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    院庆动态    |    主题征文    |    贺信贺电    |    网上展览馆    |    视频播放    |    专家文集    |    返回首页    |   

    争取中国学者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话语权--------访朱振明研究员(作者:胡潇文)

  •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10/11/29 10:09:00 阅读次数:
    (在越南应邀与越南学者共同主持中越建交60周年研讨会)    
           朱振明研究员是我院培养的第一届、也是国内第一届东南亚专业的研究生。1982年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我院东南亚研究所从事东南亚问题研究,见证了社科院30年的发展历程。
            作为改革开放后我国培养的第一批东南亚国际问题学者,朱振明老师身怀敬业精神,在多年的研究工作中,深入钻研国际问题,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密切结合实际,抓住东南亚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努力使研究成果为我国对外开放服务,为促进我国学术界与周边国家学术界的了解与友谊服务。伴随着社科院的发展,朱振明老师成为了东南亚问题方面颇具影响力的专家。
           成为研究生之前,朱老师已经在宣传文化战线工作了好几年,所具有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较强的文字写作能力为他后来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泰国东北理工大学作学术报告)       
           朱老师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积累了经验。对国际问题的敏锐性和深刻见解是他研究工作的一个特点。他往往能够从一般研究人员视为平常的问题中发现新问题和亮点而加以研究,得出既符合实际又非常重要的结论,受到学术界和领导机关的重视。1992年,我国在对外开放中加强了对发展中国家的开放,如何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成为国家有关部门关注的问题。朱老师根据对东南亚情况的了解和研究,撰写了《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一文。文章提出我国应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并提出合作应遵循的原则,以及13点具体建议。由于该文内容在当时十分具有创新性,文章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当代亚太》发表后,被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心的刊物转载,同时还被其它各类刊物转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此后该文又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向世界发行的英文季刊《中国与世界经济》选中,将全文翻译成英文,在该杂志发表。1992年西南五省区六方决定联合起来走向东南亚,朱老师根据当时我国与东南亚国家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情况,撰写了《发展西南地区与泰国的经济合作》一文。针对当时情况,提出了西南地区应该着重与泰国开展经济合作,同时提出了合作的背景、思路、合作领域、合作途径等内容。论文被四川省委、省政府选中,认为文章对西南地区五省区六方准备联合举行的一次会议有重要参考作用,即专门下文将该文发送西南地区五省区六方党委、政府办公厅,呈送领导同志参阅。
           1992年亚洲开发银行推动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启动,朱老师也应邀参与研究,并在1996年被云南省政府聘请为澜沧江-湄公河开发前期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专家组专家,重点研究湄公河流域国家的相关问题,期间他发表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为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多年来朱老师撰写的一些文章和报告被《人民日报》总编室、《光明日报》总编室、《中国社科院要报》以及一些领导机构所采用,一些文章还被领导批示。他还在《世界经济与政治》、《现代国际关系》、《当代亚太》、《开放导报》等国内有重要影响的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其中有15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心各册全文转载。
           朱老师研究工作中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对国际问题研究的基本功扎实,知识面广,对对象国的情况熟悉。他发表的不少研究成果受到境外、国外学术界的重视。90年代初,他写的《泰国的柬埔寨政策――从江萨到差猜》一文,对泰国几届政府对柬埔寨问题的政策作了恰如其分的分析,探讨了泰国对柬埔寨政策的发展趋势。泰国驻华大使德·汶纳先生(后任泰国外交部常务副部长、国王办公室主任、外交部长)看到该文后,认为还未看到过泰国学者有写出这样分析深刻的论文,即刻让大使馆将该文(英文稿)发回泰国外交部进行研究。该文后被新加坡的《印度支那报告》发表。之后,美国著名印度支那问题研究机构――加利福尼亚大学印度支那研究中心的季刊《印度支那编年》又对该文作了介绍,称该文是“中国东南亚学术界出现的一份优秀之作”。
           此后,朱老师写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中泰建交》一文也被德·汶纳大使指示使馆人员翻译成泰文发回泰国外交部。他的《中国与泰国的经济贸易技术合作》、《世纪之交中泰关系的新发展》等文也被泰国驻华使馆翻译成泰文或英文。还有更多的文章如《巴实·干乍那越与中泰关系》、《中泰关系的发展及前景》、《中泰关系史概述》、《构筑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泰关系》、《中国与泰国的经济贸易技术合作》、《中泰建交以来中泰关系的回顾与展望》、《论发展云南与泰国的经济关系》等都被泰国报纸、学术期刊发表或转载,其中《论西南地区与泰国的经济合作》还被泰国的英文报翻译为英文发表。可以说朱老师的很多文章都深受国外研究者、媒体甚至官员的赞许和认同,他使得中国学者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发出了更多的声音。
            当然,朱老师对东南亚问题的了解之深刻,也与他对外学术交流的丰富阅历有关。他曾应对方邀请作为访问学者在泰国法政大学东亚研究所、泰国朱拉隆功大学亚洲研究所、日本早稻田大学亚太研究所、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开展研究工作。应邀在泰国朱拉隆功大学亚洲研究所、泰国法政大学东亚研究所、越南社科院中国研究中心、越共中央党校国际关系学院、日本早稻田大学亚太研究中心、日本法政大学、日本立命馆大学经济系、台湾淡江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台湾暨南国际大学东南亚研究所等大学及研究所作学术报告。他还曾作为泰国东北理工大学邀请的第一位外国学者到该校讲学,帮助建立湄公河研究中心。他担任过老挝大学承担的湄公河国家报告,柬埔寨经济研究所承担的湄公河国家报告的主要评论人,日本立命馆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东亚合作会议的主要评论人等。朱老师出国几十次,与国外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学术机构和学者建立了广泛联系。到今年为止,他在泰国、日本、新加坡、菲律宾、法国、越南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学术刊物上已经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报告达20多篇,另外还有10多篇论文为国际会议散发,10多篇为外国的中文报纸转载。在国外刊物发表的英文论文和研究报告都由他直接用英语撰写。朱老师的研究成果及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让国际学术界听到了来自中国云南社科院学者的声音,为我们社科院争得了荣誉。目前他作为中国的代表还受聘担任在泰国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湄公学院的研究咨询委员会委员、越南社会科学院湄公河研究中心的研究组成员,继续活跃在国际学术舞台,为增进中国学术界与东南亚国家和其他国家学术界的了解、争取中国学者在国际学术舞台的话语权而努力着。
            对于我们研究国际问题的青年学者,他鼓励我们要做好三个基本功。他说,一是要坐下来认真读点书,增加自己的知识,不要怕坐“冷板凳”, 坐“冷板凳”就是知识积累的过程。为什么有些青年研究人员,甚至已经搞了十年八年的研究,对所研究的问题还是说不到点上,这与知识的积累和掌握不够有关。书读少了,理论上欠缺,知识面又窄,自然就难把问题说清楚了。二是要善于思考、善于分析。现在搞国际问题研究的条件比他们当年好多了,过去愁没有资料,现在资料多得让人不知道从何下手。面对大量的资料,我们年轻一代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这样才能从乱麻中理出头绪。朱老师说虽然这需要一个过程,但这个功夫我们非得练不可。第三个基本功是搞好国际问题研究不可少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外语水平。朱老师认为目前我们年轻一代的外语水平虽然都有所提高,但还需要继续磨练。但他同时认为,目前问题较多的倒是中文的文字表达能力。他经常看到一些文章,中心思想不突出,篇章结构不合理,逻辑不对,语句不通,作者想表达什么思想,想告诉读者一个什么问题,看后一头雾水,更不要说创新了。我们写文章主要是给中国人看的,提高中文的文字表达能力是研究国际问题也是研究其他问题的基础,这一点值得我们年青一代的注意和改进。
     
    (责任编辑:温曼)
     
     
Copyright (c) 2011 版权所有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环城西路577号 邮编:650034 电子信箱:information_yass@163.com

维护: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信息中心 访问计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