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访谈 > 访谈

应对挑战,深化合作,共同推进中国-南亚东南亚人才资源开发——访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王文成研究员

时间:2018/6/20 9:28:14|点击数:

  编者按: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承办的“第六届中国—南亚东南亚智库论坛·中国南亚东南亚人才合作论坛”,暨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主办、云南省外国专家局、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承办的"第三届云南人才国际交流会·南亚东南亚人才合作论坛"在昆明召开,来自南亚东南亚和国内相关领域的三十多名知名专家和学者围绕"一带一路"与国际人才合作,完善云南省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人才合作机制,积极营造云南省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人才合作良好环境三个议题开展深入地研讨,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国特别是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之间开展人才合作。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门户网站编辑代丽就会议主题专访了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的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王文成研究员。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王文成研究员  李月/摄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官网:在经济全球化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的的背景下,应当如何看待人才国际化?

  王文成副院长: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在全球范围内更有效地配置各种资源。其中包括人力资源、人才资源、人才资本。从这一意义上说,经济全球化与人才国际化可以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人才的国际化。反过来,人才国际化不仅构成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而且直接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当前,经济全球化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但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相应地,人才国际化仍然是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人才资源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是支撑和推进全球化的重要力量,进一步推进人才国际化,有助于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优化人才资源配置,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全球化水平。这意味着,把目光从单纯的物货贸易、关税壁垒、汇率等物的层面提升到合作开发人才资源的高度,遵循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基本准则,优化人才在全球的配置,加速人才资本增值,共享人才红利。以人才国际化应对经济全球化面临的挑战,不失为一种值得探索的新选项。

  更进一步,从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来看,加强人才的交流合作,携手推进人才资源开发,是扩大和深化国际合作,探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而培育和造就一大批国际化的高端人才,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进一步挖掘潜力,加强合作,创新人才国际化的途径,不仅有助于应对和解决当前经济全球化面临的挑战,而且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之意。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官网:经济全球化、人才国际化是一个全球性课题。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就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地区来说,应如何结合这一地区的特点,推进人才资源开发?

  王文成副院长: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地区历史源远流长,历史上这里曾经也是杰出人才辈出的地区。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地区的人口稠密,人口总数占全球总人口的一半。但是现在这一地区科学家、教育家、工程师等高层次人才所占人口比重并不高,甚至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人口稠密但人才资源开发整体水平不高,是中国-南亚东南亚地区人才资源开发最重要的现实基础,也是最突出的区域性特点。将人口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开发中国-南亚东南亚地区人力资源,推进人才国际化,首先需要充分认识、高度重视这一区域人口、人力资源、人才资本的现状和潜力,发现潜在优势,突出区域特点。这首先需要进一步深化对这一地区区情、国情的研究,注重区域差异、国别差异、文化差异。在此基础上,着眼于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确立加强区域合作、国际合作,共同合作开发人才资源、共享人才红利的方向,扩大共识,加强政策沟通,为推进人才资源合作开发奠定必要的政策基础。

  当前,可考虑优先在智库、教育、科技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取得人才资源开发的早期收获。其中,应首先加强智库合作,共商加强区域人才开发合作的路径,增进合作共识。同时,应全面加强教育合作,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拓宽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渠道。而在科技领域,应健全完善具有区域特点、国别特色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共享机制,以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合作,引领创新创造,带动人才资源开发,促进人才资本的增值。需要反复强调的是,在促进人才发展和制定人才政策时,要进一步考虑区域之间和国别之间的差异性,突出地域特点和国别差异,更加精准地制定人才政策,着眼于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推进人才国际化,提升中国-南亚东南亚地区人才资源开发的整体水平。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官网:“第三届云南国际人才交流会南亚东南亚人才合作论坛”的成功举办,对促进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人才的合作与交流发挥什么作用?

  王文成副院长:“第三届云南国际人才交流会南亚东南亚人才合作论坛”召开期间,来自八个国家的专家和学者齐聚一堂集中针对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区域人才合作开展广泛深入地研讨。通过研讨,让我们进一步加深了了解,扩大共识,增强了在全球化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加强人才国际化,推进人才资源开发国际合作的信心。有关学者分别介绍了本国人才发展现状和相关政策,突出了中国-南亚东南亚人才资源开发合作的区域特点,进一步明确了合作开发人才资源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体现了不同国家之间的人才需求差异。有学者分别探讨了中国-东盟人才合作、中国-柬埔寨、中国-老挝人才合作、云南人才国际化的现状,充分肯定了已取得的成绩,展示了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我们看到,中国-东盟、中国-柬埔寨、中国-老挝之间,具备了进一步梳理整合相关政策,优先加强人才合作交流,推进人才国际化,提升人才资源开发整体水平的条件。这对进一步深化区域人才交流与合作,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和示范意义。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官网:当前,人才竞争日益激烈。但这次会议则主要讨论人才交流与合作。您如何看待人才竞争与人才合作之间的关系呢?

  王文成副院长:人才竞争是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必然现象。这既包括通过竞争激励人才发展,也包括在竞争中不断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但是竞争与合作是在同一平台上进行的,是人才发展中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我们既不能回避竞争只谈合作,也不能盲目竞争而不考虑合作。在当前人才竞争与合作中,我们要把充分认识竞争与合作的对立统一关系,创新机制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当前,很多人才政策、人才标准雷同,人才同质化竞争激烈,甚至导致恶性竞争,导致人才资源的浪费。但一旦以精准的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为目的,着力发现人才多样性和差异性,相当一部分人才竞争就可能转化为人才互补。需要通过合理的人才流动,优化配置人才资源,更好地营造各展其才、人尽其才的人才发展环境。而对于特别紧缺的高端人才资源来说,由于难以形成替代和互补,竞争最为激烈。这是特殊人才内在价值的具体体现,是符合人才发展规律的。但对这一部分人才,按照合作开发、互利共赢、红利共享的原则,通过加强人才合作,不仅有利于形成共同创新创造的合力,而且可积极探索共有共享知识产权,共享创新创造成果,共享人才红利。这将大大促进人才资本收益的最大化,对提升区域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产生积极的引导、示范作用。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官网:在信息化、智能化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是否可借助信息化手段,合作推进人才开发人才资源,共享人才如何实现人力资源的共享?

  王文成副院长: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合作开发人才资源、共享人才资源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高层次人才资源的稀缺性,直接表现为高质量、创新信息资源的稀缺。把人才和创新信息以信息化的方式通过网络整合在一起,就是开展合作开发、实现共享的一个重要手段。首先,通过网络平台构建相应的虚拟空间,可以实现高端人才之间的扁平化的直接交流,大大地提高了创新的效率。其次,在教育领域,通过网络化和信息化逐步向教育资源共建和共享的方向发展,充分运用好大数据平台,推进教育智能化。再次,创新人才合作机制,有助于更高效地推进人才合作,更公平地实现人才红利的共享。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积极谋划信息化和智能化条件下人才合作与共享的规则,既充分保护创作者的知识产权,也在人才合作中获取更多的创新和创造成果,加速创新和创造成果的运用和转换,已成为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我相信,今后这方面的工作不久将对人力资源开发、人才资源共享,产生深刻影响。

  访谈时间:2018年6月14日下午14:30分

  访谈地点: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王文成副院长办公室

  访谈资料的整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代丽

来源/作者:信息中心/代丽 责任编辑:代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