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近两周的新进人员院情培训使我们对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有了更加宏观、直接的了解,也让每个人对自己工作职责、工作定位和工作理想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人的一生就像一趟长途列车,有许许许多多的驿站,每到一个驿站就意味着一段新的征程。怀着自己美好的希望,我加入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这样一个充满浓郁学术氛围的单位,开始了我的一段新征程。作为刚开始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从学校到单位,环境变化非常大,所接触的一切人和事物都是新的,我们都需要时间来适应。单位聘用了我们,我们在某些方面已经得到了认可,但作为新员工,我深知做人要低调,做事要实干,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单位提供给我们一个大的工作平台,供我们发挥个人才干,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将自身优势最大化,同时,最不能忘记的是要时刻保持学习激情,不断地补充知识,努力改变自己的不足,使自己成为一名适应单位发展需要的人。在工作中学习,积累经验。
环境的变化促使自身角色的转变,“学校”和“单位”,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说学生时代是可以无忧无虑、充满幻想和激情的去做各种事情的时代,那么工作时代就是勇敢承担起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去努力赢得大家认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时代。
新进人员培训一方面能够使我们及早地适应工作环境和自己的业务,以及了解和感受单位文化,另一方面还可以使我们及早地进入角色,适应新岗位,从而实现个人的物质价值和树立成就事业的信念。这次培训的内容主要有后勤管理制度、科研管理制度、人事制度等方面。各处负责人讲授有关规章制度和自身经验的传授等等,虽然整个培训的时间并不长,但这短短的几天,使我受益非浅、深有体会。
刚到工作岗位,只有一种感觉:新鲜和茫然,需要学习的东西好多。这次培训也使我明白了三点:
一是要从细微工作入手,积极调整个人心态,完成角色的转换。在这样一个以科研为主的单位,行政人员怎样调整好个人心态很重要,直接影响到能不能给科研人员提供好的服务和后备。不同的岗位要求的职责范围不同,对于新进人员,事无具细,无论什么样的事,都对我们是种锻炼,在熟悉中渐渐了解该怎样做一件事,怎样才能做好一件事,所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自己调整个人心态,从小事做起,学习做人,做事。
二从改造自己入手,适应社科院生存环境。当我们进入单位的第一天,我们就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已经是单位的一员,要通过努力工作来改造自己,改造的不仅仅是知识结构,还有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改造,因为德才兼备才是人才。加强自身修养和单位文化的结合。
三要加强同事之间的交流和团结,努力提高学习精神。在培训学习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同事之间的相互学习是我们工作取胜的关键。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无论都离不开同事之间的配合,因为一滴水只有在大海中才能生存。既然需要配合,那么就必须沟通,只有不同部门之间、同事之间相互沟通、相互配合,才能提高工作效率,进步更快。
培训中,社科院各有关部门的负责人讲述了单位的发展状况、内部机构、主要规章制度等内容,让我们对所处环境,自己所在单位的实力、规模、运行发展状况有一个感性的、宏观的认识。我在受到培训的同时能感觉到单位对每个新进人员的尊重、信任。同时,作为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并不会因为离开了校园而疏远了文化,消减了对学习的热情。培训之后,让大家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那就是:单位会致力于为每一个人提供平等、优越的工作环境,所以也会要求我们必须共同维护和遵守单位制定的管理制度,真正做到在工作中学习成长。这次培训可以使我们感到原来学习的环境仍在,和学校一样的竞争氛围还在,这远比研读几本介绍单位的书本要生动许多。
紧张、压力使我始终处于莫名的兴奋之中,于是,我悄悄地努力着,对工作充满了激情。为了做好自己的工作,我努力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作为一个刚刚离开校园的新人,我将在这里继续完成人生第二阶段的学习——在单位、在社会中的学习。在过去的几天里,我们不但对单位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使我从一个刚毕业的学生转变成为了一个正式的工作人员,领导和同事在工作上和生活上都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和鼓励,让我在短时间内适应了刚刚参加工作、远离家乡的新的陌生环境。每场研讨会的最后都是大家自由座谈,畅所欲言,不管有什么困难或是疑问领导都耐心解答,实实在在的让我们感受到了社科院大家庭的温暖。
再小结一下以后应该注意的事项:
1、培养良好积极的心态,人活着是每天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工作心态。刚开始工作那段时间,觉得压力很大,由于对新环境的不适应,每天都胡思乱想好多事情,整个人很悲观,对未来很迷茫,甚至觉得自己被这个社会抛弃了。再加云南本身就比较落后,感觉离自己理想的工作环境差别好大。过了一阵子,想法又变了:其实这样的环境很适合潜心学习,搞科研,在这里没有大都市的喧嚣、也没有社会上那么复杂的人际关系,整个环境很清爽也很单纯,这样好的环境,为什么不好好利用呢?
2、分配好时间,尤其是工作时间。父母对我强调:走上社会的前几年是一个人事业的起步,也是人生中最关键的几年。毕业时,老师也跟我讲:你们现在就像一张白纸,需要在工作中填写,你们的成败与否不是看现在进了什么好的单位,好的部门,而在于三年或者五年以后,你在所在的部门中担任什么角色,这种差别会很大。所以,这头几年的时间如何分配和利用,是造成差别的主要原因。几天的培训,让我体会到在社科院成长和发展,不仅意味着积累知识、增强技能,更重要的是性格的磨练和个人修养的提高。
俗话说:井没压力不出油,人没压力轻飘飘。我们每一个人,在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如若感觉不到压力的存在,危机的存在,只认为“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整日混时间,那么终将一事无成,必将为竞争所淘汰。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必需自我加压,超越自我,迎接挑战,要问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在这激烈竞争的浪潮中,谁主沉浮?如何把自己铸就成人才,这就需要不懈的努力,不断更新知识,掌握适应工作需要的各种技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聪明才智,这样,我们就可以自信地说:我们就是人才。
工作中虚心求教,认真学习。作为一个年轻人,我有自己朴实的想法:现在正是自己向身边的前辈、长者、同事学习的大好时机,这样,以后就会有更大的生活和工作空间。在追求新的工作目标上更加自信。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空间。这个空间边界就是与未知世界的接触面。扩充知识空间的过程叫学习。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我们的知识空间在不断扩大。进入工作岗位,全新的知识领域,使我感觉到自己需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急需扩充自己的知识空间。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岗位也可以成就事业。培训已经结束了,感谢社科院为我们提供的这次培训,感谢在这期间帮助我们的领导和前辈。在这个充满机遇的环境里面,我的人生路才刚刚开始,当努力学习,紧跟单位前进的步伐。在日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挖掘潜能、完善自我,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做到服务于集体,与集体共同面对困难、分享喜悦。
青春是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酿成的琼浆——历久弥香;青春是用不凋的希望和不灭的向往编织的彩虹——绚丽辉煌;青春是用永恒的执著和顽强的韧劲筑起的一道铜墙铁壁——固若金汤。我会满怀着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和对青春的美丽憧憬,做得更好!
(责任编辑:温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