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于1934年12月19日,原籍云南省施甸县。1956年以前,分别毕业于本地的小学、初中和中师。1956年7月,被选送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在该院文化教授会任文化教员。1957年7月参加高考,被录取在兰州大学历史系,即办理复员手续赴兰大就读。1961年大学本科毕业后,被推荐到甘肃师范大学(在兰州)读硕士研究生,学习中国近代史专业。1965年1月,被分配到河南省历史研究所(在开封市)工作。1973年12月,调云南省历史研究所(1980年成立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后,该所即为省社科院历史所),在该所地方史研究室从事云南地方近代史研究。1985~1993年,先后被聘为副研究员和研究员。1995年1月退休。
本人多年从事云南地方近现代史研究,重点有二:一是以“一二·一”运动为重点的云南爱国民主运动;二是以杜文秀起义为重点的清朝咸丰同治年间云南各族人民反清大起义。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本人即开始涉足“一二·一”昆明学生爱国运动史的研究。首先从收集资料入手,较长时期地查阅历史档案,将有关“一二·一”运动、“七一五”运动、“李闻惨案”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档案资料,或抄条、或复印。此外,与其他同志一起赴北京、广州、南京等地,采访健在的曾参与“一二·一”运动的代表人物,先后采访了当时任中共云南省委工委书记、委员的郑伯克、侯方岳和刘清同志,以及当时的学生领袖袁永熙、洪德铭等人,均做了访谈记录,获取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为尔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1979年,在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严振同志(“一二·一”运动期间西南联大学生,运动中的骨干分子)领导下,成立了由省历史研究所、昆明师院(后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省博物馆的同志组成的“一二·一”运动史编写组。我作为编写组成员之一参加了收集编纂资料和撰写史稿工作,先后编辑出版了《“一二·一”运动史料汇编》五辑(内部发行)、《“一二·一”运动史料选编》两册(云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和《“一二·一”运动史》(云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反内战、争民主的昆明学生爱国运动,是继“五四”、“一二·九”运动之后我国青年运动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在中国现代史和云南地方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我以较长时间和较大精力投入了该领域的研究。除参与收集编辑史料和撰写史稿外,先后撰写学术论文20多篇,分别发表于《思想战线》、《云南社会科学》、《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所写论文《“一二·一”运动中一场极其尖锐复杂的斗争》(见《“一二·一”运动史论集》),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曾受到参加过“一二·一”运动的一些老同志的较高评价,认为“是研究‘一二·一’运动史难得的好文章”。参与编写出版的《“一二·一”运动史》一书,曾荣获1991年全省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曾多次参加“一二·一”运动学术研讨会,所提交的学术论文均被收入会后出版的学术论文集。
对清朝咸同年间以杜文秀起义为首的云南各族人民反清大起义的研究,我亦在较长时间内投入了很大的精力。我的研究工作从广泛阅读和收集有关史料入手,十分重视并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展开全方位的研究。对前人研究成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原昆明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吴乾就先生,他长时期对杜文秀起义历史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并于上世纪50年代率领调查组对杜文秀起义历史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调查,获得了大量珍贵的资料,然后他把他长期积累的丰富史料和调查资料相结合,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写成《杜文秀起义的历史和现状》书稿,全书20多万字,这是有关杜文秀起义历史研究的第一部学术著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只可惜吴先生未能将其修订定稿并出版,就不幸去世了,这是我国史学界不可弥补的重大损失。鉴于该书稿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为了便于保存并供后人参考借鉴,我和吴先生女儿吴妙龄女士(云大历史系副教授)合作,将保存于历史所资料室的吴先生书稿,稍加校核,纠正了抄写过程中发生的若干差错,然后将其刊登在我所内刊《研究集刊》上,分三期登完。1984年夏,我和本所一位同志前往滇西地区的大理、巍山、永平、保山、腾冲等地,对杜文秀起义进行实地调查,后来我将此次调查所获资料汇编成册,名为《云南回族社会历史调查(一),于1985年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杜文秀起义历时18年,波及云南全省大部分地区,以云南回族为主体的各族人民广泛参与,给清王朝在云南的反动统治以沉重打击,“燎原之势,几覆全滇”。杜文秀起义是在太平天国的影响和号召下发动起来的,它反过来又给予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以有力的配合和支持。它是云南近代史上出现的第一次革命高潮,对云南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对于后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加强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多年来,我对杜文秀起义历史进行潜心研究,尽力掌握有关史料,重视并吸取前人研究成果。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分别刊登于《民族研究》、《云南社会科学》、《回族研究》、《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学术探索》、《大理文化》等刊物上。参加《云南回族史》书稿的撰写,该书于1989年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1991年获全省社科研究成果二等奖。参加《云南近代史》书稿撰写,执笔撰写两章一节,该书于1993年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由何耀华同志主编的六卷本《云南通史》,其第五卷由我任主编,该卷1、2两章由我执笔撰写,该书即将由出版社出版。
参与大百科全书云南卷历史词条撰写,执笔撰写20多条词条。所撰写的历史人物传《杜文秀》、《刘岳昭》2篇,被分别收录在清史编委会编《清代人物传稿》下编第四卷和第十卷(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1999年版)。
根据多年从事史学研究的心得,我笃信的治学格言是:
最大限度地占有史料,始终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基本观点;
重视继承,更重视发展,继承是基础,发展是目标。
(责任编辑:温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