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院庆30周年 > 专家文集 > 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黄小军:论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与现实要求

时间:2010/10/19 16:40:00|点击数:

       摘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我们党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符合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目标和广众的根本愿望,是党治国理政、富民兴邦的行动纲领。
       关键词: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中国特色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总结我国过去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根据党的十七大的要求,我们必须领会其精神实质和现实要求,以此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的主要依据
        发展观,也叫发展哲学,处于世界观哲学和具体发展理论之间,它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
1.科学发展观是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选择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深刻总结了过去20多年的经验教训,果断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出并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并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这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一次飞跃,也是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认识上的提升,由此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选择上,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明确提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等重大战略,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选择上,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把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并强调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科学发展观同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2.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其根本着眼点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战略思想。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我们之所以经得起国际国内各种风浪的考验,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之所以不断提高,归根到底是由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很大进步,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今后,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解决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要靠发展;增强国防实力,维护国家安全,要靠发展;履行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责任,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也要靠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始终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本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国际形势来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间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转移加快,我们有可能利用有利的时机和条件加快发展。从国内情况来看,实现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也很多。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和切实把握好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这里的关键在于,发展必须有新思路,必须把握和运用现代化建设规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选择上,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发展才能有新思路,改革才能有新突破,开放才能有新局面,也才能紧紧抓住和充分用好战略机遇期,顺利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否则,现代化建设就难以顺利推进,甚至会走弯路。因此,我们要站在能否抓住和把握好战略机遇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来深刻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观。
二、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作出了科学的界定,这就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发展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要义。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始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在人类社会的整体运行过程中,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建构的深刻基础,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如果没有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其他一切社会问题的解决就失去了最基本的手段,广大人民改善物质生活的愿望就会落空,整个社会就会因缺乏物质基础而失稳。但经济增长不能自动带来社会关系的变革,不能自动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因此,我们在谋求经济增长的同时,还要进行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环境与生态建设,为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精神动力、社会条件和环境生态支持。发展应具有合目的性。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主体和核心动力,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发展实践过程中惟一能动的因素。人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和目的。发展要符合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乃至环境与生态利益。人的多层次需要的满足,人的各种潜能的发挥,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是经济社会发展所应追求的最高价值。而以人作为发展的最高价值尺度,不仅是指社会个体的多方面需要的满足和多层级价值的实现,而且是指在发展机会和权利问题上坚持公平正义原则,切实保障多极主体需要的满足和价值的实现。
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就是人的全面发展,人民利益至上,以人为本。所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自然成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谋发展促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是我们考虑问题、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检验发展是不是科学、衡量发展有无成效和成效大小的最高标准,是解决发展中一切问题的根本前提和基础。
3.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观是对传统发展观的发展与超越,而科学发展观则是对可持续发展观的继承和更高升华”。
4.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只有科学发展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是多方面的。所以,我们必须统筹发展、协调发展。
        第一,统筹兼顾,就是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要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发挥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作用;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第二,统筹兼顾,就是要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贯彻,基本着眼点就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要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调节并处理好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反映和兼顾各方面的利益。要正确处理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形成统筹兼顾的利益协调机制。要按照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改革。
        第三,统筹兼顾,就是要注重实现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良性互动。为此,就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形成统筹兼顾的体制基础;遵循经济规律,发挥比较优势,促进互利互惠,推动共同发展;加强政府服务,改善发展环境,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三、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
1.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创造性地回答了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以物质生产为基础、社会主义首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思想,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生产各个部类、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思想,关于经济社会发展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的思想等。要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理论的新境界。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同时根据实践发展的要求,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战略、发展布局、发展动力、发展目的的认识,使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坚持和最好实践。深刻认识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内在联系。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实践的发展为理论建设注入强大活力,党的理论创造力大大增强,理论创新步伐明显加快,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走和平发展道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这些重大战略思想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从不同方面、不同领域展开,彼此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形成有机的整体。这些重大战略思想都贯穿了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强调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些重大战略思想都贯穿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强调总揽全局、科学筹划、统筹兼顾、系统协调。要从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内在联系中,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准确地把握了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科学发展观是在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提出的。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的潮流。国际环境总体上对我有利,我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各国普遍看好我国的发展前景,战略上对我国更加重视,与我国合作的意愿不断增强。同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影响世界和平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发展明显不平衡,围绕资源、能源、技术、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面对国际资源、能源、环境、技术对我国发展制约因素明显增多,我们要取得有利的战略地位,就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和平发展的道路。怎样实现科学发展与和平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要深入研究如何更好地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在扩大开放条件下促进发展的能力;深入研究如何继续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同世界各国一道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深入研究如何进一步树立全球战略意识,以宽广的眼界来观察世界,深刻总结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积极借鉴国外发展的有益成果;深入研究如何在国际交往中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有效应对来自国际上的各种挑战和风险。
        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准确地把握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在向全面小康迈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新的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重要的阶段性特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同时这一体制还不完善;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同时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同时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我国科技事业不断发展,同时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同时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国区域、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发展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我国对外开放范围扩大、领域拓宽,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文化建设不断发展,同时人们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新的情况,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一系列新课题;我国社会总体安定团结,同时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各种犯罪活动和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依然严重存在。科学发展观正是我们党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些阶段性特征、立足于更好地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而提出的。只有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明白为什么当前我国只能采取科学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战略,而不能采取别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战略;为什么当前我国只能采取这样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政策,而不能采取别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政策。也只有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对我们所面临的战略机遇期,对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性,有更自觉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从而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战略意义。
        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成功经验。我们党在深刻总结新中国建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深刻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来自于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丰富发展科学发展观也同样离不开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总结和运用广大干部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创造的成功经验,特别是要总结和运用广大干部群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把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进一步增强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本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我们要在总结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断用科学发展观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活力。
2.以科学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着力推进发展观念的转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领导干部要坚决破除一切阻碍科学发展观落实的观念,坚决纠正一切偏离科学发展观的行为,真正把思想方法转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之所以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传统的发展观念还没有根本消除。因此,必须进一步从发展观上实现观念的转变,切实解决好为什么发展、发展什么和怎样发展的问题,使我们的发展观念真正转变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要进一步克服在发展问题上存在的认识偏差,再不能简单地把经济增长等同于经济发展,把经济发展等同于社会发展。长期以来,一些地方把主要精力用于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和扩大数量上,而很少关注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克服发展认识上的这种片面性,要充分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的完整内涵,充分认识在当前条件下节约资源、能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其次,要着力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体制和机制。建立和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体制和机制,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实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全局的重要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当前,通过深化改革,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就要以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企业、财税体制、金融体制等改革为重点,努力实现4个目标:一是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有效机制;二是形成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体制机制;三是促进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四是形成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共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只有实现这些目标,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才能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实现多方面协调发展;也才能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再次,要着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目标。我们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着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特别是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比如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调节收入分配问题、发展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问题。这些问题,关系社会和谐,关系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国运兴衰、百姓福祉,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我们党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符合现阶段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目标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愿望,是党治国理政、富民兴邦的行动纲领。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断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就能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郭和平,等.科学发展观是对人类文明发展具有实质意义的新贡献[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1).
(原文出处:《云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责任编辑:温曼)
 

来源/作者:马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