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南亚东南亚智库论坛 > 专家视点

陈利君:中印需要增进理解扩大合作

时间:2018/7/30 11:33:02|点击数:

  ——访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陈利君研究员

  学者简介:陈利君,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云南省“面向南亚开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团队”带头人。长期从事南亚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中国与南亚经贸合作、中国的印度洋战略、“一带一路”等,主持了《孟中印缅能源合作问题研究》、《中印能源合作与战略对策研究》、《拓展云南与南亚市场研究》等60多个课题研究。主要著作有:《南亚报告》、《孟中印缅能源合作与中国能源安全》、《中印能源合作战略与对策研究》、《孟加拉国投资环境》、《面向印度洋的开放与合作》、《聚焦印度洋》等30多部。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陈利君研究员   蔡毅强/摄

 

  印度是中国的重要邻国。近年来,随着两国的共同崛起,难免在利益层面产生分歧与摩擦。中印作为当今世界上毗邻的两个最大发展中国家,目前双方关系情况如何?中国相继提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一带一路”倡议,印度方面态度如何?今后的中印关系将如何推进?围绕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陈利君研究员。

  中印重塑合作迎来新的机遇期

  记者:中印两国2017年经历了“洞朗对峙”事件,请您谈谈目前中印双边关系情况?

  陈利君:印度是中国的重要邻国,但我们彼此并不熟悉和了解,特别是互信不足,严重影响双方合作。近年来,随着中印的共同崛起,时常产生分歧、矛盾与摩擦。2017年发生了影响巨大的“洞朗对峙”事件,而今年中印关系又出现新局面。4月27日,习近平主席与印度总理莫迪在武汉举行了非正式会晤。6月1日,莫迪总理在新加坡举行的第17届香格里拉对话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如果双方相互信任和加强合作,亚洲和世界将拥有更好的未来。6月9日至10日印度总理莫迪第一次以正式成员国身份参加了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习莫”再次相会。莫迪总理在此次会晤时表示,“武汉的非正式会晤非常成功,也非常重要,进一步坚定了我对发展印中关系的信心,必将成为印中关系史上的里程碑。印方愿在武汉非正式会晤基础上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在此背景下,我们需要重塑中印合作,以尽快走出去年的阴影,促进双边关系不断发展。

  当今印度的发展情况,可以说,其国际地位是在不断上升,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印度自1991年实行全面开放政策以来,经济快速发展。2014年莫迪担任印度总理后,不仅国内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绩,而且在外交与对外政策方面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其提出的“东进战略”、“北向政策”、“季风计划”、“邻国优先”等战略不断实施,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机制构建和全球治理,其影响力显著提升。

  尽管人们对莫迪政府的改革与对外政策议论纷纷,但其经济一直保持较高增长速度,使得印度似乎进入了一个新的强盛时期。即使是在2017年出台“废钞令”和实施商品与服务税改革(GST税改)的背景下,2017年第四季度经济仍然实现了7.2%的增长,成为全球经济增速最快的大型经济体。据亚洲开发银行(ADB)预计,2018—2019财年印度经济增长率为7.3%,2019—2020财年为7.6%。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2018年印度经济增长率可达7.4%。印度总理莫迪在今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也提出要在未来7年使印度经济规模翻番、达5万亿美元的目标。同时,外商直接投资增加、股市表现强劲、优惠政策连续出台,成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新兴市场之一。预计到2019年,印度GDP有可能位居世界第五位。我们都知道,印度基础设施薄弱、社会发展滞后、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活动频繁,在这样的环境下印度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这是个了不起的成绩。

  中印合作之路仍面临挑战

  记者:2013年我国先后提出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等倡议,随后又提出“一带一路”倡议。面对中国提出的这些倡议,印度方面态度如何?

  陈利君:自从1999年孟中印缅(BCIM)四国学者在昆明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以来,目前已经召开了12次会议,探讨了孟中印缅地区经济、贸易、投资、交通便利化、扶贫、旅游、文化、人文等领域的合作,签署了《昆明倡议》、《达卡声明》、《仰光声明》、《昆明合作声明》、《加尔各答声明》等一系列促进合作的“倡议”或者“声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联合研究工作组,也先后在中国昆明、孟加拉国科克斯巴扎尔、印度加尔各答召开了三次会议,并联合编制了研究报告,在互联互通、能源、投融资、货物与服务贸易及投资便利化、可持续发展与人文交流等重点领域,达成了诸多共识,这反映了各方合作交流的强烈愿望。四国合作也取得了很多进展,召开了一系列论坛,比如中国—南亚商务论坛、中国—南亚博览会、昆明与加尔各答国际学术会议、中缅智库高端论坛等等。同时,四国的经贸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合作规模逐步扩大。2017年中国与孟、印、缅的贸易额分别达160.4亿美元、844.1亿美元和135.4亿美元。互联互通的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中国昆明到中缅边境瑞丽、腾冲的高速公路已经建成并通车。总的来说,近年来孟中印缅四国在学术、文化、教育、旅游、贸易等合作领域的交流都在不断增加。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认同与参与。南亚作为“一带一路”覆盖的重要地区,本可以充分享受机遇,促进共同发展,例如中巴经济走廊就得到比较快的推进,但中印作为当今世界上相互毗邻的两个最大发展中国家,双边关系发展并不顺利,2017年还发生“洞朗对峙”事件,这充分说明中印关系互信不足,合作之路不会平坦。

  不可否认,印度是南亚地区的唯一超级大国。随着经济发展,其战略雄心很大,莫迪政府正协调和集中各种资源打造“新印度”。但要看到,印度对中国还不了解,双方互信严重不足。近年来,印度巩固与俄罗斯等传统友好国家的关系,加快发展同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的关系,拓宽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东盟、非洲的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地理空间,无不有针对中国的用意。例如,其实行“邻国优先”战略,不仅包含有一定霸权色彩,希望南亚国家听印度的安排,而且有防范中国的意图。又如,打造印度版“互联互通”,不仅推出“季风计划”、“香料之路”等战略,而且与日本打造“印日自由走廊”,与美国等打造“美日印澳联盟”,在陆上和海上加强与其他国家互联互通,这些都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内容相互重合。再如,开展经济外交,为促进“印度崛起”,莫迪政府十分重视经济外交,不仅与欧、美、日、中等大国发展经济关系,而且与其他国家也推进经济合作,这与中国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十分相似。另外,印度对中国进入印度洋也十分敏感,不仅加强自身对印度洋的影响,希望把印度洋变成其内湖,而且对中国加强防范,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公开反对,特别是中巴经济走廊,印度更是认为其具有战略目的。印度的这些作法与偏见,不仅延缓了“一带一路”在南亚地区的推进速度,而且对双边合作及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增进了解加强互信,成为进一步推动中印合作的关键

  记者:您觉得中印合作应该如何推进?

  陈利君:中印两个邻国同时崛起十分罕见,存在一些矛盾与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不能因此形成恶性竞争。目前,中国与印度相互认知不够。从双方民间来看,中国有许多人看不起印度,对印度负面的因素说得过多。同样,印度对中国也不了解,总是担心甚至指责中国,把中国的正常经济活动都说成带有战略目的,还有不少印度人对中国说了很多狠话,这些都不利于中印合作。

  今天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不是丛林法则时代的竞争,需要采取合作共赢的模式。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获得了广泛的认可。这说明,中国已不是站在自身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是站在全人类整体利益和命运的高度,来探讨合作共赢的新路径。但目前由于双方了解不多,经济、安全、外交战略与规划对接不够,印度并不清楚中国的意图,还习惯与西方合作,还在用传统观念看中国,在大谈中印竞争。如何增进了解,加强互信,成为进一步推动合作的关键。所以,中印之间需要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流通、民心相通来不断增进互信。特别是目前关注和支持中印关系发展的积极氛围正在形成,中印双方要借势继续保持战略沟通、求同存异、包容互鉴,形成更多共识,全面开展互利合作,以推动中印关系稳步向前发展。双方要从战略高度出发,努力寻求利益汇合点,加快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共同做大积极面,为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原文转载请注明出处)

(采访、整理:中国社会科学网 蔡毅强)

 

来源/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蔡毅强 责任编辑:代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