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访谈 > 访谈

“南宁渠道”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访广西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志勇

时间:2015/7/21 19:43:07|点击数: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南宁渠道”作为“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的平台与桥梁,是建立起来的中国与东盟之间融政治外交、经贸合作、人文交流为一体、推动深度交流和合作共赢发展的渠道。那么,什么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南宁渠道”?目前“南宁渠道”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今后应如何发挥南宁渠道的积极作用?围绕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广西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志勇。

  

  记者:请您谈谈什么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南宁渠道?

  黄志勇:“南宁渠道”是指2004年以来以中国—东盟博览会及其系列活动为重要平台和重要桥梁建立起来的、中国与东盟之间融政治外交、经贸合作、人文交流为一体的、推动深度交流和合作共赢发展的渠道。中国—东盟博览会与博鳌亚洲论坛、夏季达沃斯论坛等被列为三大国家一类展会。“南宁渠道”有力地服务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有力地服务了国家周边外交战略,有力地服务了中国与东盟各领域各层次的交流合作。

  记者:,到目前为止,请您谈谈“南宁渠道”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黄志勇:“南宁渠道”既是一条时代的、开放的、包容的、共赢的渠道,也是政治互信、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的渠道,有力地服务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及中国与东盟各领域各层次的交流合作。

  南宁渠道的性质、功能作用与“一带一路”的“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的基本内涵和精神要义是一致的。

  广义的“南宁渠道”与中国与东盟“互联互通”的概念、定义和范畴是一致的。

  第一、促进中国与东盟达成多项政治共识。“南宁渠道”为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提供了友好交流、增进政治互信的场所和平台。每年在南宁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都受到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11届博览会共有57位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2300位部长级贵宾出席,为双方经贸等多领域合作提供了政治保障。

  第二、服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深化双边经贸合作。“南宁渠道”推动了中国与东盟企业、行业和商业协会的有效对接,日常贸易投资活动更加便利高效,极大促进了中国—东盟经贸合作。2004年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额提前一年突破1000亿美元;2007年,双边贸易额提前三年突破2000亿美元;2013年,双边贸易额达4436.1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第三、深化了中国—东盟多层次、宽领域交流合作。通过“南宁渠道”,中国—东盟开展了多层次的合作。不仅有官方高层的领导人会见,也有民间组织及民间的友好交流;不仅有国家间的双边和多边交流活动,也有中国和东盟各地方省份之间的交流合作。通过“南宁渠道”,中国—东盟开展了多领域合作。目前,中国与东盟间海关、检验检疫、金融、港口、物流、文化等领域合作交流的重要活动和高层会议、论坛多数落户南宁,并在南宁达成了《南宁共识》、《南宁联合宣言》、《南宁倡议》等多个合作成果,建立了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中国—东盟企业家联合会、中国—东盟青年联谊会、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等一批合作机制。

  第四、促进了跨区域的国际合作。越来越多的区域外国家及企业积极参与在南宁举办的各项中国—东盟间合作的各种活动,推动了中国和东盟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提高了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彰显了南宁渠道的广泛性。

  记者: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您认为应如何发挥南宁渠道的积极作用?

  黄志勇:如何发挥南宁渠道的作用,我建议从以下五个方面:

  一、充分发挥“南宁渠道”的政治外交凝聚力和影响力,促进中国与东盟“政策沟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充分利用“东博会”被确定为国家一类展会的有利条件,完善中国和东盟领导人通过东博会定期会晤的机制;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做好每届“东博会”的重大活动策划,把开幕大会演讲、领导人会见、主题国活动等办得更有实效,更有影响力,凝聚共建“一带一路”更多共识,形成更多的“南宁宣言”、“南宁声明”,增进中国与东盟政治互信,促进中国与东盟政策和机制对接,为“一带一路”提供政治保障。继续安排更多的政商高端对接活动,举办政要与企业家座谈会等活动,从政府层面推动项目的落实。继续安排与会的东盟国家领导人在广西顺访,让东盟国家领导人与广西的地方领导有更多的会晤机会,带动广西与东盟的高层友好往来和务实合作。

  二、充分发挥“南宁渠道”对接东盟国际大通道中心枢纽作用,促进中国与东盟设施联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在东博会框架下举办中国—东盟交通部长会议、电信部长会议、海洋部长论坛、海事磋商机制会议等,邀请东盟各国交通、通讯、海洋等部门的部长到南宁对话交流,推动更多的互联互通重点项目在广西落地。利用每年广西自治区主要领导率团出访东盟国家的机会,与东盟国家领导人和部长举行会晤,推动东盟国家通过“南宁渠道”拓宽中国与东盟及东盟内部的互联互通合作。重点推进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打造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大力推动以南宁—新加坡陆路通道为重点的陆上互联互通,推进跨境桥梁、快速铁路、高速公路建设,搭建中国西南、中南地区通往东盟国家的陆上主通道;加快把南宁机场建成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机场;加快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使“南宁渠道”真正成为连接中国和东盟高效畅通的国际大通道。推进中国(南宁)—中南半岛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形成海陆互动互补的经济走廊,实现“一带一路”的早期收获。

  三、充分发挥“南宁渠道”的中国东盟自贸区“助推器”作用,促进中国与东盟贸易畅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紧扣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打造“东博会”升级版,延伸展会价值链,将展会的商品交易和投资合作这一基本功能,延伸到与之相关联的合作领域,例如延伸到信息服务、金融创新、互联互通、园区合作、科技研发合作、通关便利化等领域,带动贸易、投资、服务等深度融合。在办好东博会主展的同时,围绕互补强、合作潜力大的行业,举办更多的专业展,加快形成一个主展加若干个专业展的“一主多专”办展格局。在服务中国—东盟合作的同时,服务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谈判)合作,使“东博会”从服务“10+1”向服务“10+6”拓展。同时,扩大“南宁渠道”的经贸效应,吸引更多东盟企业、商协会到广西开展合作,在南宁设立总部基地和分支办事机构,使“南宁渠道”成为创造商机的“黄金渠道”、“钻石渠道”。

  四、充分发挥“南宁渠道”所形成的金融合作机制,促进中国与东盟资金融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利用“东博会”框架下的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邀请更多的东盟及其它国家和地区的知名金融机构到广西开展合作,举办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介会、银企见面会、投融资项目对接等活动,促进广西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建设南宁市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服务的跨境合作,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建立大宗商品现货和期货交易中心,设立中国—东盟股权交易中心,建设人民币同东盟国家货币的市场交易中心,提升“南宁渠道”服务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的能力。

  五、充分发挥“南宁渠道”的人文交流纽带作用,促进中国与东盟民心相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充分利用已经在南宁设立的中国—东盟妇女培训中心、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培训中心、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等渠道,全面发挥和挖掘这些渠道的作用和功能,推动中国—东盟在教育、文化、旅游、妇女等人文领域的深入交流,并积极发挥这些平台的渠道作用,构建中国—东盟人文领域的对话平台、现代信息交流平台、文化研究平台,承办更多的人文交流活动。积极落实《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合作发展规划》和《中国—东盟文化产业互动计划》,推动相关机制和项目在广西落地。加快创办中国—东盟联合大学,创建中国—东盟旅游合作试验区,加强与东盟友好城市之间的交流合作,积极开展党际交流及青年、妇女交流,加强东盟国家高层和民间的人脉网络建设,让“南宁渠道”成为民心相通的牢固纽带。

 

图为黄志勇院长(右)接受本网特约记者蔡毅强(左)采访

   嘉宾简介:

  黄志勇,男,壮族,1971年2月出生,广西武鸣县人,中共党员,研究员,管理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中国亚洲太平洋学会副会长,现任广西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副厅长级),曾挂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学部工作局副局长,曾在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发改委等行政机关工作。长期从事政府工作、发展战略规划、对外开放、东盟战略、北部湾战略、政策研究及资政工作。

  曾主持广西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机遇加强广西与东盟全面开放合作的工作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和自治区政府主要领导重要讲话的研究起草工作,曾主持、参与10多项重大规划研究制定工作,曾主持“做好新时期广西政府工作研究”、“广西实施大开放战略研究”等10多个重大课题研究,广西与东盟全面开放合作等重要研究成果进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的重大决策。在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工作期间,主持起草、汇编的自治区政府领导的重要讲话、报告、文件等文献资料共3600多万字。

  迄今在全国核心和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编著有《广西政府工作报告辅导读本》(2007、2008)、《中国自由贸易港之路——保税港区发展评价与发展战略研究》、《北部湾崛起新路——全球视角的港航强桂战略研究》、《通向命运共同体之路——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率先在中国—东盟区域取得突破研究》等10多部书。是提出不失时机地创建“中国-东盟银行”第一人,也是第一个提出广西实施“以开放为主导的跨越式发展战略”、“港航强桂战略”、“走开放主导后发跨越发展新路子”的学者,创建中国-东盟银行的倡议引起中央高层的关注。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中国-东盟开放合作战略、海洋强国与北部湾崛起战略、中国沿边地区开放开发战略、中国-亚洲互联互通战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供稿/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信息中心特约记者 蔡毅强  供图/王晓丹)

来源/作者:信息中心 责任编辑:汪洋