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院庆30周年 > 专家文集 > 南亚研究所

蒋茂霞: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中,云南与东盟如何开展农业合作

时间:2010/11/9 10:44:00|点击数:

        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初具规模,届时一个拥有17亿消费者、国内生产总值近2.2万亿美元、贸易总量达1.2万亿美元的经济区将形成。云南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核心地带,直接与云南陆路连接的就有越南、缅甸、老挝三国,而云南与泰国、柬埔寨等东盟国家则通过澜沧江-湄公河维系。云南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交往密切,早在秦汉时期,“蜀身毒道” 就已经沟通了云南与缅甸、印度的贸易往来。“茶马古道”更是促进了中国四川、云南、西藏三地与东南亚地区的经贸交流。而今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中,云南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来规划中长期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有利于凸现云南桥头堡的角色,促进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的建设,全面提升云南在泛珠三角对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前沿地位与平台作用。
一、抓住云南产业特点,促进农业合作
        除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文莱三国以商业、工业为其经济支柱外,其余东盟国家均是农业国,且大多农业资源丰富,有大量土地尚未开垦,对农产品实行优惠政策。如,新加坡、文莱等国对大部分农产品进出口实行零关税,对外来投资开发高效农业,从政策上给予全部和部分免除所得税。云南与这些东盟国家在农业耕种、物种、培植、出产、种植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加之云南地处中国、东南亚、南亚三大市场的结合部,在地理、自然条件等方面存在诸多比较优势,且对农产品采取了鼓励扶持、扩大出口贴息、优化出口结构等相关优惠政策,充分发挥了我省在农业技术、农业劳动力素质、农业资源开发、农业产业培训等方面的优势。因而双方就开展农业合作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以及广阔的发展前景。
       与东盟国家开展双边、多边、政府、企业、个体、民间等多渠道、多形式的农业经济技术合作。可通过推广农业技术及技术转让、工程承包、可持续性开发、农业科技产品输出、扩大农业跨境投资力度等一系列合作方式,推进与东南亚地区农业产业的合作,这有利于建立与我省对外开放相适应的开放型产业体系,并逐步拓宽省内农产品在东南亚地区的市场。主要合作项目可在原有的农经作物种植、牲畜养殖、农业项目和良种的推广示范、农业机械设备装配、农产品加工、农业技术人员培训等基础上,再针对双方的特色农业资源以及附加值较高的农产品的开发、农产品的安全体系、生产流通与管理、农业资源的优势互补和合理利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种养及经济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等领域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与交流。
1、开展特色农产品合作,构筑“绿色通道”
      结合云南省发展烤烟、花卉、蔬菜、粮食、水果、畜牧业六大农业支柱的产业规划,增强云南与东盟国家特色农产品合作的互补性,构筑面向东盟的“绿色通道”。
构建花卉产业合作体系
        由于地势落差大,地形地貌纷繁复杂等原因,云南形成了热、温、寒三带气候类型。独特的气候和多种类型的土壤结构,使云南的植物资源异常丰富,有中草药、观赏植物、野生油料植物、香料植物、野生花卉植物、纤维植物、淀粉植物、树脂树胶植物等多种资源,素有“植物王国”、“物种基因库”等美誉。这成为云南发展花卉产业的资源保障。因此可结合云南的立体气候和丰富的野生花卉资源优势,在相应的地区开发热带花卉区域,温带花卉区域、冷凉种球区域、高山花卉区域、室内观赏植物区域、绿化苗木区域、食用花卉区域以及药用花卉区域等,从而形成“立体花卉区域”,以构建面向东盟的全方位的花卉产业结构。
       花卉产业不仅是云南重要的后续新兴产业,也是创建绿色经济强省的一个重要步骤。为此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花卉产业的发展,力图利用20年左右,把花卉产业建成促进云南省经济增长的重要新兴产业,把云南建成亚洲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出口基地和市场交易中心[1]。云南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鼓励和扶持措施[2],大力促进了云南花卉产业的发展。2002年,省政府颁布了《关于促进花卉产业升级的意见》,做出了促进我省花卉产业实现全面升级的决策,要求我省花卉产业转变增长方式,逐步走上规模、质量、效益同步增长的发展道路。由此,花卉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2003年年底,全省花卉种植面积达到10600公顷,花卉产业总产值42.1亿元人民币,增长23.5%,出口额3040.2万美元,增长68.9%。其中,鲜切花产量30亿枝,增长28.5%。2004年,花卉种植面积达18万亩以上,较上年增长20%以上,鲜切花产量达40亿枝,花卉产业总产值达50亿元人民币以上。
       目前经济潜力巨大的东盟地区的花卉消费量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云南作为全国鲜切花生产的大型基地,销量占全国的50%左右。鲜切花主要销往国内市场,销量占全省花卉的80%左右,仅有10%-15%左右出口亚洲国家,包括部分东盟国家,如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花卉产业是一个开放的产业,云南花卉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与国际、国内花卉业的接轨。云南应该抓住特有的资源优势,结合云南省委、省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整改措施,促进云南和东盟国家以及国内花卉产业的交流与合作,加大云南花卉产业的对外出口力度。在优势花卉品种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出口品种,打破以温带花卉为主打出口品种的局限性。下面仅以东盟国家中的个别国家为例,来谈如何开展花卉产业的合作。
       新加坡经济发达,人民生活水平高,花卉消费基础良好。每年新加坡都要从马来西亚、云南等地进口大量的花卉,进口花卉品种主要是玫瑰、菊花等。根据云南省商务厅规划处的数据,2005年1-3月新加坡从云南进口的鲜切花155吨,约合25万美元,增长幅度达212.5%。新加坡的金融和贸易服务体系较完善,科研技术实力也较强,云南可强化自身的花卉产业优势和新加坡在以下一些领域开展多元化合作,如引进花卉投资,花卉产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合作,花卉新品种的引种、研发、生产管理合作,优势花卉培植高新技术合作等。同时还可利用新加坡已与不少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便利,在新加坡开展转口贸易,即云南的花卉直接进入新加坡市场或者通过新加坡转口进入其他国家,促进云南花卉产业的外向型发展。有资料显示,多年来,云南花卉与周边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花卉组织、花卉企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交流。如:云南省商务厅西南投资促进中心、云南裕龙科工贸有限公司与新加坡圆圃园农场正式签约成为合作伙伴。
  由于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国家分属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因此生产的花卉品种多属热带花卉,故每年都要大量进口康乃馨、玫瑰、情人草、百合花等温带花卉。据统计,东南亚市场约有80%的温带鲜花来自云南。从开发利用立体气候资源的角度来看,云南可开展热、温带植物的研发工作,并大力培育温带花卉,利用气候差异和自身的资源优势,与东盟国家的热带花卉资源形成互补,促进云南花卉产业在东盟地区市场上的拓展。据云南省花卉产业联合会的消息,由于云南凭借相对优越的人力、土地成本及优良的鲜花品质等优势,在花卉价格上取得竞争力,目前已经取代与云南有着相似的地理和气候条件的马来西亚的金马伦高原,成为东南亚国家最主要的温带鲜切花货源地。 
以花卉产业为契机来提升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绿色经济大省的发展战略,能够更快促进云南在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成为泛珠三角地区与东盟经济区域合作的前沿和平台。
2 、毒品替代种植合作
       农业是云南的传统优势产业,在技术、人力资源、生产力水平等方面发展较为成熟,但资源极为紧缺,而进行替代种植的这些国家虽然农业生产的自然优势明显,人少地多,资源丰富,土地肥沃,但农业发展却比较滞后,因此就这些方面来说,资源条件的差异性,使云南和这些国家的农业产业存在互补性,可在农经作物替代种植、经济林用材林木和经济林果木栽种、农经作物深加工、多种实用农业技术培训、牲畜养殖及水产品养殖等方面开展合作。利用资源的互补性,促进双边农业朝纵深方向发展,提高综合竞争能力,使替代种植可持续发展。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开放型的社会,任何一个国家只有在对外交往中,获取发展所需的战略资源,才能促进自身的发展。开展替代种植,一方面可以使云南和东盟国家双方在替代种植合作的过程中获取各自所需的资源,缓解资源短缺的现状。同时利用境外资源促进自身的发展,带动国内农产品及农业技术产品的输出,促进双边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另一方面可以加大云南境外资源的合作开发力度,扩大境外资源利用,强化云南的自然资源和地缘优势,成功实现农业的梯级转移,使云南的农业配置朝有效化、规范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再一方面通过替代种植的发展,使资源得到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打破资源垄断和资源保护,使双方能够共同抵御国际市场和国际价格变动带来的风险。但是替代种植必须要与当地的经济结构、市场结构、产业结构以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相适应,做到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如:充分考虑替代地区的自然环境,如果是在高寒地区,应以玉米、马铃薯、荞麦、蚕豆、核桃为主,而在气候温润的坝区则应种植甘蔗、咖啡、橡胶、热带水果等。
      境外替代种植和发展涉及政治、经济、技术、社会、生态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和规划。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云南总计投入5亿多元人民币,通过提供农作物良种、化肥、幼苗、农业技术培训,开展农经作物的替代种植、牲畜及水产养殖等方式,帮助缅甸北部和老挝北部开展罂粟替代种植面积62.5万亩。在这值得一提的是境外橡胶替代种植:天然橡胶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和战略物资,可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橡胶林是开发热带地区最佳的人工生态系统,是无污染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可以起到增加森林覆盖率、调节气候、保持水土与涵养水源的良好作用,产生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等一系列效益。估计2005年境外橡胶替代种植的面积达到30.5万亩,投资人民币15亿元。
       替代种植作为一项双赢的项目,云南省积极参与、规划,并完善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及措施,以改变管理滞后、政策支持力度有限、资金缺口大、投资主体局限化等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云南省在境外替代发展规划中,将国家文件中的政策适用范围扩大,扩大“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产品范围,将农产品、水产品及木材等林产品纳入替代发展项下的产品范畴。据海关统计,2000-2003年,云南帮助境外替代种植的企业共享受减免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总货值1830.5万美元。减免进口关税3506万元人民币、进口环节增值税2724.9万元人民币。又如解决返销境外农产品成品配额问题,2004年云南省境外罂粟替代种植需返销国内的农产品进口计划中:进口商品包括天然橡胶、大米、玉米、柚子、龙眼干、荔枝、芒果、鲜蜜橘、咖啡、薏仁、竹笋、沙仁、甘蔗、茶叶、茯苓、香茅草油、黄麻、魔芋、豆类、芝麻、水麻皮、蓖麻等共24项,总计需返销进口量达到151395吨,核实调整后返销进口量达到146345吨。再如加大财政、信贷支持,自2005年以后的3年中,国家给与云南境外替代发展项目7.5亿元优惠贴息贷款和6000万元无偿援助,同时安排替代发展专项经费和替代项目扶持资金,用于替代种植的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替代发展规划等。同时广泛开展科技合作,推动次区域经济发展,启动多项次区域国际合作项目。
3 、依托自然条件,开展资源型农产品合作
        中国与东盟国家不断深化双边的自由贸易区建设,如《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其中的“早期收获计划”针对 越、老、缅、柬等东盟新成员国制定提前实现贸易自由化的产品种类。又如2003 年, 中泰两国签署了“加速取消关税协议”, 决定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自2003 年10 月1 日起,双方提前实现水果和蔬菜产品零关税。这些协议和政策都对双边的自然资源做了相应的规划,这必将对云南与东盟国家就农业经济和资源型农产品的开发合作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水产品合作
        目前云南水产品市场需求达40万吨,但自产量仅有20万吨,市场缺口20万吨。东盟国家水产资源丰富,如越南东面、南面与南海相临,海岸线长达3260多公里,约有6845种海洋生物。菲律宾鱼类品种多达2400多种,金枪鱼资源居世界前列。柬埔寨、泰国(世界第一产虾大国)等国家则海域广阔,湖泊、河流众多,渔业的生产和发展潜力都很巨大。因此云南应充分发挥其在水产养殖、良种繁育、技术人才、养殖培训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与东盟国家开展水产品合作。
林木产品合作
       云南省森林面积1287.32万公顷,活立木蓄量14.24亿立方米,仅分别为东盟10国的5.09%和5.01%。东盟国家的森林资源丰富,如越南境内耕地及林地占总面积的60%左右。柬埔寨木材种类多达200余种,总积蓄量约为11.36亿立方米。缅甸森林覆盖率占总面积的50%以上,是世界上柚木产量最大的国家。老挝森林覆盖率约42%左右。东盟国家热带林木的储量占世界的20%左右,主要盛产柚木、红豆杉、樟木、龙脑香、铁木、香柚、安息香、红木、楠木、热带硬木、黄檀、紫檀等热带木材。因此,双方可在森林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开发等方面开展合作,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产业合作: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以及绿色产品
       云南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并对其后期的开发、投入、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智力支持和政策支持。为了做大做强云南的绿色产业,云南省一直在拓宽绿色优势产业的发展路子以及合作模式,已初步形成了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态势,收益不断增大。据资料统计,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云南省绿色食品生产总值达2.4亿元,有18家企业的28个产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因此云南可利用东南亚国家日照充足,土壤肥沃等有利条件,以及云南自身的技术、资金、劳动力方面的优势,通过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绿色产品的研发及境外种植等合作模式,拓宽发展道路,使双方的绿色产业合作成为云南与东盟合作的一个新亮点。
云南与东盟国家的共同利益就是资源互补,农业领域的合作有助于云南扩大对东盟的农产品出口,促进其对外经济关系的多样化。同时双方也将在更大范围内发挥双方的比较优势,获得更广泛的农产品销售市场,拓展优势农产品的种植面积,提高和增加农业发展的速度及农民收入。达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实现云南与东盟国家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繁荣和进步。
二、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及完善农业合作机制
       当今的社会是信息共享的社会,信息及资料获得的多少对开展农业合作及开展哪方面的农业合作至关重要。因此,可利用网络、媒体的传播作用,依托昆明已有的信息产业为基础,交换信息和加强协作,增加农业政策的透明度,以频繁的信息交流来促进云南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农业双向投资、农业合作、农业人员及技术等方面的交流。
1 、构建农业信息化交流平台和双语交流平台
       信息的交流与合作旨在推进区域内农业信息的对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达到资源共享,消除各国间各种形式的农业差别待遇,以最大化的达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目标。利用大众传媒等渠道,获取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加工、营销等相关农业信息,满足外向型、开放型农业对信息多样化的需求,促进农业产业信息在云南和东盟区域间的畅通,开展农业战略、农业政策、农业技术及人员、农业双向合作的交流与对话,为双方企业的交流、会晤、市场信息分享创造条件,拓展与深化云南和东盟国家的合作与双边关系。
        另外构建中文和英文双语信息交流平台也同样重要。改变单一语种的信息网络,增强双语农业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等工作,加大对综合性、实用性、动态性农业信息的通报力度,同时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信息、农业政策信息、农业科技信息等服务信息的覆盖面。促进双语农业信息化建设,有利于解决语言障碍所带来的农业信息交流不畅的问题,减小滞后信息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农业信息与现实的紧密结合,全面深化农业产业的改革和管理,加大外向型农业的开放和出口力度。
 2 、完善农业合作机制及农业配套设施,清除农业合作中的障碍
        随着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云南农业对外开放的程度必将进一步扩大,届时云南农业将不断受到来自东盟优势农业、优势农产品进入云南市场后所带来的冲击,以及东盟不利条款、法规、政策带来的影响。如果不完善云南与东盟的农业合作与协调机制,势必会影响双方农业的发展速度与效益增长。因此云南省今后应依托已设立的农业合作平台以及签署的相关农业合作文件[3],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同时建立健全农业合作对话机制,扩大交流与协调,解决影响双方农业合作中存在的或潜藏的障碍。以合作的方式提高双方出口农产品的竞争力,扩大农产品的出口力度;促进不合理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构建有效的农业合作机制,考虑在云南设立农业合作机构。以此来解决临时出现的农业方面的问题,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限,确保双边农业持续、稳步的发展,最大化和最优化地实现双方的农业合作,全面提升云南外向型农业的对外开放水平。
        就完善农业配套设施,可从这几方面加以解决。加大对云南省与东盟国家农业发展契机、农业合作体制、现存农业制度及农业政策利弊等问题的研究力度;搭建交流展示平台,可采用展示、展销、推介、促销等方式进行;扩大合作规模与模式,现在云南与东盟国家农业合作的规模仍然较小、领域相对较窄,合作的对象多局限在周边国家,合作形式也局限于互访、考察交流、经济援助、替代种植等;加大政策及资金的扶持力度,改变目前主要是国有企业参与东盟国家农业合作的局面,引入竞争机制,鼓励更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的运作;组建完整的产业链,摒弃地区差异,进行联合发展,如可以把腾冲草果、金平草果、文山富林草果联合起来,组建草果的产、营、销一体化;加强龙头企业、重点示范企业的模范带头作用,以“点”的发展来促进“面”的发展;完善仓储、运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吸引更多农业专项投资;加强市场监管、投资运作等后续性工作的开展,促进具有进出口优势的农产品的发展。
注释:

[1] “十五”期间,花卉产业年均增长速度达到或超过25%,到2005年,力争实现产值比2001年翻一番;建成一批规范化生产的特色花卉生产基地,初步建成云南花卉交易中心和运销网络。“十一五”期间,力争保持年均15%左右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实现产值比2005年再翻一番,基本实现产业体系和营销手段现代化,以鲜切花为主的花卉生产和贸易在亚洲占有重要位置。到2020年,形成实力强,效益好,促进农村全面奔小康的支柱产业。
[2]1997年,省政府批准成立了云南省花卉产业联合会。1998年,省政府出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花卉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1999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花卉出口工作的意见》。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支持云南省发展花卉产业有关问题的函》,对云南省建设花卉拍卖市场给予支持,并给予云南省引进花卉种苗种球税收优惠政策。省政府决定实施十大工程,以提升花卉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十大工程包括:园区示范工程、市场体系建设工程、新品种研发工程、绿色通道工程、市场营销工程、重点示范企业扶持工程、人才教育培训工程、配套产业工程、质量监督工程、花卉资源及知识产权保护工程等十大工程。此外,省政府还落实完善政策扶持措施及继续加强对花卉产业的财政和金融支持,2003年-07年省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花卉新品种研发、市场开拓、扩大出口、培训和对外交流,促进云南花卉产业的全面升级。
[3]“9﹢2” 签署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泛珠三角省会合作协议》等文件;每年举办一次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为加大外资参与农业产业化开发的投资力度,云南专门发布了《云南省优势农产品推进工程投资指南》、《云南省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投资指南》、《云南省高稳农田建设工程投资指南》。
原载:《泛珠三角社科协作绿皮书2004/2005/2006》,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经济出版社,2007年3月版,第513至520页。
(责任编辑:代丽)

来源/作者:南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