和解决此问题的现实意义;巴方认为,没有克什米尔人民的参与便无法解决其归属问题。巴方主张在克什米尔不使用暴力,承认克什米尔人民的斗争是内部争取自由的斗争。在印巴双方不能解决这一问题时,可邀请其他国家予以调解。印度则认为,印巴首脑会谈应讨论印巴两国间的所有问题,包括查谟和克什米尔问题;另一方面,克什米尔的地位和归属问题已定,不容讨论。并主张,解决查谟和克什米尔问题的框架还必须包括跨界恐怖问题。印度坚决反对由其他国家或所谓第三国干预克什米尔问题。这就是印巴首脑阿格拉会谈未果的根本原因。
       由于克什米尔争端未解决,巴、印双边经贸关系一直呈停滞状态。双边贸易额还不足世界贸易额的l%⑾。目前两国贸易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渠道进行。即边境非法贸易、通过第三国或转口进行的“非正式"贸易和通过官方之间进行的正式贸易。由走私商人在巴、印边境进行的易货贸易称非法贸易。通过驻新加坡和迪拜(阿联酋)等自由港的代理机构或代理商人进行的贸易称非正式贸易。巴、印之间2001年的非正式贸易额约10亿美元,非正式贸易的各项商品价格在印、巴市场上均公布。非法贸易和非正式贸易的贸易额都大大超过巴、印双方的正式贸易额。
        巴、印双边贸易的商品构成如下:   
        巴对印主要出口商品是稻米、水果和腰果、糖、棉纱、纤维制品、皮革、棉花、电子产品、矿石和香料;巴从印进口的主要商品有油渣粉、香料、药材、化工产品和染料、煤焦油、橡胶制品、涂料、搪瓷、抛光漆、塑料及漆布产品等。2002年的非正式贸易额估计仍维持在10亿美元左右,是正式贸易额的5倍。在巴对印出口的主要商品中,蔬菜和水果出口额占大头,达2214万美元。巴对印商品出口总额5384万美元(截止2000年底)。 2001年的双边贸易额为70.2亿卢比,巴处在贸易逆差地位,巴若不制定相关政策,恐难改变贸易逆差地位。巴印经济合作具有一定互补性。巴从巴西和澳大利亚进口铁矿,实际上印度的铁矿品位较高,价格也相对便宜,巴也可莓虑从印度进口铁矿。两国的经济合作关系也有潜力,在纺织机械、汽车、轮胎、化工领域均可加强合作与交流。然而只有国家关系迅速改善,双边经贸关系才可能有较大的发展。
二、巴一中加强经贸合作关系
       朱镕基总理于200 1年5月11日—14日率团访问巴基斯坦以来,揭开了中一巴两国铸造21世纪战略经济伙伴关系的新篇章。朱镕基总理访巴期间,两国签署了经济技术合作、旅游、采矿和电讯等领域的6项谅解备忘录,朱总理再次向巴基斯坦保证,中国将“继续为巴基斯坦的幸福和国家的繁荣昌盛提供援助”
       自2000年5月两国在北京召开的联合经济委员会会议以来,两国一直致力于加强经贸合作关系,这次会议为增强巴一中在各个经济领域的合作作出了一系列决定,合作领域已经扩大到电讯、农业、信息技术、城市规划和运输、石油和天然气以及其它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⒀。中国还同意帮助巴基斯坦兴建中、小型水力发电站。经济合作关系的健康发展,反映了两国国家关系和睦友善。
       50年代初期,巴基斯坦和中国开始建立经贸关系,到60年代已初具规模。1963年1月,两国签订了第一个贸易协定,按照协议,中国向巴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援建中小型企业, 巴基斯坦同中国发展了形式多样的贸易渠道。易货贸易、边境贸易和现金贸易。1982年建立了中巴经贸租技术联合委员会,其宗旨是,加强两国间的经济、商务和科技合作。双边贸易额在80年代初有所增长,但规模不大,近几年来一直在10亿美元左右徘徊。在巴商品出口额排名中,中国位居第l 6位,进口排名中,位居第7位。
       现在,中巴商品进出口在结构上有些变化。中国向巴出口的商品主要是机械、电子产品、纺织机械、电器、钢制品、生铁、摩托车和发电机、原油产品、化工产品、医疗器械、药材、染料、制革原料、电讯器材、车辆、糖、茶、咖啡、纸和纸板等。
       中国从巴进口的商品主要是原棉、皮革制品、纺织纤维、石油产品、铬矿石和精矿、鱼类和糖等。
       从两国问的进出口商品构成来看,都属于技术含量不高的初级产品,年均双边贸易额一直在10亿美元左右徘徊。这与两国的市场容量不相称,但仍存在着潜力。
       贸易逆差是近5年来在双边贸易中存在的问题。资料显示,1995—2000年,巴年均向中国出口的商品总额为1.48亿美元;同期巴年均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总额为4.92亿美元,巴平均每年的贸易逆差为3.44亿美元。两国商务官员为此已进行磋商,对商品进出口的范围和数量做了调整。所以在1 998—1999年度,巴向中国出口的商品总额已从1.489亿美元增加到1999—2000年度的1.8亿美元,增加2 l%。1999—2000年度巴向中国出口的商品总额是近5年来最高的一次。
       2000-2001年11月,巴向中国出口的商品总额有所下降,为1.16亿美元。同期巴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总额约2.78亿美元。巴仍处于逆差地位。巴中双边贸易在各自对外贸易中所占比例不大,例如巴对中国的出口只占巴出口总额的1.8%。巴从中国的进口只占巴外贸进口总额的4.6%。另一方面,中国对巴出口的商品总额只占中国的出口总额的0.1%;中国从巴进口的商品总额在其外贸进口中,接近于零,但贸易逆差不改善,两国间的贸易难有大的突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的一位官员认为,中巴贸易中目前出现的困难,主要是双方的贸易商品结构不合理,应增加加工产品的进出口贸易量。有鉴于此,中国可以考虑对某些紧缺商品、从巴加大进口量,并适当扩大双边经济合作领域,适当缩小巴方贸易逆差,以维护双方利益。
        巴中友好关系源远流长,正如巴基斯坦驻华大使R·柯卡尔(KhoKhar)接见新华社记者时所说的那样:“巴基斯坦同中国的关系在2 l世纪会更亲密。近半个世纪以来,巴基斯坦为与中国的友好而感到满意和骄傲。我坚信,今后的友好关系将会得到进一步加强⒃。两国国家关系不断加强,必然会带动经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2001年7月9日颁布的巴基斯坦新贸易政策明确提出,巴将在2001—2002年度吸引110亿美元的外资。巴国家计委已着手修改外贸政策,重点是如何吸引外资、改善投资环境,特别重视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同时制定与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合作的长期发展计划,努力开创巴基斯坦北部与中国西部地区经济交流的新局面,鼓励巴中私商互在对方国家设立合资企业;尤其鼓励中国经济特区的商人或商务机构到巴投资或与巴方同行创办合资企业。巴经济专家对已中经济合作前景一直看好。
三、巴—俄关系进一步改善,高层互访增多
       巴基斯坦与前苏联自1948年建立外交关系至60年代中期,关系一直比较冷淡。主要原因是,苏联在普什图尼斯坦问题以及印巴克什米尔问题上支持、偏袒阿富汗和印度。特别是在1965年印巴第二次冲突以后,苏联向印度提供武器装备和部分军事技术,1 98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巴基斯坦的安全受到威胁,并使数百万阿富汗难民逃往巴基斯坦,给巴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并构成不稳定的社会隐患,因而引起巴基斯坦的不满,两国关系更为紧张。
       冷战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巴俄关系并无太大起色。直到1997年两国关系才有所改善。巴俄官员互访,巴基斯坦外长出访俄罗斯,这是第一个访问俄罗斯的巴基斯坦高级代表团。巴希望通过这次访问,与俄罗斯在经贸合作和科技发展等方面与俄罗斯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尤其希望俄罗斯在印巴关系上主持公道。事实证明,巴外长此次出访俄罗斯基本上收到预期效果:巴俄签订了一项领事公约和科技、文化教育协定。至此,巴俄关系有了较大改善。
       进入新世纪以来,巴俄关系有进一步改善。两国高层领导互访增多。2001年5月,巴基斯坦首席执行官穆沙拉夫将军出访俄罗斯,揭开了巴俄关系的新篇章。穆沙拉夫此次访俄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改善巴俄关系,以便在日后的巴印争端(主要是克什米尔归属问题)中,给巴提供更多的支持,起码也要公平对待印巴分歧。巴基斯坦认为,俄罗斯目前仍然是世界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改善巴俄关系,从俄罗斯得到更多的实惠,可以增强巴抗衡印度的能力。
       穆沙拉夫2001年5月份会见俄罗斯真理报记者时曾表示,希望俄罗斯出面调停巴印克什米尔争端。在谈到军售问题时,穆沙拉夫表示:“我们对俄罗斯的Sukhoi—30战斗机很感兴趣,我们有钱,希望购买这种战机。”穆沙拉夫还希望俄罗斯承认塔利班政权,并认为这是稳定阿富汗局势的决策。
       巴俄关系的改善有利于双方政治、经济的合作与发展。2001年6月9日,俄罗斯驻巴大使爱德华·S·谢弗申科在伊斯兰堡表示,俄巴之间所有分歧均已消除,两国正在致力于发展友好关系。谢弗申科对记者说:“巴苏关系在苏联时期一直起伏不定。现在,我们把巴基斯坦视为一个伟大友好的国家,我们之间的关系将会进一步得到改善”。这位大使说,过去俄巴之间在车臣和阿富汗问题上存在一些误解。但这些问题现在都得到解决。巴基斯坦多次向俄罗斯保证,车臣问题是俄罗斯内政问题,巴基斯坦从不干涉别国内政。这是巴基斯坦始终如一的立场。巴方资料显示,巴俄和中亚一些国家合作,反对恐怖主义,制止边境地区的武器走私和运送贩卖毒品活动已取得初步成效。
       两国2001年的经济合作关系也有一定发展。俄罗斯是巴黎俱乐部成员国。俄已着手重新制定对巴援助贷款计划。并初步考虑取消巴所欠数百万美元的债务,新的贷款协议可望在年内签署。俄罗斯对巴基斯坦的穆尔坦电站改建工程、巴基斯坦钢铁厂的扩建和设施现代化等工程项目均提供了援助。并表示愿意为提高巴基斯坦钢铁的产量而提供帮助。俄罗斯对巴基斯坦的成衣、T恤衫和纺织品表示出浓厚兴趣。
四、巴一I美关系在“9·11”后有较大改善  
       萨塔尔外长访问美国。应美国政府邀请,巴基斯坦外交部长阿卜杜勒·萨塔尔于2001年5月访问美国,主要就阿富汗问题和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巴基斯坦自1947年8月独立以来的50多年中,与美国的关系经历了从友好关系到关系起伏不定,再到关系相对稳定的不同阶段。 
       巴基斯坦的综合国力比印度略逊一畴,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巴希望借助大国的帮助来抗衡印度的威胁,尤其是印巴克什米尔冲突后,巴更希望获得大国对巴的支持,出于这种考虑,巴力求得到美国的帮助。1954年,巴加入了以美国为首的东南亚条约组织。巴美还签订了共同防御协定。美国同巴基斯坦建立友好关系的目的是为了遏制苏联在南亚次大陆的影响。所以美国向巴提供了大量的军事和经济援助。
       第二次印巴战争后,巴美关系受到影响。美国当时的南亚政策主要是削弱苏联在南亚地区的影响,并终止了对巴援助,促使印巴停火。美国对巴军事援助政策也发生了变化。巴美关系开始滑坡。直至70年代初期,美国才开始恢复对巴的经济和军事援助,但到70年代中期,为研制核武器,巴打算建立核加工厂。为此,美国再度取消了向巴提供的所有投资项目,并于80年代初对巴实施制裁,以迫使巴放弃核发展计划。美国的这些举措并未改变巴基斯坦的核研究计划。巴基斯坦总统表示,巴研究核技术是为了寻求新能源。
       直至90年代中期,巴美关系才有改善。当时的总理贝·布托把改善对美关系作为巴对外政策的重中之重。双方高层互访增多。美国副国务卿塔尔博特访巴,巴基斯坦总统莱加利访美。尤其是贝·布托访美,受到克林顿总统的亲切会见,为改善两国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两国还签订了数十亿美元的投资协议。军事方面两国也恢复了合作。美向巴提供价值3.69亿美元的军事装备、军事技术转让和技术人员培训。
       l998年5月,由于印巴相继进行系列核试验,美国对巴实施制裁,以阻止印巴发展核武器,巴美关系再次下滑。紧接着,l 999年的印巴卡吉尔之战,美国偏袒印度,指责巴基斯坦支持穆斯林武装分子在印巴有争议的印占克什米尔地区制造骚乱,并要求巴政府采取措施促使穆斯林武装分子撤出这一地区。巴美关系更加冷淡。美国进出口银行和海外投资公司对巴承诺的援助项目全部冻结。
从地缘敌治方面看,巴基斯坦所处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理想的通往海湾国家和连接中亚的通道,同穆斯林国家关系密切。在反恐怖主义的斗争中以及维和方面,美国也需要巴基斯坦的支持与合作,长期僵持下去对双方都不利。有鉴于此,美国邀请萨塔尔外长访美。
        由于巴基斯坦是承认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三个国家之一,所以在“9·11”恐怖事件发生后,美国一直要求巴对塔利班政权施加影响,以促使塔利班政权交出恐怖主义嫌疑犯奥萨玛·本·拉登。萨塔尔外长访美期间,同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讨论了阿富汗问题、宗教问题和暴力活动等问题。自美英等国对阿富汗境内的恐怖主义实施军事打击以来,巴基斯坦在多方面给予支持,允许美机通过巴领空向反恐怖部队提供军事设施等。因而得到美国的理解。美国放宽了对巴基斯坦的制裁。布什总统已签署命令,一次性取消对巴武器禁运的制裁,并同意供给巴参加维和行动的军队特别军需品。巴首批维和先遣部队(600人)已抵达塞拉利昂,总维和人员最终将达到4000人。在安置巴境内的阿富汗难民方面,巴基斯坦做了大量的工作,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好评。美国总统布什于200 1年10月30日宣布,取消对巴基斯坦的制裁,并开始考虑对巴提供援助。经济合作方面,美国一直是巴基斯坦的主要贸易伙伴。2000—2001年度巴对美国的商品出口额占巴出口总额的24.8%;巴从美国进口的商品额占巴商品进口总额的5.9%。⒆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同年度,美国是第二个向巴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直接投资额为6830万美元。“9·11”事件铪巴基斯坦的外贸带来负面影响。据统计,仅2001年第4季度,巴基斯坦的出口贸易每月损失达l亿美元之多。加上巴印关系日愈紧张,巴外贸损失有可能持续到2002年初。有幸的是,美国和欧盟已放宽对巴纺织品出口的限制,使巴基斯坦有可能增加其商品出口量,增加其出口收入。   
        进入2l世纪以来,巴美关系改善的另一个迹象是债务减免。迄今为止,巴所欠债务总额约130亿美元,其中巴欠美国的债务为29亿美元,约占巴。所欠债务总额的22.3%。随着巴美关系出现改善的势头,美国政府考虑减免巴所欠的部分债务。
       2001年“9·11”事件后,巴美在打击恐怖主义的斗争中取得共识,因而美国及其盟国同意,向巴基斯坦提供8亿美元的财政援助。其中的4500万美元由欧洲联盟(Eu)提供,用于帮助巴发展经济和安置阿富汗难民;日本也向巴基斯坦提供2550万美元。
       总而言之,巴基斯坦出自维护国家利益和南亚次大陆的和平与安全的考虑,愿意同美国改善和发展友好关系,以便更多地获得美国的援助,增强巴抗衡印度的能力。美国在缉毒、维和行动以及反对恐怖主义活动等方面也需要巴基斯坦的积极配合及支持,也愿意改善同巴基斯坦的关系,但美国又不愿意牺牲美印关系来换取美巴关系的发展,这也是巴美关系起伏不定的重要因素。
五、巴一阿关系:与塔利班政权断交,与阿临时政府保持联系和经济合作
       巴基斯坦与阿富汗互为邻国。因边界和跨境民族问题,两国关系一度紧张。后经联合国出面调停,两国在口内瓦签订了几个协议,双边关系有所缓和。又因阿富汗内战,经济滑坡,涌人巴基斯坦的阿富汗难民不断增多,给巴社会、经济带来一定压力。巴内政部长塔斯尼·诺拉尼于2001年6月率团出访阿富汗,就难民问题同塔利班政府磋商。双方对会谈结果都表示满意。 
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决定对恐怖主义给予还击,并要求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交出恐怖主义嫌疑犯奥萨玛·本·拉登,塔利班政权予以拒绝。在这种情况下,美英等国决定对阿富汗境内的恐怖主义实施军事打击,并要求巴基斯坦对塔利班政权施压。巴基斯坦对反恐怖主义行动予以支持,并决定遣返删名滞留在白沙瓦难民营的阿富汗难民。9月下旬,几名穆斯林教徒持枪袭击了拉合尔市的一所基督教堂,造成12人死亡,多人受伤。迄今,没有任何组织对这一袭击事件承担责任。巴阿关系又出现冷淡局面。
       随着美英等国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实施军事打击的深入发展,巴基斯坦对塔利班政权的态度也逐渐发生变化。2001年11月20日,巴基斯坦关闭了塔利班政权驻巴的两家领事馆,并向国外媒体披露,这两家领事馆不仅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且还起负面作用。在美国的支持下,阿富汗的反塔利班北方联盟在军事上的节节胜利,迫使塔利班武装力量退守坎大哈市。2001年11月22日,由巴外交部发言人阿齐兹向外界宣布关闭塔利班驻巴基斯坦大使馆。至此,断绝了巴与塔利班政权的外交关系。巴基斯坦与阿富汗临时政府保持着联系,双方也保持着经济合作关系。在阿富汗的对外贸易中,对巴出口占阿出口总额的32.4%;从巴基斯坦进口的商品额,占阿富汗进口总额的19.2%。
六、巴孟关系稳定发展 
       巴基斯坦与孟加拉国于1974年建立外交关系。此后,两国关系发展顺利。巴盂两国在宗教、历史、文化等领域关系密切。巴基斯坦向盂加拉国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质援助和道义上的支持;盂加拉国也多次表示,希望印巴以和平方式解决克什米尔问题。
       艾尔沙德执政时期,巴盂关系进一步加强。两国在经贸、通讯、海运、金融等方面加强合作;在一些国际问题上也达成共识。国家关系改善,带动了双方经济合作。两国间签订了贸易条约,双方商人可以自由贸易,贸易额也不断增长。据巴基斯坦国家银行2001年9月份的统计显示,1998—1999、1999—2000以及2000-2001年度,巴向盂加拉国的出口值分别为59.99亿卢比、62.37亿卢比和78.4 l亿卢比,呈增长势头;同期巴从盂加拉国的商品进口值分别为15.92亿卢比、l 5.27亿卢比和l 9.44亿卢比。两国间的经贸合作具有一定互补性。
       巴盂之间有待解决的仍然是移民问题。巴基斯坦拒绝接收50万操乌尔都语的比哈尔人,这批人声称拥有巴基斯坦公民权。
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变化
一、建国至90年代初的外交政策及其调整和变化
       巴基斯坦建国53年以来,根据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的发展和自身利益的需要,制定并调整其对外政策。
       建国初期的巴基斯坦因克什米尔争端而同印度关系紧张,直至爆发第一次印巴战争。此后又面临着难民安置的困扰,即从印度涌人巴基斯坦的穆斯林难民和从巴涌人印度的印度教徒。安置这些难民自然就增加巴基斯坦的经济负担,也构成巴当时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从当时的世界政治格局来看,存在着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巴为解决国内存在的政治和经济问题,需要稳定政局和振兴经济。这就需要采取不结盟对外政策,以便从两个阵营得到援助。在不结盟对外政策的指引下,巴同海湾地区的穆斯林国家关系密切,同时与美、苏、中等国也保持着良好关系。据统计,1949—1 952年,巴基斯坦从援巴集团成员国和穆斯林国家获得的经援达3亿美元。l 951年2月同美国签订第一个技术援助协定,从世界银行得到第一笔工程贷款。 50年代初期同中国开始了经贸往来。从这些统计看出,巴奉行不结盟政策(1947—l 952)收到了良好效果。
       从1953年到60年代初,巴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
       从国际环境看,印巴因克什米尔争端,双边关系丝毫没有改善,有时甚至发生小规模的边境冲突。就经济和军事实力而言,印度在南亚雄踞榜首。巴自感力量薄弱,无法同印度抗衡,需要与西方国家结盟,以便获得军事和经济援助,增强同印度抗衡的力量。
50年代,美国为遏制苏联和孤立刚建国不久的中国,竭力拉拢巴基斯坦加人其军事同盟。这样,巴同美国签订了巴一美军事条约。巴还加入了中央条约组织和东南亚条约组织,后者是遏制中国的条约。巴美军事防御条约签订后,两国高层领导互访。1957年7月,巴总理H·S·苏拉瓦底访问美国并表示巴为成为美国的盟国感到骄傲。巴基斯坦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结盟,加剧了巴印紧张关系,巴与海湾国家的关系自然也受到影响。
       70年代初,由于印巴战争和东巴独立,巴国内政局动乱,经济发展速度下降,五年经济发展计划未能执行。为保证巴国内形势稳定,加速经济发展,巴果断地恢复立国初期奉行的不结盟政策,改善巴同世界上伊斯兰国家的关系,发展同苏联和中国的关系,以求提高巴基斯坦的国际地位,并尽快恢复经济。70年代,巴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发展也很快,尤其表现在经贸方面。仅1975—1976年度,巴对发展中国家的商品出口值,占巴商品出口总值的54.6%,而输向发达国家的只为4 l%(1)。80年代至今,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潮流的主旋律。就巴基斯坦而言,面临着发展自身经济,增强国际经济合作,解决贫困失业等问题,需要加快同东西方合作步伐,采取不结盟对外政策,符合巴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从1985年至1990年,巴加强了同西方国家的经济合作.1985-1986年度,巴对美国的进、出口。总值分别为108.4亿卢比和51.4亿卢比,到1989-1990年度巴对美国的商品进、出口总值分别增加为265亿卢比和141亿卢比。巴与其它国家的外贸和巴所接受的外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这反映出巴长期奉行不结盟对外政策的成就。
二、90年代以来外交政策及其调整和变化
        90年代以来,尤其是“9·11”,事件发生后,巴基斯坦面对国内和国际上的经济和政治压力,适度调整其外交政策。断绝同塔利班政权的关系;支持美国打击阿富汗的反恐怖战争,允许美军使用巴领空、海港和军事设施。这些举措赢得了美国的好感,进一步改善了巴美关系,也增强了巴基斯坦抗衡印度的影响力,并从美国得到更多的经济实惠(同意向巴提供总额为16.7亿美元的经济援助)。
巴印关系始终是巴基斯坦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国因克什米尔地区归属问题未得到真正解决而关系长期紧张。2001年l2月l3日,印度议会大厦遭袭击事件发生以来,巴印关系更是雪上加霜,双方剑拔弩张,似已走到战争的边缘。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巴基斯坦出自战略和国家利益的需要,表示支持美国的反恐战争,以增加自身抗衡印度的筹码,这也是巴基斯坦自“9·11”事件后,主动向美国等西方国家靠拢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的发展走势
一、对外政策服务于国家利益和长远发展目标
        巴基斯坦50年来的发展历程中,不结盟外交政策已结出丰硕成果。从东西方国家得到了不少好处。尤其是美国“9-1l”事件发生后,巴总统穆沙拉夫采取务实的外交政策同美国合作,支持西方国家的反恐怖军事行动,与美国共享情报;关闭巴阿边境,同塔利班断绝外交关系,并劝说塔利班交出奥萨玛·本·拉登等。这些措施赢得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好感。巴方也得到了回报。巴军政府在政治、经济和外交上获得许多好处,并将摆脱自核实验和军事政变以来在国际社会上比较孤立的地位。美国总统布什于2001年10月30日宣布取消对巴因1998年5月进行核实验而受到的制裁,并开始对巴提供援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也考虑恢复对巴贷款。种种迹象表明,巴美关系已大为改善。到2002年10月,如果巴军人政权能履行诺言,还政于民,并能得到巴全体民众的支持和国际社会的认可,巴美关系将可能有更快的发展。经济上也会从美国得到更多的援助。时至今日,美国一直是巴基斯坦主要贸易伙伴国。但另一方面,在南亚地区,美国不大可能抛弃美印和睦关系来换取美巴关系的更大改善。
二、巴印关系因悬而未决的克什米尔冲突而积怨太深,难有实质性发展。
       巴印两国除开历史上发生过的三次武装冲突外,1999年又在巴印边境地区的卡吉尔交火,时间长达2个月之久。2001年12月23日又发生巴基斯坦驻印度高级专员公署的一名外交人员被限期离境一事,使两国关系雪上加霜。两国除在外交上相互指责而外,还调集各自的军队至印巴边境沿线,似有一触即发之势。但另一方面,巴军政府执政以来,需要振兴国内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增加就业率、平息教派冲突。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营造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有鉴于此,除非迫不得已,巴基斯坦不会主动在巴印边境挑起事端。巴印关系是巴对外政策的核心。可以相信,今后一段时间,巴印关系有可能维持现状,在棘手的克什米尔争端中,双方难有实质性让步。
三、巴中两国山水相连,友谊源远流长
        巴中两国在许多国际问题上观点一致。中国支持巴基斯坦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巴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尤其是江泽民主席和朱镕基总理分别于1996年和2001年5月出访巴基斯坦以来,两国友好关系又翻开了新的一页。2001年10月20日,中国向巴基斯坦境内的阿富汗难民提供价值200万人民币的紧急救援物质,同时还向巴政府提供了1000万元人民币的紧急援助。这再次证明巴中友谊有着坚实的基础。2001年12月20日,穆沙拉夫总统应邀访华,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鹏、胡锦涛和朱镕基分别会见了穆沙拉夫总统,宾主就中巴关系和阿富汗问题交换了意见。这再次显示出,中巴友好合作关系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友好相处的典范。
       展望未来,中巴两国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和发展两国间的传统友好关系。加强经济合作,拓展贸易领域;在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多作贡献。愿巴中友谊世世代代相传。
四、巴俄关系在今后一段时间有可能维持现状
       长期以来,在印巴克什米尔争端中,俄罗斯始终偏袒印度,并不断向印度出售先进武器。另一方面,巴承认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也引起了俄罗斯的关注。俄当时担心,巴当时承认塔利班政权会对车臣的穆斯林极端分子带来影响,并危急到俄罗斯的国家安全。不过近年来巴俄已出现改善关系的迹象,双方之间的经贸合作有所加强,高层互访增多。这些因素有助于双方朝着关系和睦的方向发展。
        总之,巴基斯坦今后仍将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同时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发展适时调整其外交政策,保持和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关系;改善与美俄两国的关系;密切同中亚地区的穆斯林国家之间的关系;并借助东西方对巴的支持,发展多渠道的经贸合作关系,不断增强与印度抗衡的能力。
注释:
⑴ 巴基斯坦《黎明报》2001年6月21日.巴基斯坦《地区报刊选集》2001年7月,第54页
⑵同上,第49页。
⑶英国:《国家报告(巴基斯坦、阿富汗)》2001年2月,第16页。
⑷香港:《远东经济评论》2001年5月28 日,第22页。
⑸英国:《国家报告(巴基斯坦、阿富汗))》1年2月,第16页。
⑹同上。第10页。
⑺ 巴基斯坦<民族报>2001年6月27 13.巴基斯坦《地区报刊选集》2001年7月,第23页。
⑻ 巴基斯坦:《经济概览》2001年5月,第38页。
⑼ 英国:《国家报告(巴基斯坦、阿富汗)》瑚1年2月,第14页。
⑽ 同上,第15页o
⑾ 巴基斯坦:《地区报刊选集》2001年7月1日,第94页。
⑿巴基斯坦:<地区事务概览>姗1年7—8月,第43页。
⒀《中国考虑投资枷亿卢比》,见巴基斯坦《新闻稿》伊斯兰堡2000年5月22日,载巴基斯坦《地区事务概览》2001年7—8月,43页。
⒁北京: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提供。
⒂Dr.Ashfaque Hkha,”Pak- China trade and economic relations”Business Recorder,11 may 2001.
⒃《中国调整同巴基斯坦的贸易逆差》,载巴基斯坦《民族报》2000年8月14日。
⒄巴基斯坦:《黎明报》200l锥6月1日,载巴基斯坦《地区报刊选集》,200l年7月,第24页。
⒅巴基斯坦:<民族报>2001年6月10日,载巴基斯坦《地区报刊选集》,2001年7月,第25页。
⒆英国:《国家报告(巴基斯坦和阿富汗)》2001年8月,第6页。
 (原载:云南蓝皮书《2001-2002年度南亚国家发展报告》,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责任编辑:温曼)
 
 

来源/作者:东南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