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访谈 > 访谈

赵俊臣:学海无涯勤作乐,理论高下行为先 ——访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赵俊臣

时间:2017/9/21 17:22:17|点击数:

 

 

  编者按

  近期,我院赵俊臣研究员就学术经历、云南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研究、经济学相关议题、学者的品质等问题接受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官网的专访。赵俊臣研究员从事经济学研究近50年,出版了8本个人专著,主编了40余本著作,主持了50多个研究课题,1998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荣誉。长期以来,赵俊臣研究员主张经世致用的思想,刻苦钻研,敢为天下先,创造出大量优质的学术成果,积极扶持青年学者,为社会培养了多名高层次人才,对云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现将采访资料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官网:赵老师,您好!能和我们聊一下您的学术经历吗?

  赵俊臣:1944年11月20日,我出生于河南省新郑县(后改为市)辛店乡(后改为镇)岗沟村一个贫困农民家庭。1960年读初中时,饥荒使我得了“浮肿病”,差一点饿死。许多回忆录都谈到挖野菜充饥,但是我们那里那时却无野菜可挖,原因之一是1958年深翻土地,把表层可以长包括野菜在内的植物的熟土翻到了生土层下,而把不长包括野菜在内的植物的生土翻到了表层。这里的道理老百姓都懂:生土层里没有营养,植物种子遇合适温度和水分发芽后,得不到营养也就不能不夭折了。这也是1959、1960年粮食减产的又一个原因。由此,我对于温饱、对于扶贫、对于经济发展、对于改革旧体制,有一种本能的追求。

  1963年10月,我应征入伍,在军队服役18年。1979年参加对越作战,立三等战功。期间,曾先后赴解放军军政大学、空军学院、昆明军区政治部、昆明军区空军指挥所政治部举办的学习班,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并在昆明军区空军指挥所政治部的学习班、空军第十航空学校讲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然,我学习、讲授的那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带有明显的“左”的印记,并不能解释现实中的问题。有一次,航校有个飞行学员在课堂讨论时问我“包产到户为什么能使人民吃饱饭”的问题,我当场无法回答,之后便深入航校所在地,向农民请教,才解开了这一迷惑。之后,我把农民们的意见记下来,并收集当时许多人把“包产到户”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批判的文献,写成“关于‘包产到户’的讨论情况简介”一稿,被北京大学经济系的《经济科学》1981年第1期发表。

  1981年底,我从军队转业,先是在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工作,后调到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后改为经济研究所),专职从事经济研究,任副所长、所长。1994年8月,破格晋升副研究员。1996年8月,破格晋升研究员。1998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0年,被聘任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2002年4月—2004年12月,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助理。2005年1月至今,接任云南发展研究院(NGO)院长。2010年,晋升二级研究员,并退休。

  我先后出版8本个人专著:股份经济的理论与实践,云南人民出版社1月版;县域发展战略学,人民出版社1995年8月版;云南经济发展探索第一卷第二卷,云南科技出版社1998年9月版;中国农村金融新体系构建研究—以云南省为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9月版;云南民族地区农户土地林地承包权流转研究,云南民族出版社2012年12月版;云南省推进城镇化面临的难题与破解研究,云南科技出版社2016年2月版;新农村建设新论(各章节已发表,待出版)。

  我先后指导硕士研究生12名,其中5人毕业后考上博士研究生,博士生毕业的乔召旗进入云南烟草农业研究院工作,赵海兰进入国家林业局工作。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官网:1963年10月起,您有过18年在军队服役的日子,这段时光在您学术生涯里意味着什么?对您的人生有什么影响?

  赵俊臣:我在空军雷达兵部队服役18年,对我的人生影响很大。

  一是养成了干工作就要争分夺秒、雷厉风行的作风。雷达是监视天空的。当敌人飞机侵入领空时,就需要雷达兵及时发现,引导我军飞机或导弹拦截。在此,是以秒来计算的。所以我作为雷达操纵手,随时要开机工作,养成了争分夺秒、雷厉风行的作风。一直到现在,我对于工作任务,都是按时完成,从不拖沓。现在我们从事的应用经济研究,就有个时间时限问题,例如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的应用经济类一般要求一年内完成。这是因为,实践发展很快,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研究者进程拖沓,很可能当时发现的问题已经解决了,提出的对策没有针对性了,成为人们常说的“马后炮”、“事后诸葛亮”。

  二是学会了“杂草中找禾苗”的认真细致的作风。雷达显示器分显示距离的平显和显示高度的高显,高显画面中的信号类似细毛草,飞机的信号夹杂其中,雷达操纵手要在一片细毛草中能够分辨出飞机,就必须胆大心细,否则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稍纵即逝的信号发现不了、抓不住;二是把杂草当飞机,造成错情。学者们在进行经济调查时,往往出现调研的情况不真实的问题,这主要是调研时没有进行细致的甄别,误把不真实的信息当成了真实信息。而熟练地甄别信息需要较高的能力,认真细致的作风则是基本的要求。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官网:您曾说过“特别看好云南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对近年来云南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业您有何看法和建议?

  赵俊臣:云南省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开发,通过历年发展,实现了数量从无到有、档次从低到高,业态从少到多的跨越。2016年,云南省乡村旅游投资达180.8亿元,创建了1个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32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468家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全年接待游客1.34亿人次,实现总收入1308.6亿元,累计直接从业人员45.34万人、间接就业80.61万人,带动超过20万贫困人口脱贫。

  为进一步落实旅游强省战略的实施,云南省政府办公厅于2016年12月30日发布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的意见》(以下简称《省意见》)。我们根据实地调研的发现,认为这个文件在执行中还可以继续完善,有必要补充些新的内容,即向省委省政府报送《完善省政府“关于加快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的意见”的几点建议》(载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林业经济智库建言献策》第17期):一是把中心城市特别是昆明市郊区作为乡村旅游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二是鼓励农村集体与有实力的大户、企业、开发商股份联合开发乡村旅游;三是审慎灵活地运用农村宅基地政策,允许并鼓励城市居民与农民合伙开发乡村旅游;四是省内金融机构应该推广国际组织示范的对农民贷款的有效做法,才能保证有更多的资金投入乡村旅游。2017年9月8日,省委书记陈豪对我们的报告作出批示:“请祖林同志阅”。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官网:您在经济学和环境保护研究方面有很高的造诣,能和我们谈一下云南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赵俊臣: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两者“双赢”,已成为全社会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至今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就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一要从重视经济增长轻视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二要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三要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自觉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水平,为新的发展腾出环境容量和空间。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官网: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宝库增添若干实证材料,这也是您给自己学术生涯的“总结”。在这些学术成就里,有那些是您引以为傲的?

  赵俊臣:一件是在1980年代中期我国股份制大论战中,一些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纷纷持反对态度。例如,复旦大学的蒋学模教授就是其中的代表。我在《经济问题探索》1986年第9期发表“国有企业股份化可能出现的问题的探讨——与蒋学模先生商榷”,逐一驳斥了蒋教授发表在《经济学动态》1986年第二期上的一篇文章中的观点,即国有企业股份化后不会出现“公有化程度降低”、不会使“国家利益受到损失”、不会“产生食利者阶层”、以及“企业股份化后老百性把窖藏货币拿出来买股票会引起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等问题。不久,王梦奎(时任国务院经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现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和邢俊芳共同编辑、中国经济出版社1987年10月出版的《关于股份制》一书,收录了蒋学模和我的文章。

  另一件是2004年9月9日,我申请成功并主持的“中国云南山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YUEP)”在北京新大都酒店召开了国际推介与研讨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环境署、世界银行、世界自然基金会、保护联盟、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美国21战略集团、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日中环境研究会等国际组织的代表,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求是杂志原总编辑王天玺,以及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经济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林业局、国家农业部、国家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林科院、中国环境科学院等单位的著名专家学者,共85人应邀出席大会。项目支持专家、泰国清迈大学乌莱旺教授在大会上就YUEP项目的经验,作了精彩报告,受到了热烈好评。项目经验已由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以内参报中央领导参阅,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学习与研究》、人民日报、《求是》杂志《红旗文稿》、中央电视台12频道、南方周末、上海电视台、联合国电视台、国家林业局《绿色中国》、工人日报、人民网、新华网、中国金融网、中国农村研究网、乡村建设网等重要媒体分别作了报道。项目创造的社区共管、社区保护与发展基金、小额信贷扶贫到户、村民监测生物多样性等创新性经验,被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组织、专家所认知,有的已进行复制。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官网:在您研究的经济学领域,有发生过一些有趣的或者令人遗憾的事情吗?

  赵俊臣:有趣的或者令人遗憾的事情,遇到不少,我讲一个。改革开放初期,德国政府分批援助中国15个省、市、区造林项目,每个省市区额度都是2000万马克。云南省德援造林项目排在第一批,前期与启动后的评估由我领导的评估组承担。我们在写评估报告时把当时刚引进中国的社会林业、参与式农村快速评估(PRA),作为建议之一。后来听福特基金会的官员说,四川省的德援造林项目的建议书,德国专家连续几次都不给批准,四川省林业厅的承办人员很纳闷。当福特基金官员把我们的评估报告转给四川林业厅的同行看后,他们豁然开朗,原来没有把推广应用社会林业、参与式农村快速评估(PRA)等写进去,于是马上加进去,德国专家便顺利通过了他们的项目建议书。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官网:用“著述颇丰”、“成绩斐然”来形容您的学术生涯再贴切不过,您认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学者,那些品质是重要的?

  赵俊臣:一名合格的学者的标准很多,比如大家公认的独立思考,不唯书不唯上等,最重要的一条是要学会甄别信息。通常,学者调研时,无论是单独访谈,或是座谈会,被访谈者(官员,职员,工人,农民等)都会提供许多信息。这些信息有真有假,有时候假的比真的多。如果据此得出结论,结论的可靠性要大打折扣。因此,学会甄别信息,不但是一项基本功,而且也反应出学者的品质品德。

  我们在农村调研时,成功地把PRA方法与问卷调查方法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探索出一种既发挥PRA与问卷调查各自的优势,又达到简便、快速、准确获得大量信息的方法。所谓PRA,即农村快速评估技术,是1980年代以来适应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政府援助发展中国家农村发展项目官员急需了解项目区情况,而兴起的一种调查方法。我们的这一方法的要点是:调研组进村后,在召开的村民大会上讲解调研的宗旨与要求,在分几个小组进行问题诊断、主要问题矩阵分析、资源利用图绘制等基础上,由调研组成员分别邀请了3—4户农户在一起共同填写问卷表,让农户在填表中对重要内容互相讨论、互相补充、互相纠正,从而使每份问卷表的填写在时间上比单个农户填写节省了一半以上,而且填写的准确性大大增加。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官网:在研究之外,您还有那些个人的兴趣和爱好?

  赵俊臣:我的兴趣和爱好最重要的是游泳。昆明市区温泉游泳池很多,为游泳爱好者提供了极好条件。大家公认,游泳好处很多,可以锻炼心脏、肌肉,而且人只要入水,就会由动入静,一切杂念全拋脑后,有利于脑力劳动者消除疲劳,恢复精神。

来源/作者:信息中心/念鹏帆 责任编辑:念鹏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