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院庆30周年 > 专家文集 > 南亚研究所

邓蓝:巴基斯坦经贸现状与中巴经贸合作前景

时间:2010/11/8 16:06:00|点击数:

       进入21世纪以来,巴基斯坦的经贸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经济增速加快,在外贸、外资和外经方面都有突飞猛进的提高,商品贸易额2006-07年首次突破170亿美元大关。了解巴基斯坦经贸发展现状、突出亮点和存在问题,有利于探讨中巴经贸合作前景,同时也为深入研究具体领域提供方向。
一、     巴基斯坦近年宏观经济发展亮点
       巴基斯坦历届政府一直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自1947年建国以来,经济发展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7-59年),以鼓励私人投资和优先发展轻工业为主;第二阶段(1972-76年),以实行工业企业国有化为主;第三阶段(1977年-至今),以工业非国有化自由发展为主。1998年进行核试验前的20多年里,经济增长速度在南亚地区排位靠前。核试后,巴基斯坦遭遇国际制裁,经济陷入极度困境。自穆沙拉夫总统1999年执政以来,巴政府坚持推行积极而稳健的经济改革和结构调整政策,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如:控制财政预算、减少政府开支,加大工业化建设步伐,大力推行自由化经济,加快私有化进程,努力吸引外资,积极扩大出口、缩小外贸逆差,进行债务重组,改善国际收支等。[①]通过几年努力,巴基斯坦经济已恢复良性发展。近几年又进入快速稳定增长时期。在过去四年中(2004-07年),巴基斯坦年均实际GDP增长率达到7.5%。2006年,巴基斯坦经济增速为7.0%,主要由国内消费和在电信、服务和建筑业等部门的投资拉动,成为继中国(10.4%)、印度(9.2%)和越南(7.4%)后的亚洲新兴经济体之一。国内经济政策的有效实施、结构改革的持续推进和国际经济环境的日益改善共同促成了巴经济的快速增长。进入21世纪后,为改变二三产业落后的局面,巴大力推进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经济转型取得较大成效。2006-07年,农业对GDP的贡献率仅为15%,工业为25%,服务业达到60%。
       在巴基斯坦近年经济发展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中,有以下四个亮点是与其他时期和国家相比改变较大的:
1.人均收入提高,私人消费升级
      人均收入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反映人均生活水平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2002-2007年,巴基斯坦以美元计算的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3%,从586美元增加到925美元。而1990年代的十年中,这一增速仅为1.4%。实际GDP增长率加快、汇率稳定和相当于1990年代5倍的侨汇流入是人均收入提高的主要原因。人均收入增加又导致了消费升级。2004-07年,实际私人消费年均增长7.4%,私营部门消费在实际GDP中的比重已超过75%。消费增加和升级是内需上升的主要表现。需求上升主要基于三个原因:第一:经济快速发展为消费创造和提供了更多产品和服务;反过来,高消费又为经济增长带来动力;第二:具有较强购买力的中产阶级崛起,成为国内需求上升和市场扩大的助推器;第三:人口结构改变,即劳动力人口上升,非劳动力人口下降,可支配收入得以增加,从而提高了消费水平。
2.减债战略取得成功,短期债务比例较低
       直到几年前,巴基斯坦还在外债偿还问题上面临诸多困难。1990-99年期间,不仅外债总额以年均7.4%的速度增长,而且更糟糕的是,偿债能力也已同样速度弱化。1998-99年的债务负担(外债总额与外汇收入之比)尽高达335%。为应对债务危机,巴政府在接下来的七年时间里,制定并实施了旨在为减少债务的信贷战略。该战略的执行,既成功放缓了债务积累,又持续降低了国家的债务负担。截止到2007年3月底,巴基斯坦的外债总额为388.6亿美元。外债与GDP的比重从2000年6月底的52%下降到2007年的26.3%,债务负担也从236.8%下降到119.7%,外债偿还能力大幅提高。需要特别看到的是,1998-99年间,巴基斯坦的外债总额相当于外汇储备的22倍之多,仅用了8年时间,这一差距就缩小到2.8倍,短期外债仅占外债总额的0.1%。[②]
3.私有化进展顺利,实现所得收入高
       私有化进展顺利可视为巴政府经济改革成功的主要标志之一。通过公开透明的政务,连贯一致的政策制定执行,巴基斯坦经济得以转型,并走上了快速、持续的发展道路。私有化进程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政府本着开放、平等和透明的原则,为企业良性竞争创造有利环境。从1991年到2007年3月底,共实现私有化所得总收入70亿美元,其中1999年到2007年3月底,完成实现了87%,达到61亿美元。
4. 侨汇收入居高,有利于解轻贫困问题
       侨汇是巴基斯坦继出口和外国投资后的第三大外汇来源。据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07年巴基斯坦侨汇达到61亿美元,是历史上的最高水平,比2006年增长19.1%,在世界排名第12位。自2000年以来,侨汇在巴基斯坦一直保持较快增长,从2000年的10.75亿美元,增加到目前的61亿美元。侨汇收入占巴基斯坦GDP的比重达到4%。从2001-02年到2006-07年,总额已达到240亿美元, 尤其是流入农村和城镇的侨汇对减贫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    巴基斯坦贸易现状和存在问题
       虽然巴基斯坦进出口贸易在近几年增长加快,但仍存在阻碍发展的瓶颈因素。政府需要和企业共同努力,在应急期内,向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提高出口商品和出口企业的竞争力,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1.出口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
       从2002-03年到2005-06年的4个财年中,巴基斯坦的年均出口增长率约为16%。商品贸易出口从1998-99年的78亿美元,增长到2005-06年的165亿美元。2006-07年,商品贸易出口的目标为186亿美元,实际出口为170.11亿美元。
       贸易与关税总协定下乌拉圭回合对多边贸易谈判的成功,直接快速改善了国际贸易环境,降低了工业经济体的关税水平,成为巴基斯坦出口增长的外部有利因素。但2006年7月-2007年4月,仅10个月的时间,巴基斯坦出口增长率降低到3.6%的水平。贸易状况和经常账户赤字在出口增速不大的情况下,改善不大。资本账户因为外资流入和巴基斯坦国家银行部分持有,一直保持盈余,致使货币政策制定出现困难。
       出口增速放缓和出口商品结构集中度偏高、出口市场狭小有密切关系。巴基斯坦的五类出口商品占到总出口的77.2%,即棉花(占总出口的61.5%)、大米 (6.6%)、皮革(4.5%)、人造纺织品(3.0%)和体育用品(1.6%)。美国是巴基斯坦最大的出口市场,占28.4%的份额,英国和德国分列第二和第三。而日本在十年前占5.7%的份额目前已缩减到1%以下。以上四国加上中国香港、迪拜和沙特阿拉伯,占了巴基斯坦总出口的一半。
      出口商品种类少和市场狭小导致巴基斯坦出口额容易受到大幅波动和影响。以纺织业作为最大的出口部门,在国内和国际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其下降就影响到整个出口表现。因此巴基斯坦不仅需要在产品多样化上下工夫,在开拓新的出口市场上也需要努力。以下四方面造成了纺织业出口额的下降:
1.纺织业竞争力落后。根据最新的全球竞争力指标排行显示,巴基斯坦目前位于125个国家中的第91位。巴出口的纺织品多是低附加值产品,在国际上只能以低价出售;使用的机器设备陈旧老化,资源消耗多,生产力低以及维修成本高,使巴基斯坦的纺织品竞争力明显落后于竞争对手。资金投入少,难以形成经济规模、劳动力缺少技能培训、出口商几乎没有研发经费、缺少满足大宗订单的产能、在款式和设计上不能满足市场的高端需求、执行合同约定和提货时间难以保证都是造成竞争力低下的共同原因。
2.欧盟对巴基斯坦床单出口征收5.8%的歧视性反倾销关税,而最不发达国家享有免税待遇进入欧美市场;
3.污染棉问题的出现对巴基斯坦出口的低质棉造成冲击;严格遵守国际上关于劳工、安全和健康卫生的标准是一大挑战;
4.用以提高床上用品质量、从美国进口的精梳棉(prima cotton)价格上涨也使产品成本上升,从而影响了国际竞争力。
因此,为了振兴纺织业的出口,企业需要进行高端产品的生产以加大同量产品的出口价值,整合产业链上分散的出口企业,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技术。政府应该考虑制定对纺织业发展有力的税收政策,降低对股票和房地产等投机业的倾斜。
       基于寻求出口市场最大化的原则,巴基斯坦政府和多国政府就市场准入进行了谈判,并签订和实施诸多双边和地区贸易协定。从2005年到2007年,巴已经与斯里兰卡(2005年6月)、马来西亚(早期收获计划)(2006年1月)、南盟(2006年1月)和中国(2007年6月)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与伊朗(2006年10月)和伊斯兰发展中国家八国(2007年7月)签署了优惠贸易协定。[③]
2.进口现状和存在问题
       鉴于经济增速的激励作用导致国内需求上升,进口在过去几年增速较快。2003-06年.巴进口的年均增长速度是29%。但2006-07年,因为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降低了需求,汽车、化肥和钢铁的进口下降。
       和出口存在的问题类似,进口商品的集中度和市场狭小,而且10年以来几乎没有发生改变。主要的进口商品有:机械产品、石油和石油制品、化学品、交通设备、钢铁、化肥、食用油和茶叶。这八类产品占2006-07年总进口的75.5%。其中机械产品、化学品、石油和石油制品三类占57.7%。40%的进口主要来自7个国家,即美国、日本、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德国、英国和马来西亚。
三、 中巴经贸合作的现状与前景
       中国和巴基斯坦既是传统友好邻邦,又是战略合作伙伴。两国在政治、经贸和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渐频繁和前景广阔。中巴经贸关系的巩固和深化具有战略高度和长远意义。两国本着互利共嬴的原则,都在为实现到2011年双边贸易额达150亿美元的目标密切合作。          
       2007年,中巴贸易总额达到68.86亿美元,其中出口57.8亿美元,进口11.06亿美元。进出口同比增长31.2%,出口增长36.4%,进口增长9.7%。到2006年底,中国在巴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及设计咨询总合同额为101.1亿美元,完成营业额77.2亿美元。对巴直接投资总合同额为1.08亿美元。中巴经济的互补性是双方可贸易商品较多的前提。中国对巴的主要出口商品有:机电产品、化工原料、机械设备、医药、五矿产品、轻工业品等;巴基斯坦向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是棉花、纺织品、皮革、羊毛、铬矿石等。
       从近年签署的双边协议和合作就可以看出中巴两国都把加强两国经贸发展摆在各自重要的战略日程上:
        2003年11月,中巴签署《优惠贸易安排》(PTA);到2005年4月,中巴经贸科技联委会已召开了12次会议;2005年签署了14项涉及双边经贸合作的协议,其中包括“早期收获计划”; 2006年2月,签署了8项以经贸合作为主的协议,11月,签署了15项涉及经贸的协议,特别是两国签署的“自贸协定和经贸合作五年发展规划”,使双边经贸关系实现了新的跨越和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在中巴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巴自贸协定从2005年4月启动开始,仅花了一年半时间、六轮磋商,双方即达成一致。自贸协定的签署和生效,改善了两国市场准入条件,为双方企业贸易和投资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其阶段性和开放性的独特之处,既体现了自由贸易精神,又照顾到了双方各自的关切。为双边进一步拓展两国经贸合作领域和提升经贸合作水平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巴基斯坦经济正朝着保持增长和减轻贫困的双重目标迈进。为了维持7-8%的经济高速增长,巴基斯坦政府需要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减轻贫困、缩小贫富差距、提高社会发展指标和改善础设施建设。在中巴自贸协定的框架下,巴基斯坦应最大程度地利用自贸协定促进对华出口,改善贸易平衡。两国在保持和发展政府与民间交流的基础上,可以拓展经贸、投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加强安全领域合作。
        巴基斯坦在未来5年实行的第二代经济改革,将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国内产业竞争力、创造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环境,并为中巴的深化互利合作带来帮助。
 
注释:

[1] 本文发表在《解放思想,科学发展:东南亚南亚研究与云南对外开放—云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专场文集(2008年度)》上。


[①] 《巴基斯坦经济状况综述》,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网站,http://pk.mofcom.gov.cn/aarticle/wtojiben/zwjingji/200604/20060401803510.html
2008年4月6日浏览
[②] P15-16, “Overview of the Economy” in “Pakistan Economic Survey 2006-07”,Ministry of Finance, Government of Pakistan, http://www.finance.gov.pk/admin/images/survey/chapters/overview_06_07.pdf,
2008年4月8日浏览
[③] P144-145,Trade and Payment in Pakistan Economic Survey 2006.07Ministry of Finance, Government of Pakistan, http://www.financ.gov.pk/admin/images/survey/chapters/09-trade.PDF, 2008410浏览
 
载于:《解放思想,科学发展:东南亚南亚研究与云南对外开放—云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专场文集(2008年度)》
(责任编辑:代丽)

来源/作者:南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