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院庆30周年 > 专家文集 > 南亚研究所

陈利君:印度医药产业崛起的原因与启示

时间:2010/10/21 10:39:00|点击数:

印度医药产业崛起的原因与启示*
陈利**
       [摘要]印度的崛起是随着一批新兴产业的高速发展而出现的。医药产业作为其典型的代表正引领着印度经济快速发展。印度医药产业的崛起并非偶然,是多种因素促成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重视研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引进外资等。其医药产业发展的经验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印度 医药产业 崛起
       医药产业的发展将不断为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作出贡献,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其广阔的发展前景一直受到众多国家的青睐,而给予重点支持。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等均相对短缺和落后,但近年来医药产业却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正引领着印度经济快速发展。对此,我们不仅要高度关注其动向,更要学习其成功的经验,并努力寻求与其合作的途径,从而为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
       一、不断崛起的印度医药产业
       在国际上,药品是指用于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以一定剂型规范生产的产品,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OTC)和临床诊断试剂三部分。医药产业则包括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医疗器械和医用包装材料及容器、植物药材生产和民族医药、医药科研等。其中医药工业又分为化学制药工业、植物制药工业、生物(生化)制药工业等。当前,世界医药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世界药品总产值已从1951年的29亿美元上升到1998年的3280亿美元。药品销售额从1970年的217.7亿美元上升到1998年的3080亿美元。据国际药品战略小组研究分析,今后一个时期将以7%的速度稳步发展,到2010年世界药品市场发展规模预计可达7200亿美元。由于医药产业很多方面属于高新技术,发达国家凭其雄厚的资金、技术、品牌和营销渠道占据了绝对竞争优势。现在发达国家继续增加投入,以确保其未来的竞争优势。但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加入到竞争行列,以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印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医药产业的发展历史悠久,但是发展速度却非常缓慢。在20世纪90年代前,印度医药产业仍是“无足轻重”的部门,以致一般的书刊均很难觅其发展踪迹。但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印度改革开放的推进,印度医药产业异军突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家高度关注。
       目前,印度医药产业不仅规模大,而且科研能力很强,具有越来越强的国际竞争力。2000年印制药业的规模已占全球市场的8%,产值占全球市场的1%。在全世界,印度制药业规模已居世界第4位,产值居世界第13位。现在印度是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年度原料药审批入档数目(120项)最多的国家,占入档总数的1/5,涉及22家印度制药企业,同时,印度也是除美国之外获得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批准最多的制药厂,达73家。印度还是世界前10位的原料药生产国,其生产的原料药60%用于出口。2003~2004年度印度制药业的总产值达60亿美元,2004~2005年度超过70亿美元。印度医药公司能生产6万多种成药,400多种大宗药物,其成药的25%(价值30亿美元)出口到美国[①]。2005~2006年度印度药品出口额超过2168.5亿卢比,比上年度增长30%。在过去的10年中,印度制药业年均保持17%的高增长,近年来也达到10%以上,这大大高于世界制药业7%、印度经济6%(近10年平均)的增长速度。经过多年发展,印度的兰伯西、西普拉等制药企业已世界有名,其销售规模不断扩大(见下表)。
          2003~2004年度印度市场10大制药公司
排名
公司名称
销售额(万美元)
1
兰伯西制药有限公司(Ranbaxy)
84125
2
西普拉制药公司(Cipla)
45275
3
印度瑞迪制药公司(Dr·Reddy’s labs)
36629
4
阿拉宾度制药公司(Aurobindo)
29473
5
尼古拉斯·皮拉马尔药业公司(Nicholas Piramal)
27890
6
路宾制药公司(Lupin)
27090
7
葛兰素史克公司(Glaxo SmithKine)
26189
8
Cadila Heathcare 公司
25763
9
印度太阳药业有限公司(Sun)
20543
10
 
Wockhardt 制药有限公司
16831
资料来源:印度驻华大使馆编:《今日印度》2005年第1期,第23页。
       2004财政年度,印度的NeulandLabs、Ankur Drugs&Pharma、Shilpa Medicare、Pearl Organics和Elder Pharama 等制药公司税后利润增长超过100%。2004年《福布斯》评选的亚太地区年收入低于10亿美元的最佳中小企业百强中,印度有太阳药业有限公司(Sun Pharma)、西普拉制药有限公司(Cipla)、阿拉宾度药业公司(Aurobindo)、尼古拉斯·皮拉马尔药品公司(Nicholas piramal)以及IPCA Labs、J·B·Chemicals、Jubilant Organosys等制药企业名列百强,是亚太地区进入百强最多的国家。该名单是从2600家上市公司年收入低于10亿美元、五年资本回报率高于5%的优秀企业中评选出来的,代表了一个国家医药产业的发展潜力和国际竞争力。另据麦肯锡公司预计,2010年印度制药业产值将达250亿美元。[②]而印度工商业联合会的一项研究表明,2007年印度制药业的生产潜力则有望达到480亿美元。到时,印度占全球非专利药市场的份额有望从4%上升到约33%。[③]除医药工业外,印度的医药科研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尤其是在生物制药及应对人类重大疾病方面推出了一大批重要成果,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现在印度制药企业是通过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Us Food &Drug Administration )认证最多的外国制药企业。美国生物技术和制药领域10%的研究人员和15%的科学家为印度侨民。除医学专业外,每年印度有12万名化学和化工本科毕业生在制药业工作,这为印度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大量人才资源。孟买生命科技公司和国家生物科技中心被美国全国卫生研究所列为全球前10家干细胞研究机构,并可享受美国政府为干细胞研发拨出的联邦研究基金。据普华永道公司的最新报告,印度在未来几年内将在全球医药品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④]随着印度医药产业的崛起和国内市场规模的扩大,一些跨国医药巨头纷纷涌入印度。目前,辉瑞、百时美施贵宝、诺华、阿斯利康、默克、葛兰素史克等世界医药巨子均在印度建立了制药企业或医药销售公司,这使得印度的医药产业更具有发展潜力和国际竞争力。
       二、印度医药产业迅速崛起的原因
       印度医药产业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产业成为一个举世关注的“明星产业”,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的转变中,政策环境的改变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再加上印度医药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专业技术人员多、高度重视研发、药品制造水平不断提高等,共同推动了制药业成为印度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
      1.放松对制药业的管制。在20世纪80年代前,印度是世界上对药品管制较严的国家之一。其最早可追溯自印度独立前1940年实施的《药品及化妆品法》,该法对药品的进口、生产、分销和销售等作了严格规定。独立后,印度采取了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对包括制药业在内的企业实行保护政策,严格限制外资进入。同时采取高关税和严格的许可证制度。1974年实施的《外汇管制法》更是对外国投资的审批、股权限制、管理等作了严格规定,外国公司占的股份不能超过40%,而且必须在印度登记注册和向印方转让技术,印方还有权将已转让的技术再横向转移。1977~1979年执政的人民党不仅采取更为严格的限制措施,而且推行“印度化”运动,迫使像可口可乐、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等这样的跨国巨头都撤离印度[⑤]。尽管印度对本国医药产业实施了严格的保护政策,但医药产业并未得到大的发展,还导致医药企业规模小、成本高、产品更新慢,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
       20世纪80年代后,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印度经济政策开始转变,政府先后放松了对医药、计算机、电力等行业的限制,不仅扩大了进口范围,而且降低税率、简化投资手续,但与亚洲“四小龙”、东盟等相比,其对外资的限制仍较严,因而,改革的成效也不显著。20世纪90年代后,印度在面临严重国际收支危机的情况下掀起了全面改革,逐步取消进出口许可证、降低关税、宣布卢比贬值、鼓励外资进入等,印度经济重新恢复了活力。在《1991年工业政策》中,印度政府把制药业列为34种最优先发展的工业部门向外资开放,允许外资参股率达50%,且无需事先批准,但由于药品涉及公众健康,印度仍将药品进口列入“否定品目”。之后,印度不断对制药工业政策进行调整,大力支持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制药业,尤其是制药业研发更是成为鼓励的重点。现在印度制药业已基本全面开放,外商投资股权可占100%,并可自动获得项目批准;已取消了所有散装药、中间体和配方药的行业许可证;企业可通过中央银行——印度储备银行(RBI)自动批准外国技术协议。在药品价格管理方面,印度已对1970年制定的《药品价格控制规则》进行了多次改革,从1970年时所有药品的价格均要通过印度国家药品定价局(NPPA),到1979年受《药品价格控制规则》控制的品种减为370种,1987年减为143种,1995年减为74种,2005年减为28种。目前国家药品定价局已放松了占印度国内药品市场65%的非计划药品的价格控制。其对药品营业额干预的上限由21.5万美元调整为86万美元,对一年内药品价格上升25%以内不再进行干预,而以前的上限是20%。这使制药企业有更多的价格决定权。由于印度政府扩大开放,放松了对医药产业的管制,既刺激了国内医药企业增加投入,又吸引了外资的进入,从而支撑了印度医药产业长达10多年的快速发展。
       2.药品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药品市场是随经济发展、收入增加而扩大的。近年来,印度经济社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20世纪90年代至今保持了6%以上的增长速度。其中近三个财年(2003~2004年度至2005~2006年度)的经济增长率分别达8.5%、6.9%和8.4%。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据世界银行资料,1990年印度人均GDP为316美元,2004年上升至538美元。如果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印度人均GDP已从1990年的1389美元上升至2004年的3115美元。[⑥]另据2006年《福布斯》发布的2005年全球富豪排行榜资料,印度上榜富豪达23人,财富总值达990亿美元,新增人数高于美国以外的任何国家。其中钢铁大王拉克希米·米塔尔资产总额达235亿美元,居世界第五位,成为亚洲最富有的人。印度经济的高增长和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以及农村医疗和远程医疗网络的发展(现远程医疗已覆盖115家医院,将88家边远的医院和卫生所与27家城市大医院联网),大大促进了印度国内居民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和药品市场的扩大,这刺激了印度国内医药产业的迅速发展。现在印度已将制药业列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预计到2012年印度医疗部门对其GDP的贡献率将达7%~8%。而国外许多著名公司(如高盛公司)和印度国内都预测未来印度仍将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到2050年时印度经济总量将跃居世界第3位,这为印度医药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3.颁布激励和优惠的医药产业发展政策。在20世纪90年代前,印度以健康和安全为由,对药品及制药企业实行严格的管制政策,不仅大大抬高了外资进入的成本,而且也限制了本国医药产业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印度大胆改革和调整传统的医药管理体制,把医药产业列为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并颁布了若干激励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据印度驻华大使馆提供的资料,印度政府颁布的刺激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其关税和非关税优惠政策包括:制药业与生物技术和IT行业一样可获得免税待遇;将药品进口的最高关税从30%降低到25%之后,又降至20%,并免除4%的特别附加关税(SACD);对外国公司的特许药品收入实行免税;对于印度科学与行业研究局(DSIR)批准的进行科学研发的公司实行10年100%减免利润税;免除研发公司的最低出口义务以减免关税;对以临床试验为目的的所有进口或国内生产的药品和材料免除关税和货物税;将制药业进出口关税按照参考标准从25%降至5%;8种药品被列入挽救生命药品目录,其进口关税从50.8%降至5%;对喜马偕尔邦等正在进行生产设施建设的公司实行免税期。[⑦]良好的政策环境是印度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4.高度重视医药研发。印度有重视科技教育的传统,不仅在生物技术、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信息技术等众多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的优势,而且为国家储备了大量人才。其科技人员数量居世界第三位。[⑧]印度2003年颁布了《新科技政策》,全力支持科技发展,加强对生物医药等现代科技的研究。此外,印度专门设立了国家创新基金鼓励企业和个人从事研发。建立了众多医学院,培养了大批医学人才,不少富家子女还送到欧美国家学习医学。由于印度医药产业拥有大量高素质科学家和受过专业训练的技术人员,为其从事药品研发和制造奠定了良好基础。再加上医药政策的转变,以及政府鼓励私人、公共部门和外国投资者增加对制药研发的投入,使印度制药业掀起了研发的新高潮。仅医学研究机构就从1957年的20个增加到400多个。现在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新药达20个以上。其中兰伯西制药公司有6个,瑞迪制药公司有4个,太阳制药公司有2个,Dabur有2个,路宾(Lupin)有2个,Wockhardt、Orchid、Nicholas、Piramal、Gelnmark 等制药公司也分别有1个。印度制药行业的研发支出1976~1977年度为 226万美元,1986~1987年度为1079万美元,1996~1997年度为3995万美元,2000~2001年度达8000万美元,现在已超过1亿美元。其中印度排名前10位的制药公司的研发支出从1996年的不到1100万美元上升到2002年的3000万美元,累计投入达1.16亿美元,其年均增长速度达32.3%。前10大制药公司的经常性研发支出占销售额的比例已从1996年的不到1.5%上升到2002年的3.2%,2004年达6%,预计2006年可达12%。印度制药业也正在从过去以仿制药为主向创新药研究转变,新研发的项目包括新化学实体药物(NCE)、新的药物释放系统(NDDS)、生物制药、化学合成药、特殊学名药以及改良化学实物药物、发达国家的学名药和发展不侵权的工艺流程等。例如生物制药,印度已在药用基因、遗传病疫苗研制、细菌基因测序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生产的治疗艾滋病的药品、麻疯病疫苗等具有很高水平,并出口到多个国家。1998年印度兰伯西公司还成为美国基因药品市场唯一的印度公司。目前不仅许多制药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而且政府建立了制药研发支持资金,这使得印度制药的研发水平很高,在化学和工艺流程开发方面已具有世界级的技术,在生物技术、药品研发方面也拥有快速更新的技术。此外,印度制药企业还与国外企业进行合作研发。如Biocon生物技术公司与辉瑞、阿斯利康、葛兰素史克等公司签订合同后,投入了300名科学家进行研发,而在2000年仅为25人,这使印度制药业具有很强的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5.加大医药专利保护力度。制药业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对专利的保护程度决定着一国制药业的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印度过去对制药业专利保护不积极,制约了国内制药业的发展及国外制药业的进入。印度虽在独立后继承了殖民地时期颁布的《1911年专利与设计法》,且覆盖了除原子能之外的所有技术和产品,但在执行中困难大,矛盾多。于是,1970年印度颁布了新的《专利法》,但仍不完善,仅对制药生产过程授予专利,而药企不能申请产品专利;专利期限从16年降为14年,其中化学品和药品的专利保护期限仅为5-7年;同时规定专利使用费不能超过专利发明成本的4%。这虽促进了大量仿制药的发展,但国外制药企业不愿进入。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成立,印度作为首批成员之一,签订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逐步加大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1999年印度加入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和《专利合作条约》,并修订了专利法,引入市场专有权(EMR)条款,接受产品专利申请,并审查和授予市场专有权。2002年再次修订专利法,修改了强制许可的相关条款,将最短专利期限从14年统一延长至20年。2004年12月27日颁布了从2005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的《专利(修正)条例》,该《条例》引入了药品、食品和化学制品的产品专利保护,从而使产品专利扩展到所有技术领域;取消了市场专有权相关条款,采用过渡条款来保护已取得的市场专有权;允许颁发强制许可,以合理的价格向没有药品生产能力或生产能力不足的国家出口药品,以应付突发性公共健康危机;增加一个关于“信箱”申请的新限制性条款,与“信箱”有关的专利权只能从专利获准日起获得,不能从发布日获得;加强了关于保护国家专利安全、防止技术外泄的条款;减少专利申请审批的时间,简化专利申请流程。印度科学与工业研究理事会(CSIR)不仅致力于专利法改革,而且积极推动专利法的执行。同时,还与非政府组织和国际合作,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由于印度加强了对药品专利的保护,不仅激励了国内企业从事研发,而且也吸引了大批外国制药企业到印度设立研发基地。例如位列世界前5名的英国阿斯利康(Astra Zeneca)制药公司决定投资4000万美元在印度班加罗尔建立研究中心,主要用于肺结核药品研究,该中心将拥有超过100名科学家。年销售额超过200亿美元的百时美施贵宝(Bristol-Myers Squibb,BMS)制药公司在印度也设立了全资公司。默克(Merck)公司在孟买附近的Taloja建立了默克研发中心。诺华(Novartis)公司在孟买建立了一个医药软件开发中心。俄罗斯的医药巨头Shreya 公司也计划在印度投资2160万美元建立Shreya生命科学公司(650万美元建一个配方药生产基地,1080万美元用于生物技术项目,430万美元在化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建一个研发中心)。2005年印度新的专利法实施后,更多的跨国医药巨头向印度转移其顶级的技术和品牌(罗氏公司2006年成为印度新颁布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后第一家获得专利保护的跨国医药公司)。这对印度医药产业的崛起将发挥更大作用。
       6.严格药品质量管理。由于药品涉及公众健康,印度一直都强调药品的质量,并专门成立了药品管理总局(DCGI)加强对药品的管理。印度药品管理总局的任务还包括对药品的临床试验进行监督、负责药品审批和登记、颁发生产与销售许可等。为了生产符合国际标准的药品和让印度临床试验的数据能在全世界范围内接受,近年来印度又积极推行与国际标准看齐的制度。例如在科技部成立GLP(优良实验室操作规范)实施监督局,在全国推行GLP;修改“药品与化妆品条例”,促进优良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从2005年起强制执行优良药品制造规范(GMP);一些大型制药企业还实施药材种植管理质量规范(GAP)和药品销售管理规范(GSP)。而这些标准规范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是一国药品走向世界的通行证。如GLP,它是国际通用的具有良好质量管理规范的简称,是药品安全性评价过程组织、管理、项目实施、记录报告、资料保存等方面所制定的“法规”,现已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制定了本国的GLP法规,有效地消除了国际新药市场准入的技术壁垒。又如GMP,已经得到包括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英国医药管理局(MCA)、南非药物管制委员会(MCC)等在内的众多国际组织的认可。印度制药企业为了实施GMP、GCP、GLP等国际标准规范,已对其生产设备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和技术改造,这不仅使全印制药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而且越来越多的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是除美国之外获得批准最多的国家。
       7.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由于印度的药品管理体系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接近,其生产的药品大量符合国际标准,再加上政府鼓励企业出口,使得很多企业在满足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扩大药品出口。印度制药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主要采取的方法有:一是按国际规范来生产药品。各制药企业大力提高药品质量,并使其得到外国药品管理组织的认可。每年印度的主要制药公司(如兰伯西、DRL等)向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提出15-20种简略新药申请(ANDA)。兰伯西公司已是美国最大的10个学名药公司之一。印度公司是2003年向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提交原料药物管理档案文件(DMF)登记数量最多的国家。二是并购海外制药企业。如兰伯西制药公司收购了法国RPG Aventis公司,Wockhardt制药公司收购了英国的CP药业公司(1085万英镑),Zydus Cadila-Alpharma收购了法国公司(550万欧元),Glenmark制药公司收购了巴西Klinger实验室(520万美元),Wockhardt公司收购了德国药品制造商Esparma GmbH公司。通过并购,印度制药企业获得了海外的销售渠道。三是设立海外子公司。现在印度著名的制药企业如兰伯西公司、DRL公司和印度太阳药业有限公司(Sun)等已经在美国等国家设立分公司,建立了自己的销售和分销队伍。四是签订药品授权协议。印度制药公司一般采取两种方式:①引入授权。例如兰伯西公司与英国KS生物医学控股公司(KSB)签订了一项独家授权协议,授予兰伯西公司在印度KSB公司生产的治疗脑癌生物制药TransMID的市场专有权,并且兰伯西公司可以选择将该协议的适用范围扩展到中国和其它东南亚市场。②对外授权。例如1997年印度瑞迪公司与全球著名药品公司诺和诺德(Novo Nordisk)签订了它的治疗糖尿病药品Balaglitazone的对外授权协议。兰伯西公司的NCERBX 2258药物向德国许瓦兹制药公司(Schwarz Pharma AG)对外授权。该药品用于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许瓦兹制药公司拥有该产品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的独家开发、销售和分销权,兰伯西保留所有其它市场权和向许瓦兹制药公司生产和提供该产品的最终配方药的权利。西普拉制药公司与美国伊利诺斯州的Morton Grove 制药公司签订了一份在美国市场投放产品的长期协议。另外,Glenmark药业公司把一种新药对外授权给美国的FOREST实验室,兰伯西公司将新药Cipro OD对外授权给拜尔公司,获取超过1000万美元的特许使用转让费。五是合作研发。如兰伯西公司与葛兰素史克公司拥有美国、欧洲和日本等主要市场的专有权,印度市场则两公司共有销售权。兰伯西公司可在葛兰素史克公司许可的情况下在欧美共同销售该药。六是市场合作。如印度Zydus Cadila 公司从瑞士Berna生物技术公司获得Vaxivab(狂犬疫苗)的全球销售权。路宾公司与美国百特保健公司合作,获得了在美国销售头孢曲松钠瓶装注射剂的权利,还与美国Allergan公司合作,取得了Zymar(加替沙星滴眼液)在美国儿科市场销售的权利。印度兰花化学制药公司与美国Par制药公司合作,获得了在美国市场销售口服头孢菌素药品的权利。七是合作生产。如海得拉巴的Divi’s Lab公司为默克公司(Merck)、雅培公司(Abbott)和葛兰素史克公司(Glaxo SmithKline)等合作定制化学试剂,还为其他公司生产非专利的抗发炎和抗关节炎药品。Matrix药厂已采取此种方法使其年出口额达1000万美元以上。八是扩大国外制药企业在印度的药品采购量。印度紧紧抓住全球药品外部采购150亿美元的市场机会,与国际跨国医药巨头签订合同,扩大其在印度的药品及中间体采购量。例如印度Shasun化学制药公司已被葛兰素史克公司批准为雷尼替丁的全球采购基地。Cipla公司为美国的合作者提供了90种简略新药申请(ANDA)侯选品,该公司为Watson公司提供的学名药品就达26种。由于印度通过以上方法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印度制药业出口规模不断增加,药品出口额在过去10年中保持了26%的增长速度,其出口国家越来越多。目前,印度主要制药公司的出口收入占总收入的一半以上。2003财政年度兰伯西公司约76%、瑞迪实验室63%以及Wockhardt公司57%的销售额来自海外市场。2002~2003年度印度制药行业的药品出口额达28亿美元。美国、德国、俄罗斯、英国和中国是印度的五大出口目的地国。在2003年,印度出口美国的药品达4.3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对德国和英国的出口额分别达1.57亿美元和8900万美元,均比上年增长45%。
       8.大力引进外资。由于印度人口多、经济增长较快,又对药品放松管制等,使得印度药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且增长潜力巨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进入。辉瑞、葛兰素史克、默克、诺华、阿斯利康、罗氏、赛诺菲-圣德拉堡、惠氏、百特、爱华克斯(Ivax)、安万特、先灵等跨国巨头均进入印度。其中安万特制药公司在印度设立了6个地区办事处和2个生产基地,拥有雇员1300名。诺华公司计划在2008年前招聘印度员工5000名以上。葛兰素史克公司在印度已建4个生产基地,雇员已达4200名,该公司已将其设在孟买的塔纳制药厂变为全球供应中心。赛诺菲-圣德拉堡公司也在印度建立了200人的营销队伍。而更多的跨国巨头不断增加对印度医药产业的投资:或收购印度的医药企业,或与印度制药企业进行合资,或扩大印度生产规模。这使得印度制药业吸引的外资不断增加。1999年印度批准的外资申请20项,金额1720万美元。2000年就上升为41项、3.51亿美元。2000~2001年度印度制药业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为6200万美元,2001~2002年度上升为6900万美元。目前印度制药业已成为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五个重要产业部门之一。辉瑞、葛兰素史克、百时美施贵宝、诺华等制药公司还在印度建立了研发基地。
      9.打造世界临床研究基地。临床研究是药品研究的必经环节,但不是一个价值链高的环节。2002年全世界临床研究市场为50~60亿美元,2005年上升至100亿美元。印度凭借拥有大量具有较高资格、受过良好培训的医疗专业人员和具有国际经验的临床调查员;拥有易于接触的具有遗传多样性的患者群体和不同的疾病档案;具有大批严格依照ICH-GCP规范开展临床研究服务的提供者;具有动物试验、血液测试、心电图和CT扫描等成本较低的优势,大量吸引国外医药企业到印度开展临床试验。现在诺华公司、阿斯利康公司和美国礼来制药公司(Eli Lilly)等把印度作为其临床试验的一个全球中心。其中礼来公司把年营业额的10%用于在印度进行临床试验,它在印度已设立17个临床研究项目,与印度合作的医院达40多家。辉瑞公司在印度临床研究方面的投入超过1300万美元,已拥有100多名科学家的临床研究团队。罗氏公司在印度也建立了临床试验基地。还有不少印度医院和企业接受国外临床试验委托。进行临床试验委托的机构包括制药公司的分支机构(如Well Quest)和临床试验委托机构(如Siro Clinpharm公司),它们已在印度建立了基地。最近,美国临床委托机构Parexel国际公司与印度临床试验委托机构Synchron签订了一份战略协议,以扩大在印度的多患者征募能力。印度临床研究收入2001~2002年度约为7000万美元,现凭借临床研究活动资源丰富和成本比欧美低30%-40%的优势,收入以每年约20%的速度增长。2002年印度拥有200-250个受过训练的ICH-GCP主要调查员,进行了40-50项符合ICH-GCP规范的临床研究,约80个部门参与了临床试验。据麦肯锡公司预计,到2010年在印度的临床研究机会将达10亿美元。由于印度重视临床试验以及国际医药巨头纷纷到印度开展临床试验,这使印度的临床研究更具优势和增长潜力。
       10.大力发展仿制药品。药品属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品。国外一个新药从发现到上市大约需要8-12年时间,投资上亿美元。印度是发展中国家,没有几家企业有这样的实力进行大规模的研发。因而,印度制药企业采取了仿创结合的政策,即在突出自主创新的同时,扩大对仿制品的生产。在未来几年中,还有很多药品的专利保护到期,这为印度学名药公司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仅美国市场,2001~2004年期间就大约有480亿美元的专利到期,2005~2007年到期的专利药市场达420亿美元。据OPPI统计,到2007年将有800亿美元专利药到期而进入仿制药市场。[⑨]印度制药企业充分抓住世界专利药到期的机会,不断扩大投资规模,改进技术设备,使其制药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现在印度已经覆盖了90%潜在的在未来5年中专利保护期满的药品。据保守估计,印度公司首先登记的药品规模达300-500亿美元。这使印度制药业在未来将有更好的表现。在2003财政年度,印度国内零售配方药销售额达43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16.6%,印度公司占据了高达75%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在抗感染类药物方面,占据了绝大部分。2003年印度在美国销售的学名药达5.5亿美元,占美国市场的3.5%。预计2008年达21.7亿美元,占7.7%。由于印度医药产业特别是仿制药的高速发展,使得普华永道公司制药负责人托马斯·马修惊呼:“印度本土的制药公司对西方学名药公司是一个很大的威胁。目前它们生产的学名药占世界的20%。[⑩]这些都是印度走仿创结合的成果。
       此外,印度医药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企业规模大、外语基础好等也是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例如成本,印度科学家的工资仅相当于欧美国家的1/3,制药企业人员工资比欧美发达国家低30%-50%,研发成本比欧美低1/3,临床试验成本低30%-40%,医疗价格仅为欧美的几分之一。又如手术费用,肝脏移植手术费用在欧洲需要600-700万卢比,在美国是这个数的两倍,而在印度海德拉巴的Global医院仅需要150-200万卢比。心脏外科手术在美国的费用约为200万卢比,而在印度金奈的headquartered Apollo医院,仅需要20万卢比左右。这吸引了很多欧美国家以及印度裔移民病人到印度寻求有效治疗。现印度正在打造“全球医疗旅游目的地”。2004年已有15万医疗保健游客到印度接受心脏护理、外科整形、关节置换手术与牙科治疗,收入为3.5亿美元。据印度工业联合会和麦肯锡公司的联合调查研究资料,印度医疗保健业已有400多万从业人员,按现在30%以上的增长速度递增,到2012年印度医疗旅游业可获得20亿美元收入,并创造4000万个以上的就业岗位。又如培育医药大企业,印度已培育出兰伯西、西普拉、瑞迪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兰伯西公司是世界制药百强之一,也是世界10大学名药公司之一,其拥有的28个国际品牌行销70多个国家,在7个国家建立了药品生产基地,拥有9000名跨国员工。西普拉制药公司是世界上生产抗艾滋病药品成本最低的制造商。该公司已向140多个国家出口药品,拥有3500种注册产品。瑞迪制药公司拥有800名研发科学家,其研发能力世界有名,创造了多项印度第一,现与5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Wockhardt公司是英国最大的印度制药公司,其研发项目居印度前三,拥有350名研发科学家,在9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可见,印度医药产业的崛起并非偶然,是多种因素促成的结果。
       三、印度医药产业崛起对中国的启示
       印度医药产业的崛起既有政府的推动,也有企业的努力,还有市场的机遇。中国作为医药产业大国近年来虽然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也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及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为了促进我国医药产业更好发展,印度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
       1.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现代医药属高新技术产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有更高的要求。印度过去虽对医药产业管制较严,但对药品专利保护不足,特别是其专利制度只保护程序专利而不保护产品专利,导致企业创新不足,很多企业从事仿制药品生产。国外医药企业虽看好印度市场,但由于害怕技术泄密或被仿冒,不愿将自己的技术输往印度,特别是顶级技术。1995年印度入世后,及时根据TRIPS调整了本国专利制度,加大了对药品等知识产权的保护,这既鼓励了本国医药企业加大创新力度,又吸引了世界医药企业将技术转移到印度,从而推动了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医药产业要快速发展,也应完善专利法,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为我国医药产业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环境。
       2.高度重视研发工作。研发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国外医药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一般达12%-15%。印度医药企业过去研发投入较低,但近年来上升很快,主要制药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已达6%以上,比中国目前平均不足2%的水平高得多。这使得印度医药企业研发水平不断提高,既促进了医药企业发展,又搭建了对外合作的平台。一些跨国医药巨头纷纷到印度寻求合作伙伴,如诺华公司就与印度的瑞迪实验室、Torrent公司和印度生物科技公司(Biocon)等进行合作。印度参与国际合作的制药企业从国外大公司获得了很多药品研发的资料和数据以及经验,又学习了从事研发的先进方法和管理制度,为其独立研发奠定了良好基础。中国医药企业要获得快速发展,也应不断增加研发投入,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伙伴,共同开发新药产品,为其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坚持国际标准规范生产。药品是特殊商品,必须按相关标准与规范运作才能进入市场。印度医药产业近年来强化国际标准规范,提高了国内制药业水平,打开了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使其出口额连年保持高增长。中国医药特别是中药过去标准化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制约了医药产业的发展。今后中国医药产业必须加强现代化建设,严格种植(GAP)、生产(GMP)、临床(GCP)、实验(GLP)、销售(GSP)等国际规范,努力使生产的药品实现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三便(便存放、便携带、便服用 )的目标,这样才能获得更好发展。
       4.千方百计开拓国际市场。产业国际竞争力是一国一个产业发展状态的重要标志。印度医药产业近年备受国际社会关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印度不仅高度重视对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市场的开拓,而且大力开拓南美、非洲及中东等新兴市场。兰伯西、路宾、瑞迪、Aurobindo Tongling等制药企业还在广东、江苏、山西等建立合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医药产业要获得快速发展,也必须学习印度的经验,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千方百计开拓国际市场,努力扩大出口规模,提高国际竞争力。
       5.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一个产业的发展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才能较快缩小差距,提高市场竞争力。在世界医药巨头凭借强大资金、技术、品牌实力,对世界医药市场形成垄断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的医药产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印度充分发挥医药人才多、价格低廉、原料药资源丰富、临床实验病例多等比较优势,积极承接国外医药产业转移,发展和壮大低附加值原料药工业,并与国外合作研发和试验新药,促进了整个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使其医药产业迅速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并在世界医药产业中占据显著位置。中国医药产业也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紧紧抓住世界低附加值、高污染的药品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机会,努力扩大医药产业规模,形成出口优势。与此同时,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增加研发投入,突出发展重点,大力发展特色优势药品,以增强国际竞争力。
      6.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大企业大集团是一国产业实力的重要标志。欧美发达国家之所以医药产业强大,主要是因为有一批医药巨子。例如瑞士,虽然国家很小,但拥有诺华和罗氏两大医药巨头,其2005年的销售收入分别高达322亿美元和270亿美元。印度近年在培育医药龙头企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涌现出了一批像兰伯西、西普拉、瑞迪这样的龙头企业。其医药行业250~300家企业控制着全国70%的产值,而最大的10家企业占据着国内配方药市场的1/3。中国医药产业总体还处于“散、乱、差、小”状态,需像印度那样通过多种方式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龙头企业,以增强中国医药产业的综合实力。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云南与南亚经贸合作战略研究”(批准号:04XGJ001)系列论文之一。
** 陈利君(1967~ ),男,重庆人,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主要从事南亚经济研究。


注释:
[①] 赵鸣歧:《印度之路——印度工业化道路探析》,学林出版社2005年版,第237页。
[②] 印度驻华大使馆编:《今日印度》,2005年第1期。
[③] 印度驻华大使馆编:《今日印度》,2005年第5期。
[④] 印度驻华大使馆编:《今日印度》,2005年第7期。
[⑤] 林承节:《印度现代化发展道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30页。
[⑥] 谈世中主编:《世界经济年鉴(2005/2006)》,世界经济年鉴编辑委员会2006年出版,第527-528页。
[⑦] 印度驻华大使馆编:《今日印度》,2005年第1期。
[⑧] 孙士海、葛维钧:《列国志——印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352页。
[⑨] 印度制药工业迅速崛起,引自www.cpha.org.cn,2003710
[⑩] 印度驻华大使馆编:《今日印度》,2005年第7期。
(原载:《云南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
(责任编辑:秦伟)

来源/作者:南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