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南亚东南亚智库论坛 > 专家视点

余海秋:加强智库交流有助于塑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时间:2018/6/14 21:17:24|点击数: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顺利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经贸与人员往来日益密切,从而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不过,由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本质上不同于近代以来在西方意识形态主导下形成的国际关系与秩序观念,因此在推动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塑造多元、和谐、包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努力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自发成长转变为直觉发展,从而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形成发展合力,共同应对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

  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是建立在各国民众“求同存异”与“互学互鉴”的基础之上,其前提是对“我者”与“他者”差异的深刻理解与认知,克服对异质文化的恐惧、轻视、不适等负面情绪,从中发现相似性与契合点,构建彼此平等和睦相处的有效方式。这一过程必然伴随着异质文化间的反复碰撞、摩擦与冲突。由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化时代提出的全新课题,缺乏现成的历史经验借鉴,因此要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过程中降低风险,就有必要加强智库交流的“探路者”方式。

  智库交流有助于为中国与沿线国家知识精英搭建沟通平台,从而为塑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提供助力。首先是促进理性思辨。智库学者具有较强的理性思维能力,有助于在交流过程中客观冷静的开展思想交锋,避免受到普通民众的感性因素影响。其次是拓展想象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新事物,从概念到形态都有待探索甚至创造。相较于在科层制下按部就班的政府官员,智库学者更具有灵性和创新性,更可能提出不同于以往的新观念。再次是增强社会影响。智库学者在各国普遍掌握社会主流话语,通过智库交流产生的思想火花,将会更容易在各国传播,甚至促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启蒙运动。

  作为智库交流的先行者,中国南亚-东南亚智库论坛正在成为“一带一路”国家学者的共同精神家园。放眼未来,中国南亚-东南亚智库论坛必将为塑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

  余海秋,女,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泰国所副所长。

来源/作者:泰国所/余海秋 责任编辑: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