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似乎已经属于过去:褪尽了些颜色,逝去了波澜,甚至湮没了辉煌,只添了几分淡泊与宁静。它好似香格里拉的溪流,在平缓的山间轻轻流淌。虽然不免蜿蜒,但却清澈可鉴,源远流长,日日更新。沿着历史的溪流,可远观,可驻足,可浅涉,可以邂逅淡淡的云,屏蔽喧嚣的尘,鉴照自己的心。于是,善良的人们多半会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历史,涉史也就坦坦荡荡,心安安心。
从1982 年初涉历史的溪流,我恍惚中虚度了28 个春秋。所学不多,只是姑且可以算是一种经历,浮光掠影而已。从中有些许受益,甚至还有些许自娱。诚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可强求。而漫步历史溪流边的20多年,又主要是在社科院度过的。因此,在建院30周年之际,不由有些怀旧。翻翻过去的照片,
回忆起了一些片断,惹出了几缕遐想,更添了一些感激……
一、观东瀛
最近临溪涉史,印象较深的是去年年底,应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的邀请,携《中国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铸币的标准化与多样性考述》一文,出席“中国货币史再研讨——从多样性和互补性的观点来看”国际学术研讨会。赴日几天,在与大家分享中国历史文化的同时,对日本历史与文化,有了一鳞半爪的简单感受。
东洋文化研究所留影
在会上作货币史演讲
藏于东洋文化研究所的中文文献
神田明神
神田明神的“国学发祥碑”
时值横滨开港 150 周年,参观开港资料馆(原英国驻日领事馆,1853 年美军强行登陆横滨,1859 年开埠通商)
夜幕下东京湾的自由女神像
“石头、剪刀、布”:放学回家路上的日本女孩
二、望西洋
2007年向国际经济史学会提出申请,在第15届国际经济史大会上,主办“经济全球化早期的中国西南边疆”论坛,有幸入选。于是,经过两年多的组织和筹备,带着《经济全球化早期的中国云南——经济全球化早期的山地模式初探》和草拟的《“第15届国际经济史学大会·经济全球化早期的中国西南边疆”论坛手册》,从云南前往荷兰乌德勒支。
会场留念
在阿姆斯特丹遇上了“同性恋节”,“同志”们当街相拥,大家乘船游行庆祝
沿用至今的大风车
从来就没敢认为自己高大,在世界平均身 高最高的荷兰,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争议颇多的莱利(Cornelis Lely)塑像和他设计修建的阿夫鲁戴克(Afsluitdijk)拦海大堤
三、北上问道
2007-2008年,作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赴中国社科院访学。去了北京,拜访史界泰斗,参观西柏坡,看水关长城、圆明园。出乎预料,还有幸到了漠河的北极村……
访吴承明先生
参观西柏坡纪念馆
险峻的水关长城
出席中国史学界第八次代表大会
圆明园遇上了英法联军
中国最北的北极村
这里的落日不西垂,夜深人静时,彩霞布满正北方,仍是一幅夕阳晚照的风景
泛舟中俄界河——黑龙江
待续,请另见 漫步在历史的溪流边(下)
(责任编辑:温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