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南亚东南亚智库论坛 > 专家视点

牛治富:高举南亚命运共同体大旗,共同构建中国与南亚国家命运共同体

时间:2018/6/27 15:48:03|点击数:

  ——访西藏民族大学南亚研究所所长牛治富教授 

  编者按:近日,作为第五届中国—南亚博览会系列活动之一的“第六届中国—南亚东南亚智库论坛”在云南昆明隆重举行。论坛以“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化新时代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务实合作”为主题,围绕推进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际经济走廊建设,构建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命运共同体和新型国家关系为议题开展为期两天的研讨。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门户网站编辑代丽围绕会议主题专访了出席本次论坛并作主旨发言的西藏民族大学南亚研究所所长牛治富教授。

  

  西藏民族大学南亚研究所所长牛治富教授 李月/摄

  牛治富教授,现任西藏民族大学南亚研究所所长,曾任西藏大学副校长,西藏自治区党委党校(正厅级)副校长、党委委员,2006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牛治富教授长期从事哲学、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史及西藏经济社会的教学与研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西藏科技史及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方向。主编出版了《西藏科学技术史》、《西藏跨越式发展研究》、《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研究》等八部著作。在《西藏研究》、《西藏民族学院学报》、《西藏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有多篇论文被人大报刊资料中心全文复印。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官网:您在专题发言时讲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层级结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层级结构内涵是什么?

  牛治富教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的思想内涵和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为世界的发展提出很多方案和贡献了很多中国智慧,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它提出和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这样一个大问题,也是一个方案和命题。西藏作为中国面向南亚的边疆地区,构建中国与南亚国家的命运共同体关乎西藏,同样关乎全国的现代化建设,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有意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层级结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一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层级结构从空间来讲,是由大到小和由小到大的过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从全世界的前途出发,这是一个大的背景,涉及每一个国家,中间有区域共同体,国与国之间的共同体,比如说亚洲命运共同体,南亚命运共同体以及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中尼命运共同体、中老命运共同体等等。反过来说,正是这一个个具体的共同体才能构成最大、最宏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以从空间上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的过程。二是从时间上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的发展过程。我特别强调他是一个过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经过了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过去我们提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在此之前,我们的祖先提“大同世界”观,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古代思想和近代全球化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深化。经济一体化,全球一体化等,它们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命题存在很多内在联系。另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不断向前发展的,面向未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一个过程。如果说从空间上讲,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是多维的话,那么从时间上说,我认为是一维的。三是从功能上来讲,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最早是从安全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讲起,现在又加上了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生态文明命运共同体,在此基础上产生经济共同体,政治共同体,文化共同体。仔细分析,它就是一个有层级的从大到小的层级结构。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官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逻辑是什么?

  牛治富教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层级结构背后有一个完整的内在建构逻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它的建构逻辑:第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命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精髓,亦即辨证逻辑。这就是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这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精髓。从抽象上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命题是一个抽象的命题,是一个概念,从逻辑学上来说它是抽象的。亚洲命运共同体、南亚东南亚命运共同体,澜湄命运共同体,中巴命运共同体、中尼印命运共同体等等........这些都是具体的,通过这些命运共同体具体的实践,最后丰富,形成了新的抽象,新的抽象内容更为精彩、充实。第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层级结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识论逻辑。这个认识论的逻辑就是毛泽东总结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以致无穷,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观点和成果。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构建有其历史过程,是以人类社会的实践为基础,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是从实践到认识再到新的实践,是以实践到认识的发展过程来推动的。第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建构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以问题为导向的治国理政思想和全球治理理念。以问题为导向是习近平总书记国理政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和方法,无论是总体的命运共同体,还是利益共同体、安全共同体,责任共同体,网络空间安全共同体,生态文明共同体,经济文化等一系列的共同体,实际上都是从当今社会的现实问题提炼出来的,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一些新出现的现实问题的总结、归纳和概括。第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逻辑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国家领导人在不同的时期提出各种不同的命运共同体,说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而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官网:如何构建中国与南亚国家的命运共同体?

  牛治富教授:我认为中国与南亚国家应该高举南亚命运共同体的大旗,共建喜马拉雅经济圈。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西藏在中国构建南亚命运共同体中意义重大,因为西藏与生活在喜马拉雅山两边的南亚各国相连,共同面临着三股势力的威胁和生活、生态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所以西藏与喜马拉雅山两边的南亚国家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任务更为迫切。

  我们可以从以下十二方面来构建中国与南亚国家的命运共同体:一是用和平方式解决边境争端。中印之间,印巴之间都存在边界争议,用和平的方式处理边境争端是构建南亚命运共同体的首要任务。二是要建立普遍安全的理念,反对“三股势力”。喜马拉雅山周边各国不能把自己的安全建立在其它国家的不安全之上,各国都要建立普遍安全的理念。三是坚决贯彻执行中国提出的“三不原则”即不脱轨、不对抗、不失控。四是要处理好竞争和对抗的关系。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普遍存在竞争关系,竞争是永恒的,但冲突是可以避免的。中—印之间,印—巴之间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存在的竞争关系都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会遇的问题,但是冲突和对抗是可以化解和避免的,不能把竞争引发成冲突、对抗。各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需要共同努力,正确处理好竞争和对抗的关系,中国与南亚各国也一样。五是消除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在构建中国与南亚命运共同体中,要消除以意识形态画线和恃强凌弱的旧式思维,这是构建中国与南亚命运共同体的首要思维任务,六是要消除旧的地缘政治思维的影响,即划分势力范围,建立安全缓冲区意识。七是高举喜马拉雅经济圈的大旗,以经济走廊建设为抓手,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中尼印经济走廊建设。全面推动有困难,可以以中缅经济走廊建设来推动孟中印缅走廊发展,以中尼经济走廊建设来推动中尼印经济走廊前进,即以单边推动双边的方式推动中国南亚地区的合作与发展,共同构建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命运共同体。八是共同维护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当前,全球多边贸易体制严重受到威胁,中国与南亚国家都有责任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共同维护中国和南亚各国的国家利益,推进中国与南亚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九是高举喜马拉雅文化圈大旗,共同建设中国与南亚文明圈。西方学者炒作喜马拉雅文化圈带有很强的政治意图,目的是为了分裂中国,具有很强的地缘政治思维色彩。虽然西方学者鼓吹喜马拉雅文化圈是带有政治意图,但是我们不应该忌讳喜马拉雅文化圈,应该将喜马拉雅文化圈的话语权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同南亚各国共同构建喜马拉雅文化圈。因为中国与南亚国家之间在文化上联系密切是众所周知的,中华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儒教、道教和佛教中,其中佛教与印度和尼泊尔联系密切,佛教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很大,同时中华文化对佛教文化的发展、对南亚文化的影响也很多。所以中国与南亚国家,印度、尼泊尔构建喜马拉雅文化圈有其历史根源和文化依据,是构建中国与南亚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根基。十是建设跨喜马拉雅生态文明圈。青藏高原的喜马拉雅山地区是人类气候的调节中心,也是中国和印度河流的重要发源地,我们应该加强跨喜马拉雅生态文明圈建设的合作,共同推进生态文明的发展。十一是管控好媒体。中印之间存在的很多问题与媒体有很大关系,我们要共同管控好媒体,增进理解信任,消除误解,共同构建中国与南亚的命运共同体。十二是共同发掘传统文化这个宝贵资源。

  访谈时间:2018年6月15日上午

  访谈地点:第六届中国南亚东南亚智库论坛会场

  访谈资料整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代丽

  审核: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王国平

来源/作者:信息中心/代丽 责任编辑:代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