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院庆30周年 > 专家文集 > 南亚研究所

陈利君:印度——正在崛起的生物技术大国

时间:2010/10/21 10:45:00|点击数:

 
印度:正在崛起的生物技术大国*
 
陈利**
 
      [内容摘要]    每一次技术革命都将改变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形成的生物文明也将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正努力利用全球生物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实现其快速崛起的战略目标。印度的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关键词]    印度    生物技术    生物产业
        当前,一场新的生物技术革命正在兴起,即将席卷全球。印度凭借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实现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达10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其成就举世瞩目。而今,印度正在全力打造生物技术产业,以迎接新一轮的“战略机遇期”,实现其“争当世界大国”的目标。对此,我们不仅要高度关注,而且有必要借鉴印度的经验加快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以便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一、全球视野的生物技术产业
       国与国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而综合国力的基础是经济实力。提升经济实力的关键是技术和人才。因此,谁能把握时代步伐,领导世界科技潮流,谁就能占领未来竞争的至高点。而现今最热门的技术之一是生物技术,生物文明正在来临。
       目前,世界生物技术频频取得突破,生物技术产业欣欣向荣,生物经济正在崛起,这将对传统经济格局形成巨大冲击。正如信息技术对世界的影响一样,生物技术的兴起给后发国家或后发企业有了赶超的机会。对企业来说,在286时代,成就了IBM;在386时代,成就了康柏;在486时代,成就了戴尔;在奔腾时代,成就了联想。对国家来说,信息革命发源地美国几乎垄断了世界的主要核心技术,其中视窗系统占全球市场90%的份额。这也使美国成为最大的受益国,其经济增长率在西方世界一枝独秀,2004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达2.65万亿元,工业增加值达5650亿元,其规模仅次于美国而居世界第二位。2004-2005年度印度信息产业规模达285亿美,比上年增长33%。其中出口额达185亿美元,比上年度增长36%。其软件出口额居世界第二位。正是在信息产业的推动下,使中印经济快速崛起。1990-2003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达9.5%,印度达5.8%。现在生物技术产业正在崛起,谁能抓住本次机会,谁就可能获得快速发展。并打破了传统的经济增长周期理论。后发国家中国和印度由于抓住信息革命带来的机遇,一个成为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制造基地,一个成为世界软件出口大国。
       生物技术又称生物工程,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各种高新技术。广义的生物经济是指建立在生物资源、生物技术之上,以生物技术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使用为基础的经济。狭义的生物经济是指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为基础,建立在生物技术产品和产业之上的经济。目前的种种迹象表明,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将是本世纪全球最有前途和最有活力的技术和产业。生物技术不仅直接关系到农业、医疗卫生(疾病预防)的发展,而且与生态系统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源新技术的应用等息息相关。其对整个经济社会的渗透力可以与当今的信息技术媲美,且是继信息技术产业之后最热门的产业。就连全球首富比尔·盖茨都认为新的世界首富将在生物技术产业领域诞生。
       尽管生物技术产业的形成一般认为在20世纪70年代,比信息技术革命晚约30年,但生物技术正如信息技术一样在短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巨大发展,并即将进入突破性的飞跃发展阶段。美国是当今公认的生物技术产业的龙头国家,其生物技术公司有1400家(不包括涉及生物技术的传统制药公司),从业人员达17.4万人。2000年的收入达250亿美元,为生物服务的相关行业收入达270亿美元。其收入的年增长速度高达26%,带来的就业机会年增长率也达18%。2001年美国有342家生物技术公司上市,生物技术工业的研发支出达156亿美元。2002年美国政府研发支出的1031.5亿美元中,生物技术研发已占25.3%,2003年全球生物科技市场约893亿美元,其中美国占49%,欧洲占29%,亚太占24%。60%以上、欧洲生物技术公司中43%以上是从事生物技术药品研发的。而现在生物技术已向其他行业广泛扩展,全球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种植面积从1996年的170万公顷猛增到2000年的4420万公顷,四年时间增加了25倍。目前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已占全球耕地面积的20%,转基因产品贸易额已超过30亿美元,世界上50%的大豆、20%的棉花、11%的玉米和11%的油菜都是转基因作物。按照这种速度,到2010年全世界90%以上的农作物将是经生物技术改良过的转基因品种。30%,是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10倍。2001年生物技术产业在全球已创造了4000亿美元的直接价值,2025年美国的生物技术市场贸易额将达到25200亿美元,欧洲在未来5年内将达到3360亿美元。生物技术之所以能快速发展,源于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渗透力。它不仅自身获得发展,而且也被应用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其影响遍及农业、医药、化工、环保、纺织、造纸等100多个行业。据测算,生物技术的市场空间是信息产业的10倍。因而有人预测,在未来10-15年左右的时间里,生物技术产业很有可能替代信息产业而成为主导产业。而今这一规模更大。有人预计,到目前,生物技术产业的年增长率达过去生物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制药领域,美国生物技术公司中
       为了不至于像信息技术产业那样落后于美国,日本、欧盟正在奋起直追。例如日本,从2002年开始制定了生物技术立国的国家战略,力争继汽车、信息技术产业之后,把生物技术产业培育成为国家骨干产业。由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直接负责的生物技术战略大纲框架于2002年12月正式出台。该战略框架决定,未来四年将以年增长50%的幅度增加对生物技术研发经费的投入,到2006年生物技术研发经费增加到2002年的5倍,并使其在科学技术预算中的比重从2002年的约13%上升到超过50%。到2010年建立规模达25万亿日元的生物产品市场,包括相关产业在内,创造100万个就业机会。除发达国家外,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加入到该领域的发展行列。新加坡政府2002年专门为生物技术、保健医疗和医药技术学者设立20亿美元的研究经费,并宣布要成为亚洲生物医疗技术研究发展中心。马来西亚建立了“生物技术与产业联合会,”由副总理任主席。泰国成立了国家生物技术委员会,总理亲自担任主席;成立了“国家生物技术中心,”由副总理任主任。中国、印度、以色列、巴西、阿根廷、古巴等也纷纷加入到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竞争的行列。可以说,一场席卷全球的生态文明正渗透到每一个角落,生物社会有望成为继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之后的第四个新时代。
       二、印度生物技术产业的崛起及其原因
     (一)印度生物技术及其产业正在快速崛起
       印度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就很重视生物技术的研发。至今政府对生物技术研究的投资已达4亿多美元,全国有生物技术公司180家。DNA技术和遗传基因技术,并利用这些技术生产出许多抗病毒疫苗。120项生物技术专利,正在申请的专利更多。2003年美国专利与商标办公室颁发的生物技术专利中,印度获得的专利数量名列榜首。另外,印度在干细胞研究、人类基因研究、生物信息学等方面也达到了很高水平。印度虽然未参加由全世界6个国家20个研究小组共同开展的人类基因组计划(HGP),但印度已参与了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和注释分析基因组序列工作。同时,印度医学研究委员会计划为人类基因研究向全国大学和医学院投资2000万美元。在未来5年,印度生物技术局也计划投资30亿卢比,主要用于研究药品基金、结构基因和蛋白质基因。57个重点研究中心,使研究人员可以访问基因组和蛋白质组数据库。印度生物信息学不仅是建信息网,而且包括了研究、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等在内的内容,且各研究机构和企业既分工又合作。印度Reliance集团下属的孟买生命科技公司和设在班加罗尔的国家生物科技中心由于在干细胞领域的杰出研究,被美国卫生研究所选入全球前十家干细胞研究机构,并可享受美国联邦政府为干细胞研究拨出的联邦研究基金。印度的生物信息学现已世界领先,其生物技术信息系统已覆盖全国。它采用先进的超级计算机为核心构建的互联网连接着全国目前,印度已拥有尽管印度生物技术产业正如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不太发达,但其生物技术研发水平却很高。在农业生物技术方面,印度已经培育并种植了许多抗病虫的高产小麦、水稻等农作物新品种,并获得转基因烟草、水稻、芥子及鹰嘴豆等农作物新品种,还获得了保存蛋白质及防止病虫害等的基因。在生物化肥研制方面,印度已经成功获得利用麦麸、谷糠、玉米秆、蔗渣、海藻及根瘤菌等制造生物化肥的技术。同时,印度国家骆驼研究中心掌握了骆驼的胚胎移植技术并培育出优良骆驼品种,其他研究机构培育出优良奶牛品种和优良鱼种,等等。在生物医学方面,印度掌握了
       经过多年发展,印度的生物科技和生物产业均取得了巨大发展。在生物技术方面,2004-2005年度印度生物科技部门的收入达474.5亿卢比(约合1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5%。据印度生物技术领先企业联盟(ABLE)和《生物谱》(Biospectrum)杂志在班加罗尔发布的第三次调查报告,2004-2005年度印度已有六家生物技术公司的收入突破10亿卢比大关,生物科技企业从上年的235家增加到280家。印度生物技术领先企业联盟主席及印度生物技术公司(Biocon)主席兼董事长基兰·马宗达尔·肖说,到2010年印度生物科技企业收入超过50亿美元的目标完全可以达到。2004年2月印度工业联合会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称,2005年印度将有可能取得全球生物信息市场份额的5%,即30亿美元。印度生物技术部部长Ashok kolaskar 则认为,2008印度生物信息行业将赚取25亿美元。2002-2003年度印度制药行业总产值已达70亿美元,出口额达28亿美元。其规模居世界第4位,产值居世界第13位。印度制药业在过去10年里年均增长率高达17%,而将来的年均增长率可能会更高,预计到2010年制药行业规模可达250亿美元。据安永公司的一份全球行业报告,印度已成为亚太地区五个新兴的生物科技领先国家之一。其他四个国家和地区是新加坡、中国台湾、日本和韩国。目前在拥有公司数量上,印度排名第三,大约有96家。澳大利亚拥有228家生物科技公司,中国(包括香港)为136家。预计未来5年印度将创造50亿美元的收入和超过100万个生物科技工作岗位。目前,不少跨国公司和医药巨头纷纷拥入印度,包括葛兰素史克公司、安万特制药公司、百时美施贵宝公司、阿斯利康制药公司、默克公司、诺华公司、辉瑞制药公司、罗氏公司、赛诺菲━圣德拉堡公司、惠氏公司等。正是由于印度生物技术的领先地位,2002年《全球生物技术报》就将印度列为正在兴起的主要研究国家。联合国则把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生物工程技术培训中心,欧美等发达国家则把印度作为生物技术试验基地。2004年印度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中,医药行业吸引的外资已占10.63%,居各行业第二位。根据现在的发展状态和发展速度(收入年增长率达40%,出口年增长率达70%),印度在不远的将来将成为世界一个重要的生物技术大国。在制药行业,在生物信息方面,
     (二)印度生物技术及其产业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
       印度生物科技和生物技术产业之所以能迅速崛起,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高度重视。印度历来有重视科学技术的传统。其首任总统尼赫鲁就认为,印度的未来要靠科技,而且科技发展要建立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之上。1950年印度《宪法》规定,科学必须渗透到我们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和我们奋斗的一切领域。20世纪80年代印度前总理拉吉夫·甘地提出要用科学技术把印度带入21世纪。1982年印度成立了生物技术局,1986年划归科技部成立了独立的生物技术局(DBT),以推动现代生物学和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1991年拉奥政府上台后掀起全面改革,提出把生物工程作为关键科技之一赶超世界先进水平。1993年印度科技部制定的《新技术政策(草案)》也把生物工程列为关键突破的技术之一。1998年瓦杰帕伊政府制定的《2020年科技远景发展规划》,把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医学和药学作为17个专项规划中的两个作了全面规划,提出在2020年成为世界举足轻重的生物技术大国。50周年时也说,2010年印度要成为信息技术大国、核大国和生物技术大国。瓦杰帕伊总理在庆祝印度独立
       2.建立高水平的生物技术研发机构。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印度就在古吉拉特邦、拉贾斯坦邦、旁遮普邦、安德拉邦、北方邦等地设立了1000多个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机构,从事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的科学家就有5000多人。110家卫生保健机构、140家农业机构,以及300家工业和其他生物产品方面的生物技术机构。据估计,在未来三年里,印度的生物技术机构的数目将再翻一番,从550家增至1100家。Pusa小麦品种、哥印拜陀甘蔗品种、马铃薯种胚和沙希华牛,培育了香米、珍珠稷、鹰嘴豆、含油芥菜籽新品种,培育了胡萝卜、黄秋葵、西红柿、菱角、花椰菜等蔬菜优良品种,培育了改进和杂交的芒果、番木瓜、草莓、葡萄等水果品种,培育了玫瑰、剑兰、万寿菊等鲜花优良品种,并在基因图谱、分子标记、茎因组排序和转基因农作物方面占据领先地位。其培育的优良小麦品种使印度在1967-2004年间的小麦产量增加了10亿吨,其培育的高产香米品种使印度巴斯玛蒂香米出口量增加一倍以上。另外,其设在昌迪加尔的微生物技术研究所、设在德里的国立植物遗传资源研究所、设在浦那大学的动物组织培养室等也具有很高的研究水平。其中设在海德拉巴的细胞与分子生物中心(CCMB)在过去三年的时间里就申请了60项国家和国际专利。其中一些生物技术研究机构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例如印度农业研究院,多年从事农业发展研究,现运用生物技术和其他技术培育了世界闻名的目前,印度的生物技术中心班加罗尔、海得拉巴、浦那、勒克瑙和新德里聚集了
       3.坚持重点突破的原则。印度在生物技术研发及产业发展上都采取重点突破的原则。虽然印度研究的生物技术领域十分广泛,涉及了农业、生物肥料、生物杀虫剂、植物组织培养、动物、海洋资源、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医药技术、生物能源等多个领域,但其重点是基因组学、分子医学、疫苗研制、生物仪器、生物燃料、生物信息学和营养安全。在基因研究方面,早在6年前生物技术局就在德里的基因组学和综合生物学研究院启动了基因体功能分析学的研究,不仅为研究院配置了计算机设备以处理大量的人类基因组序列数据,而且为基因组研究建立了一个实验室。2001年初生物技术局又宣布在未来5年中拨款25亿卢比给基因体功能分析学、微生物基因组学和药用基因学,以开展基因药物研制。1987年就启动了生物信息学计划,其生物技术信息系统(BTIS)从最初仅连接开展生物技术研究的9所大学和实验室到如今已连接57所研究机构。在基因药物方面,印度正在全力开发各种应对糖尿病、艾滋病、麻疯病、癌症等人类重大疾病的药品或疫苗。在生物信息学方面,生物技术局正是由于印度采取重点突破的原则,因而在生物技术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其提供的世界上最便宜的治疗艾滋病的药品远销世界60多个国家,其开发的新的检测艾滋病毒的方法NEVA-HIV只需3分钟就可以从一滴血中检测出是否有艾滋病毒(HIV),其研制的生物杀虫剂的功效可以与化学杀虫剂媲美,其研制的一种治疗肺结核病的分子药物能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内治愈肺结核,而标准的治疗时间为6至8个月。另外,印度还开发了一种廉价的对哮喘病很有疗效且无副作用的生物药品Asmon,还研究开发了世界上第一种麻疯病疫苗等。
       4、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把生物技术列为优先发展的领域,印度生物技术局已制定促进生物技术发展的规划和政策。二是增加生物技术投入,每年政府专门拨出经费支持生物技术研发和生物企业发展,并设立生物技术和制药研发基金。三是加强生物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物技术、生物工艺和生物产品发展。四是建立行业协会,促进生物行业与政府部门加强合作。一些邦政府(如安德拉邦)还建立了生物技术顾问委员会。五是创建科技园区。2004年6月印度政府公布了投资25亿卢比建设国内第一个生物信息技术园区的计划。六是在全国建立生物技术信息网络。在印度理工学院德里分校建立一套超级计算机系统,专门用于生物信息和计算机生物学研究,并将与全国生物网连接,而生物技术部(DBT)的11个中心已经与全国生物网连接。七是提供政策优惠。生物技术行业与信息技术行业一样获得免税优惠。对从事制药业的企业享受与生物技术和IT行业相同的税收优惠待遇。对经批准的进行科学研发的公司实行10年100%减免所得税,并免除研发公司最低出口义务。对以临床试验为目的的所有进口或国内生产的药品和材料免除关税和货物税。将制药业进口关税从25%降至5%,将最高关税从25%降至20%,并免除4%的特别附加关税,其中8种被列入挽救生命的药品的进口关税从50.8%降至5%。八是放松管制,开放市场。进一步放松了对生物制品的管制,允许外资和私营企业进入。1970年制定的《药品价格控制规则》已经过1979年、1987年和1995年3次修改,受控制的药品种类分别减少至370种、143种和74种。2002年颁布的新的制药业政策进一步减少了管制药品的数量,现只有28种。九是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1995年签订《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从2005年1月1日起实施与WTO看齐的新的产品专利制度。印度国会也通过议案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以消除国内外大公司发展的顾虑。十是增加投入。政府不仅通过设立研究机构、试验室、研究基金等方式增加对生物技术的投入,而且通过政策引导吸引了更多的国内外资本进入生物技术产业。
       5、扩大开放,大力引进外智和外资发展生物技术产业。印度的生物技术公司不仅到海外设办事处或子公司,以紧跟时代步伐,而且政府制定优惠政策允许国际资本到印度发展。同时,以优厚待遇吸引印裔和国际生物技术人才到印度工作。过去印度人才大量外流,例如美国生物技术和制药领域10%的研究人员和15%的科学家为印裔,现在印度政府正在想尽一切办法让其回流。随着印度经济更加开放,特别是其庞大而高增长的生物技术市场(年增长率近40%)和良好的环境(拥有大批受过良好教育的国际化的廉价的专业人才,其生物科学家的工资仅是西方国家的1/3;拥有广泛的生物试验群体和场所,其医学临床研究活动成本比美国或欧洲低30%-40%;拥有易于接触的具有遗传多样性的患者群体和不同的疫病档案;拥有十分丰富的生物资源,等等),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世界生物公司和生物制药企业进入印度。目前,印度正在推进的国际合作项目包括印度━亚洲生物技术网、印度━新加坡生物技术园及毛里求斯生物信息学中心等。辉瑞、史克、施贵宝、诺华等世界医药巨子都在印度开发或试验其新药产品,并与印度的瑞迪实验室、瑞迪制药公司、Torrent公司、Biocom 生物技术公司、Bharat生物技术公司、普拉制药公司、兰伯西制药有限公司、Wockhardt制药公司等进行业务合作。与此同时,印度的生物技术企业也纷纷走向国际市场,印度兰伯西制药有限公司已开展了9次国际性收购,阮氏实验室收购了英国的BMS实验室,其基因药品已占美国市场的0.36%,有61个制药厂获得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批准销售,是美国镜外批准最多的国家。
       6、大力培养生物技术人才。印度的医学院、理工学院等纷纷设立生物技术课程,印度理工学院德里分校已将生物技术列为重点发展学科。印度生物技术局(DBT)和信息技术部下属的计算机课程审定机构已经积极地参与对课程、基础设施以及专业技术的监督,以推动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印度的生物企业和国外投资企业也积极培训生物技术人才。由于印度重视生物技术人才的培养,现在全印已有生物技术领域的科学家25000名在进行研发,每年可以培养生物科学和生物工程专业的本科生300万名、研究生70万名、博士生1500名50名教师和1000名学生,再结合短期和长期项目每年培训1000名以上的技师、科学家、工业家、知识产权专家。另据印度有关媒体报道,现印度生物科技专业在读硕士生人数达15-17万人。正是由于生物技术人才的大量涌现促进了印度生物技术研发的领先地位和生物技术产业的崛起。。今后印度计划每年在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培训
       三、印度生物技术产业快速崛起对中国的启示
       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不仅资金缺乏,文盲率很高,而且基础设施落后,却能在世界生物高科技领域占领一席之地,其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1、紧跟世界最新科技成就。生物技术特别是现代生物技术在世界上属典型的高科技,而且世界生物产业崛起的时间也很短,至今很多国家都还未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更不要说把其放在优先发展的领域了,但印度很早就意识到生物技术变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并采取强力措施支持其发展。这不仅使印度及时跟上了世界高科技前沿的步伐,而且促使其生物技术产业迅速崛起。中国也应学习印度紧跟世界科技前沿,迅速把生物技术列为下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加大研发力度,力争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2、把生物技术产业作为增强国家竞争力的战略产业。目前,发达国家把生物技术及其产业作为确保竞争优势和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发展中国家则希望通过其快速发展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印度最初的目标是在生物技术研究方面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现在已将生物技术大国作为其发展目标,其目的是通过生物技术产业的加速发展来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以争取在2020年成为世界第四经济大国。中国也应该推行生物技术立国的战略,深谋远虑发展生物产业,并把其作为增强国家未来竞争力的战略产业。
       3、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后发国家要赶超先发国家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技术变迁速度要快于先发国家。印度作为一个后发国家,工业化远未完成,现在正面临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印度通过信息技术特别是软件业的优先发展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产业发展模式得到很多人的肯定,其经验在世界广泛推广。而今印度再一次抓住生物技术产业带来的机遇,充分利用其市场大、人才多、人工成本低等比较优势,在不断加强生物技术自主研究的同时,积极采取模仿、消化、吸收和改进提高的策略,使其技术差距与先进国家缩小,产业优势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获得了巨大的后发利益。中国也应采取印度的方法,广泛学习外国发展生物技术好的制度、技术和模式,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生物产业跨越式发展。
       4、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生物技术属高技术领域,研制周期长,所需资金多。国外研发一个新药要花7-10年时间,投资上亿美元。因而,要想取得全面突破十分困难。特别是生物技术具有资源、技术依赖性强,市场垄断性差的特点,更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大量机会。印度在发展生物技术上优先发展与国计民生关系密切(如农业)或有比较优势(如生物信息学)的领域采取重点突破的原则,使其走在了现代生物技术的前列。在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则把重点放在农业和医药上,使其生物农业和生物医药不断发展壮大,保持了生物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在发展生物技术及其产业时也应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集中资源,突出发展的重点,力求在现代生物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上占据有利位置。
       5、建立良好的产业发展机制。作为高新技术的生物产业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则,必须提供适应其发展的运行机制。过去印度的产业管理制度并不太好,但印度政府为了发展生物产业,一方面放松了对生物产业的管制,不断扩大开放,广泛吸引国外有实力的企业和研发机构进入生物产业,另一方面提供优良的服务,设立专业机构,加大研发力度,培养人才,提供优惠的政策,创办园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为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保障。中国在发展生物产业时也应改变传统的产业管理体制和方法,用新的体制、机制和环境去激励生物企业发展壮大,并调动更多的资源进入该领域,以促进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
       6、促进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信息技术作为当今最热门的技术,对当代经济社会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印度作为信息技术大国,在生物技术发展过程中努力促进其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创建生物信息学,并运用计算机技术、软件开发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来解决生物技术研发及其产业发展中的难题(如数据处理、基因组序列分析、蛋白质序列分析、蛋白质结构预测、药品设计、发现新的生物标记物等)。2005年印度生物信息技术支出已超过1.38亿美元。中国作为信息技术大国,要在未来的生物技术产业竞赛中取得领先优势,也必须加快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生物技术产业,大力推进现代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努力提高生物产业的信息化水平,以提高生物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国云南与南亚经贸合作战略研究》(批准号:04XGJ001)系列论文之一。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研究员。
 
1990-2003年美国GDP年均增长率达3.2%,同期英国为2.6%,法国为1.9%,德国为1.5%,意大利为1.6%,日本为1.3%。美国的增长率大大高于高收入国家2.5%和世界平均2.6%的水平。
经济增长周期理论认为,西方国家经济始终处于“繁荣-萧条-危机-复苏”这样的波动状态,其周期一般只有5-8年,其中增长期只有2-3年时间,美国在战后经济也经历了9次衰退,8次复苏的周期,平均增长周期约为50个月。但美国从1991年4月开始在信息技术产业的带动下,维持了10多年的高经济增长,刷新了自19世纪中叶开始进行统计以来的最长记录。
.世界银行:《2005年世界发展报告》,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60页。
《经济日报》2002年8月16日第7版。
王春发:《如何看待当今世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求是》2003年第5期。
《经济日报》2004年1月8日第2版。
詹姆斯.D.盖斯福德等:《生物技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
《经济日报》2002年8月19日第3版。
王春法:《如何看待当今世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求是》2003年第5期。
孙培钧、华碧云:《印度的经济改革:成就、问题与展望》,《南亚研究》2003年第1期。
文富德:《印度经济发展、改革与前景》,巴蜀书社2003年版,第279页。
孙培均、华碧云:《印度的经济改革:成就、问题与展望》,《南亚研究》2003年第1期。
印度驻华大使馆:《今日印度》2005年第6期,第13页。
印度驻华大使馆:《今日印度》2005年第8期,第25页。
孙士海:《印度的发展及其对外战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3页。
文富德:《印度经济发展、改革与前景》,巴蜀书社2003年版,第272页。
沈维涛:《印度软件产业起飞的政策因素》,《科学学研究》2001年第3期。
孙士海:《印度的发展及其对外战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91页。
文富德:《印度经济发展、改革与前景》,巴蜀书社2003年版,第279页。
印度驻华大使馆:《今日印度》2004年第2期,第26页。
印度驻华大使馆:《今日印度》2004年第2期,第26页。
印度驻华大使馆:《今日印度》2004年第2期,第26页。
印度驻华大使馆:《今日印度》2005年第9期,第15页。
(原载:《南亚研究》2006年第2期)
(责任编辑:秦伟)

来源/作者:南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