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省社科院当时的院领导杜玉亭同志。在他的引荐下,又经过院办领导的面试和笔试(当时无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让我写一篇如何服务和管理的文章)。这样我在约两个小时内写了有两千多字的心得体会,通过了考试,于1984年9月我即正式调入省社科院,在行政科工作,想起往事,颇感幸运。
当时我院的办公条件并不好,办公在省总工会院内后面一栋旧红砖结构的三层小楼,听说前期曾在省委大院内木质板房内办公。几个研究所,工作人员才数十人,还包含省社科联在内。领导和大家合用一辆老式上海牌轿车及一辆小货车兼用于野外考察。当时没有职工宿舍,外地调来的同志租住农村民房,条件可想而知。但大家并没什么怨言,感觉是很乐观向上,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1985年以后迎来了我院的发展时期,选址气象路一年多的时间盖了四栋职工宿舍及六层高的新办公楼。尽管周围是菜地及农舍,社科院终于有了自己的地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铙华等老一辈院领导们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为社科院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在行政科工作的时间最长,应有二十年的光景。这期间也曾服从领导安排为建立电脑排版室,印刷院内简报和科研刊物,以及印制部分学术论文的工作,但终因当时电脑排版技术尚未成熟而解散。后来又为院培训部招收约几批学员服务管理过,在这期间,为弥补自己学历的不足和学员一道,经过三年的努力完成了省电大“行政管理”专业的学习获得了大专文凭。但是,在行政科的岗位上干的最长,1991年我被破格任命为科长至2006年退休。行政科的工作较为繁忙,担负着全院财产管理、采购、发放、登记造册等。本科只有编制2人,其中1人员管一些内部的事物,其余的工作只有我承担起来。比如,我们承担了几次财产大清查工作,此事涉及全院,面广项目多,在有关部门人员的配合下都完成了预定目标,为领导部门提供了准确的决策依据。我们虽说辛苦点,但内心很高兴。办公用的采购和发放也是日常工作。当时用于采购的钱人均每日只有3元,而我们院是以笔墨纸张等为主的科研单位,这做起来很费脑子,即要满足办公用品需求又不得超计划,但我们做到了,如果不是动脑筋勤跑路,是很难办得到的。
在纷繁的事务中,如果以工作量大,涉面广,技术要求高,时间要求紧张等因素论,当数职工住宅的闭路电视系统安装和煤气管理工程施工为最。闭路电视系统是院领导为提高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院内职工宿舍一百多户及部分办公室,当时市内还没有建立有线电视网,须自装五单元天线及蝶形天线方能收看较多清淅的电视节目。但是该工程投入较高,技术复杂,施工人员较少。但是领导下了决心,我们只能千方百计地多方奔走,高质量地完成了该工程。不夸张地说,我院是本市较早看到闭路电视节目的单位之一。
说到住宅楼煤气安装工程,众所周所,那是更为艰难和复杂的事情,因为大家都意识到使用煤气做饭的好处了,竞争也就相对激烈些,职工都认为我们无论如何都要安装煤气管道。面对职工们的合理要求,上级决定必须想办法满足大家的要求,任务又落在我们肩上。经过申请报批,准备资料,疏通关系等等。首先上马的是潘家湾37号24户,接着依次是第五栋住宅18户,双眼井5号9户,西院住宅140户,最后是东院住宅54户,经费每户均在1100元以上,全部由院内承担。其实施过程颇为复杂,设计、交费、请施工队、领灶、调试气压、检漏、点火、住户填写保证书等等,要同煤气公司数十个部门上百人打交道,过程中你必须不怨其烦地好言说求,笑脸奉迎,请客吃饭,传烟抚慰,全力以赴不敢怠慢,目的是高效快速完工。我们拖不起的单位,尽管做到全力投入谨慎小心,结果还是出事了。在潘家潘37号场地施工中不慎将一根埋在地下的军用电览挖断,此事非同小可,领导高度重视,急于寻找所属单位。驻军部门也及时派人到现场解决修复,幸未造成重大影响,最后赔钱道歉得以顺利解决。可是煤气管道需重新选地开挖,住户才能如期用上煤气,大家都松了口气,其他的施工点也都是7层以下楼房,施工安装的每道工序几乎都要入户查看,家中无人的,必须找到户主开门配合,还须打通地板直插顶层住户,然后修复坑洞,直到住户满意为止。为了这些事情,必须上窜下跳,说破嘴皮,干一天下来脚腿疲软,身心疲备,无论怎么样你都得坚持到完工。
工作有时是艰苦的,但是令人愉快的工作领导也会安排你去做的。比如参加各种会议接待,领导来访视察,外省同行来访等,我曾经配合接待过李铁映,汝信等部级领导。还派我参加过相关的工作会,我还参与外事接待。记得有加拿大驻华公使、英国学者、韩国越南学术考察团等。这些接待活动都统住宾馆,用餐标准较高,少不了去风景名胜区看看,这些任务要求保密,精心安排,周密考察,不能有半点差池,领导对我们多次重申:外事无小事。否则出问题不好交待,会影响我院乃至国家的形象和利益。我们都牢记在心,不敢疏忽大意,在此成绩的背后,也觉查到一些同事的羡慕和异样的眼神,弦外之音可能是吃香喝辣怪安逸的。可是接待工作中的甘与苦不亲身感受是无法正确理解到的。我个人认为成绩缘于个人经验和敬业精神,好在工作中我们尽心竭力,未给领导和我院抹黑,未辜负领导们的信任。
几十年的风雨一路走过,社科院也逐渐壮大了,人员增多,研究领域不断扩展,研究成绩硕果累累,社会影响日益扩大,今天的社科院办公大楼高耸宽敞明亮,设施先进,环境优雅,叫人自豪。国家在发展,社科院在发展,振奋之余预祝我院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作者 蔡泽生
2010年9月
(责任编辑:温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